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捨不得用孩子,孩子就不中用,全權包攬怪孩子無用的父母,是你嗎

捨不得用孩子,孩子就不中用,全權包攬怪孩子無用的父母,是你嗎

現在的很多孩子的生活大多是這樣的:

三歲前父母照顧一切,三歲後上幼兒園,在學校老師照顧,老師照顧不到的時候,孩子自己野蠻生長,回家後家長照顧。之後,孩子就活在各種學習班、輔導班、培訓班等等各種學習場所。

直至高考之前,對於「做家務」這件事,大多數孩子依然停留在:「我媽會做好的」「我爸會幫我的」層面上,所以高中、大學才會出現「攢一個星期衣服帶回家給爸媽洗」這種事,以及各種離開爸媽就感覺活不下去的「媽寶」。

美國父母則將孩子不同階段可以做和應該做的家務活列出了清單:

2-3歲: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睡前整理好自己的玩具。

6-7歲:在父母幫助下洗碗,獨立打掃自己的小房間。

7-12歲:簡單的做飯,幫忙洗車、擦地和使用吸塵器、清理洗手間、使用洗衣機和烘乾機…

甚至有些家庭為了促進孩子做家務,採用計工資的方式,儘管這種方式並不值得提倡,但也足夠體現在他們的觀念中,把「訓練孩子做家務」這件事擺在了什麼位置。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是要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

也許有人會說,「又不是所有的中國孩子都這樣,從小獨立自強的孩子又不是沒有。」

可也的的確確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從小獨立自強,從小照顧自己,被所謂的「父愛」「母愛」害得毫無動手能力的孩子,大有人在,例如輝輝。

不讓孩子動手,卻怪孩子無用

輝輝是一個九歲的男孩子,每天穿衣、吃飯、洗澡…全部由媽媽一手包辦,甚至連做作業都需要媽媽在一旁守著,才願意好好完成。

看到這裡,是不是很多人都覺得,輝輝的媽媽太寵孩子了。

可事實上,輝輝媽媽時常會說孩子沒用:「衣服都不會穿,真沒用」、「不會吃飯怎麼的?這麼大了還是沒用」、「做作業不能自己做嗎,我能陪你一輩子嗎?哪有你這麼沒用的?」

然後呢?然後看到孩子穿不好衣服,趕忙搶過來幫孩子穿上,看到孩子吃飯吃不好,趕緊搶過來喂孩子,看到孩子做作業不專心,搬個凳子往孩子邊上一坐:「哪裡不會?」

一面全權代勞,一面責怪孩子無用,又不願耐心教孩子,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了。可當孩子長大後,已經習慣了一切又媽媽代勞,要吃多少苦頭才能重新養成自己動手的習慣?

然而,並非所有孩子都如輝輝一般「無用」。

反觀兩歲的云云,總想拿著比自己高的掃把、拖把幫媽媽拖地掃地,掉在地上的垃圾也會幫媽媽撿起丟到垃圾桶,甚至還會幫媽媽提垃圾袋下樓。

看到媽媽洗碗會搬個小板凳在一旁認認真真的看,時不時幫媽媽遞個勺子、筷子,每天幫著媽媽把收下來的衣服拿到規定的地方放好,自己的小衣服、小鞋子會在穿不上之後才尋求媽媽的幫助…

云云媽媽甚至不曾好好訓練孩子,只是在自己做家務時,小云云會跟前跟後,從剛剛會走後就跟在做家務的媽媽後面踉踉蹌蹌,云云媽不僅不阻止,還會一邊做一邊跟什麼都聽不懂的云云說自己是在做什麼。

云云自己想要動手時,只要沒有危險,云云媽就不會阻止,更不會大聲呵斥,儘管云云可能會把媽媽剛剛擦乾淨的地板重新弄得一團糟,儘管云云可能會把媽媽剛剛整理好的沙發、床「整理」成另一幅模樣。

在照顧孩子這件事上,你大可不必面面俱到,做得太多

龍應台在《目送》中寫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事實上,起初的龍應台並非真的能夠如此看得開,她和很多太愛孩子的媽媽一樣,恨不能時時刻刻看著孩子,為孩子打理一切,關注孩子的一切,既擔心孩子不能照顧好自己,又擔心孩子難以適應新環境。

安德烈曾說,媽媽非常喜歡給自己打電話,曾連發二十幾條簡訊,甚至深夜打無數個電話。

父母表達愛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如龍應台這般的方式確實會給孩子帶來困擾,甚至引起同學誤會,以為安德烈有個非常粘人的女朋友。

為了避免此類情況再次發生,安德烈與媽媽協商,採用通信的方式與媽媽交流,《目送》則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

龍應台認為,是愛使自己顯得無能,甚至低聲下氣。

但也因為與兒子的通信,她慢慢意識到,父母在孩子人生中真正的意義。

於是,龍應台說:「做父母,得從頭學起,得放空自己。」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你也不能事事不管,做得太少

如輝輝一般,孩子不會的事,耐心的教孩子,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不可與兒戲也,兒不知,以父母為師,學之。

孩子小,你拿做家務這件事戲耍他,不讓他做,或者說他還小不該做,他會信以為真並學以致用,可你如果好好的教他,他卻會好好的學,就算最初做不好,之後也能在父母的教導下學會,這個大前提就是,你必須要耐心細心的教。

梁啟超在《論幼學》中指出:人生百年,立於幼學。

林逋在《省心錄》中提到:父善教子者,教於孩提。

朱柏廬在《治家格言》中寫到:居身務其簡樸,教子要有義方。

在教育孩子這條路上,既要從早,也要從多,但這個多,並非面面俱到的照顧,而是面面俱到的教育,這其中,自然包括家務這一項。

千萬不要抱著「孩子長大自然就會了」的心態,要知道,習慣,真的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東西,它能助人成功,也能毀人於無形。

父母不在孩子年幼時幫助他形成好的家務習慣,長大後,他只會習慣於父母的照顧、他人的照顧,而不會習慣於照顧自己,更不會習慣於照顧家人。

現代家庭中,夫妻雙方大多都已成為養家的主體,空閑時間誰也不願意全部耗在家務和看孩子上,夫妻分擔是最好的相處模式,例如一個家裡由妻子做飯,老公也該承擔帶孩子或者洗碗的任務。

如果依然抱著未來「給兒子找個顧家的媳婦兒料理他的生活」,或「給女兒找個會照顧人的老公代替我們」這樣的想法教育孩子,不用擔心,孩子的家庭和未來很難和諧,必然會伴隨著無數的小矛盾甚至大矛盾。

在教育孩子做家務這件事上,既不在孩子不會時怪孩子無用,也不在孩子應該自己動手的階段全權包辦,更不在孩子需要教育的時候一味的責罵,你的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完整而偉大的人。

你與孩子,是兩個個體

你是你,孩子是孩子,在孩子年幼時,教會孩子該學會的,在孩子長大後,適時的退出,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教育。

正如北大才女趙婕所寫: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

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

也許,這才是父母與孩子最好的相處模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蓮媽媽 的精彩文章:

孩子被蚊蟲騷擾,這幾種才是驅蚊的正確打開方式,你做對了么
「啃老族」還未過時,一種新型「啃小」卻越來越多,更現實更勢力

TAG:木蓮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