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蔣介石為何不敢徹底拋棄何應欽?他承擔不起黃埔系分裂的嚴重後果

蔣介石為何不敢徹底拋棄何應欽?他承擔不起黃埔系分裂的嚴重後果

蔣介石與何應欽作為黃埔軍校的校長和總教官,兩人曾經保持了親密的合作關係,何也被稱為「八大金剛之首」,東征期間結下生死情誼。但是從1927年底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到西安事變,何應欽數次確有取蔣而代之的念頭,然蔣介石雖幾次修理於他,但始終未能徹底拋棄,更沒有除掉的念頭,歸根到底在於,何應欽在黃埔系軍隊中根基深厚,而這個派系的分裂是蔣介石不能承受之重。

嚴格說來,國民黨的黃埔系中央軍只能分為兩大派系,即陳誠的「土木系」和「非土木系」,而後者的後台就是何應欽。無論是胡宗南、湯恩伯這樣大的軍事集團,還是杜聿明第五軍、王耀武第七十四軍這些小派系,明裡暗裡的支持者都是何應欽,所謂的「抱團取暖」。這也就意味著蔣介石可以逐漸不信任和重用他,卻不能決裂。

沒辦法,「土木系」過於咄咄逼人了,陳誠仰仗著蔣介石的信任和提拔,不斷提攜自己的班底掌控軍中要職,委員長侍從室主任林蔚、空軍總司令周至柔、聯勤總司令郭懺、屢掌要職的羅卓英等「土木系四大金剛」,以及眾多的集團軍總司令、軍長師長等等,如果黃埔系其它勢力再不團結在一起,那就沒得混了。

而聚在一起能扛旗的人,也只有黃埔軍校總教官、早年第一軍和第一集團軍的軍事主官何應欽。儘管1927年(蔣下野)和1936年(西安事變)何應欽兩次犯下大錯,但他與蔣介石畢竟是早期的緊密合作者,東征時期的「棉湖戰役」被蔣介石稱為生死相依之戰。

所以認真研究民國軍史的話,你會發現蔣介石對何應欽的班底也是重用的,何應欽的「四小金剛」當中,錢大鈞和蔣鼎文早期權勢極大,只是因為私德太差或者實在戰績太差而逐漸棄用;而顧祝同和劉峙雖然才能平庸,卻始終擔任重要軍職,解放戰爭期間一個是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一個是徐州剿總的總司令。

原因很深刻,一方面是蔣介石必須顧忌何應欽的黃埔二號人物地位,不能讓自己的基礎軍隊出現分裂;一方面蔣介石雖然最信任「小委員長」陳誠,但是必要的制衡也必須存在,不能出現黃埔系軍隊出現「土木系」一家獨大的局面。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何應欽雖然慢慢失去實權,不過級別和排面總是壓住陳誠一頭。

1935年正式敘銜時,何應欽是黃埔嫡系唯一的陸軍一級上將,其它都是張學良、閻錫山、陳濟棠、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而已經是上將軍長的陳誠則被將敘為陸軍中將,後來才弄個「中將加上將銜」。在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的排名中,何應欽也遠在陳誠之上,位高而逐漸權輕,裡面很有些講究。

抗日戰爭勝利後,軍事委員會改製為「國防部」,部長之職給了桂系的白崇禧,參謀總長職務由陳誠接手,而何應欽被打發到美國出任「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長」,聽起來很是拉風,實則被邊緣化了。抗日戰爭期間,何應欽做了很長時間的參謀總長(兼軍政部長),終於被陳誠所取代,標誌著何應欽軍權不在。

陳誠在華東和東北戰場每次大敗,何應欽必帶頭問責和攻詰,弄得陳誠甚為狼狽。包括把陳誠氣得胃出血的關麟征,後面撐腰的也是何某人,最終都是在蔣介石的庇護下,陳誠才能矇混過關,這倆人當真是民國軍界的「一對冤家」。但是何應欽深知自己絕非蔣之對手,倒也默認了「靠邊站」的結果,反正蔣介石不會公開拋棄和打倒他,仍然需要這個「牌位人物」的存在。

何敬之乾脆享受這種清閑,並且由於對黃埔學生照顧有加且極具號召力,被昵稱為「何婆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期間德軍共有多少個「集團軍」番號?淺析這個編製的六大類別
民國時期「路軍」是什麼級別的編製?以淞滬抗戰的第十九路軍為例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