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舉行「探究美國對中國生物技術和醫藥產品日益增長的依賴性」聽證會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舉行「探究美國對中國生物技術和醫藥產品日益增長的依賴性」聽證會

科技戰略

Gartner發布《2019年區塊鏈技術成熟曲線》報告

據中國台灣科技發展觀測平台官網7月31日消息,Gartner發布《2019年區塊鏈技術成熟曲線》報告。報告主要內容包括區塊鏈市場發展預測、區塊鏈技術現狀及商業影響、區塊鏈物聯網的定義及商業應用。報告指出,區塊鏈技術目前處於泡沫化底谷期,市場滲透率為1-5%;區塊鏈物聯網處於創新始動期,市場滲透率低於1%,預測需5-10年實現產業化應用。

信息

清華大學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元

據新智元8月1日消息,清華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元「天機」。該晶元結合了類腦架構和高性能演算法,具有多個高度可重構的功能性核,可同時支持機器學習演算法和現有類腦計算演算法。研究人員在無人自行車的控制系統中整合入一塊天機晶元,實現了自行車的自平衡、動態感知、目標探測、跟蹤、自動避障、過障、語音理解、自主決策等功能,展現了天機晶元對實時複雜指令的處理能力。該晶元有助於通用型人工智慧計算平台發展。相關內容刊發於《自然》雜誌。

美國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AI識別工具,可識別AI生成的假新聞

據CNET網7月31日消息,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一款AI識別工具「GLTR」,可用於識別AI生成的假新聞。GLTR基於深度學習架構,能根據文本中單詞出現的頻率對機器偽造文本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和分級。在不斷的自主訓練中,GLTR不需要事先學習偽造文章特徵即可將判斷準確率從54%提升到72%。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旨在幫助人們加深對機器偽造文本的了解,暫不用於商業用途。

歐洲航天局測試新的空間加密傳輸方式,以減弱太空輻射對信號的干擾

據TechCrunch網7月31日消息,歐洲航天局正測試基於硬加密備份秘鑰的加密傳輸方式,以減弱太空輻射對信號傳輸的干擾。太空輻射會干擾信號的傳輸,影響衛星通訊,但現有的抗干擾設備價格昂貴且結構複雜。研究人員在結構簡單、通用性強且價格低廉的樹莓派編程板上開展研究,希望找到新型加密傳輸方式,滿足國際空間站的安全需求。研究人員開發的新型傳輸系統採用多個運行核心陣列,具有多個硬編碼備份秘鑰,可在傳輸失效的情況下迅速切換備用方案,以提高冗餘度的形式確保持續、穩定的連接。目前,該系統正在國際空間站進行測試,詳細信息和測試結果將於2020年夏季公布。

生物

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舉行「探究美國對中國生物技術和醫藥產品日益增長的依賴性」聽證會

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官網7月31日消息,美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當日舉行了「探究美國對中國生物技術和醫藥產品日益增長的依賴性」聽證會。來自國防衛生局、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蘭德公司、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的代表作為證方出席聽證會。會議分為3個小組,分別圍繞中國醫藥、醫療產品和生物技術開發與採購的管理,中國在全球健康和美國活動中的作用,美中在健康和醫療產品方面的風險和機遇議題進行討論。

英國科學家在成人肝臟內發現具有幹細胞特性的HHyP細胞,或能替代肝臟移植

據Science網站7月31日消息,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科學家在成年人肝臟中發現了具有幹細胞特性的肝膽混合祖細胞(HHyP),或可用於受損肝細胞再生和治療器官疾病等。HHyP細胞曾被認為只存在人類胚胎中,主要充當成熟肝細胞和膽管細胞的前體。此次研究首次證明HHyP細胞也存在於成人肝臟中。研究人員指出,觸發成人肝臟中的HHyP細胞或能修復肝細胞損傷,從而替代肝臟移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美國科學家發明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感測器,可儘早檢測番茄晚疫病

據Deeptech網7月30日消息,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科學家開發出一款應用於智能手機的感測器,可在番茄感病2天內(肉眼識別癥狀前)檢測出疫黴菌引起的晚疫病。該款感測器能在1分鐘內檢測出10種植物揮發物,準確度達95%。該技術與不同比色法指示劑結合使用,或可應用於其它植物病害的檢測,從而高效且及時地防止病害傳播。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植物》期刊。

能源

德國大眾將購買500億歐元電池,與多家電池商達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據中國儲能網8月1日消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大眾汽車將購買價值500億歐元的電池,已經確定的戰略合作夥伴有瑞典Northvolt(歐洲最大的鋰電池工廠),韓國SK、LG化學、三星SDI以及中國CATL。據董事會成員斯蒂芬?索墨稱,大眾汽車將以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促進動力電池產業發展,進而說服更多電池廠商加大對動力電池的投資。此外,從2021年開始,大眾將使用鎳錳鈷比例為8 : 1 : 1的電池,並在中國建立自己的電池製造廠。

海洋

美國海軍研究局授出價值1940萬美元的海上自主系統研發合同

據國防科技信息網7月31日消息,美國海軍研究局(ONR)近日向塞耶·馬漢公司(Thayer Mahan Inc.)授出一份價值1940萬美元的四年期合同,要求其開展海上自主系統開發和測試工作。該合同是「開發、測試和應用無人駕駛海上系統以產生創新的海上自主跨領域能力」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促進技術的使用,以支持海軍和海軍陸戰隊提高跨領域態勢感知能力。根據該合同,塞耶·馬漢公司需要開發創新的自主系統,並將利用合同中的資金繼續改進其聲學和電子搜索系統。

航空

美空軍實驗室啟動「黃金部落」項目,以研發精確制導彈藥技術

據國防科技要聞7月31日消息,美空軍研究實驗室將啟動「黃金部落」項目,以研發「蜂群」精確制導彈藥技術。該項目將聯網包括GBU-39/B「小直徑炸彈」、AGM-158「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等各種精確制導彈藥。聯網後的彈藥通過預設的優先打擊等級程序,根據目標摧毀情況和新出現的目標進行定向打擊,不需要發射平台在發射彈藥前指定目標。在未來的網路化作戰行動中,多種作戰平台發射的彈藥有望形成一個或多個精導彈藥「蜂群」,以提供前所未有的打擊能力。

美國防部計划出台高超聲速工業基礎戰略

據航空工業信息網8月1日消息,美國防部計劃2019年11月出台高超聲速工業基礎戰略,以指導政府對其進行精準投資。該戰略將分析高超聲速武器量產可能遭遇的挑戰,並會要求相關工業企業為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的現代化工作進行資本重組。美國防部長辦公廳工業政策局主管克里斯·米奇恩齊表示,美國防部將重點研究高超聲速武器的耐高溫材料等特定領域,以解決目前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和確立未來投資的方向。

航天

美國行星學會宣布「光帆」2號變軌任務成功

據航小宇8月1日消息,美國行星學會宣布,其發射的「光帆」2號小衛星已成功驗證了利用太陽帆來改變軌道的能力。該衛星通過展開32平米的聚酯薄膜帆面接受太陽光壓的推力完成了升軌動作,驗證任務取得成功。據悉,「光帆」2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枚運行在地球軌道、可人為控制的太陽帆衛星。

新材料

美國科學家研製出可在流動鹽水中發電的超薄氧化鐵薄膜,有望用於人體植入物發電

據Phys.org網站7月30日消息,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和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研製出一種可在流動鹽水中發電的超薄氧化鐵薄膜。研究表明,石墨烯或氧化鐵等薄膜可將鹽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其轉化效率可達30%,明顯超過太陽能電池。基於該原理,研究團隊採用物理氣相沉積(PVD)的方法,製備出厚度約為10納米的氧化鐵薄膜。測試結果表明,每平方厘米的薄膜可產生約幾十毫伏的電壓和幾微安的電流。研究團隊表示,超薄氧化鐵薄膜可利用潮汐能發電,還可為植入人體中的電子設備供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期刊。

先進位造

中美科研團隊研製出蟑螂機器人,可承受自身100萬倍的重量

據EurekAlert網站7月31日消息,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研製出一款蟑螂機器人,可在狹小空間內移動並能承受自身100萬倍的重量。該機器人自重約為0.06克,卻在承受60千克的重量後依舊保持完好,如同蟑螂一樣耐壓。其主體由名為聚偏二氟乙烯的壓電材料薄片製成。壓電材料在高頻交流電下可發生反覆形變,從而產生振動驅動機器人移動。目前,該機器人需要連接線纜獲得驅動電力。研究人員希望能為其裝配電池,使其自由移動,以滿足狹小空間內的偵察探測需求。

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研發出3D列印製造微型多孔結構的方法

據EurekAlert網站7月31日消息,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3D列印製造微型多孔結構的方法。研究人員將溶有聚合物的墨水直接列印在非溶劑液體中,聚合物在非溶劑液體中沉澱凝結,形成多個微孔結構,並可通過控制聚合物種類、墨水中添加劑和溶劑的種類及濃度控制微孔尺寸。該方法消除了以往多孔結構3D列印對模具的依賴,為定製3D列印產品形態和特性提供了新思路。

-END-

由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整編

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技術地圖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家安全局將設立網路安全理事會
WiFi聯盟、藍牙聯盟、JEDEC協會已陸續恢復華為成員資格

TAG:全球技術地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