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高通明明擁有5G驚人的產值和技術,為何造不出華為的通訊基站?

高通明明擁有5G驚人的產值和技術,為何造不出華為的通訊基站?

我們可以簡單將5G通訊的整個行業分為三個部分:上游(基站建設)、中間(通訊商)、終端(手機、筆電等消費電子業務)。

上游的基站建設這塊,高通沒有話語權,華為、愛立信、諾基亞這三家才是行業巨頭,而華為的微波方案又是目前最領先的5G解決方案。

中間是通訊服務商,這一塊幾乎都被各個國家政府部門管著,但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的作用對於整個網路來說更像是投資者,它們花錢買設備(基站、天線等),然後終端接入,它們再收費。這一塊幾乎不存在技術上的高下之分。

然後是終端,終端的核心上游產業就是晶元產業,在這一塊,高通稱霸4G時代,華為能排進前五。然後是5G,目前來說,華為的5G基帶技術位列全球第一。

高通是一家技術授權為主的企業,在它的營收中,主要分為設備和服務收入、專利授權收入、投資收入,在這裡面我們發現,而在高通的主營並沒有基站製造這一塊,事實上,這確實不是高通強項。

另一方面,因為高通本身的技術專利服務,也不需要讓高通在基站上去大有作為,僅專利授權這一塊就夠了。

而且,高通和諾基亞,愛立信不同,它屬於全球3G、4G與5G技術研發的領先企業,向全球多家製造商提供技術使用授權,所以它的利潤點是來自那塊貼著專利的專利牆。

高通的優勢實際上是建立在美國龐大而先進的科技和創新基礎之上,華為的優勢是建立在中國完善而龐大的製造業基礎之上。它們每個公司背後都有一個完善的產業鏈條,而各自居於鏈條的前端。兩家好比兩個頂尖的橋墩,要想架上一座橋,雙方必須通力合作,否則即是獨木難支。

在這個問題上合作共贏是最好的選擇,高通想取代華為,沒有強大完善的製造業支撐,華為想取代高通,也沒有雄厚的科技創新力量支撐。有競爭又有合作,各自向各自的優勢方向發展,而不能取長補短,弄成高不成低不就。

華為為什麼造基站。就是華為極具眼光之處。第一,華為和高通在技術專利上不是一個起跑線,追趕高通是非常艱苦的,但是華為把自己定位成通信製造業廠家,那就不一樣了。第二,全業務鏈打造成本優勢。以用高通專利為例, 5G頻譜高,速度快,需要拋開4G,建設更多新的基站,運營商的成本會大幅增加,再加上高通專利費不降,累計的成本會造成巨大的價格壓力,轉嫁給消費者。但是,華為價格有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部部為贏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宋朝大臣上朝時手裡會拿一塊板子?究竟有什麼作用?
人活一輩子每天不停工作,最終躲不開死亡,那怎麼還這麼拼?

TAG:部部為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