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23歲大學生跳樓事件反思: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盲目

23歲大學生跳樓事件反思: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盲目

最近一則新聞熱點讓我十分感慨。

北京化工大學14級學生張通本應該在2018年正常畢業的,但卻因為有兩門專業必修課的成績未通過,因而留校第五年跟班重修這兩門課程,但第五年也仍未能通過這兩門課程的最終考核。

因此在回校領取結業證的第二天早晨(7月13日早晨八點多),在18層的天台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這個悲劇讓人痛心、惋惜!我當時直接在新聞下方留言,寫下了大段感觸。

23歲大學生跳樓事件反思: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盲目

張通的父母沒有到意識孩子掛科背後的根本原因,也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他的壓力,更沒有給予孩子及時有效的幫助。

他們竟然還讓張通寫保證書,讓他保證自己一定能夠順利通過考試,無意之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壓力,這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張通父母的做法可謂盲目且無知愚昧。為人父母者應以此為鑒,反思是否也曾在學習、生活中給孩子帶來了這樣具有破壞性的壓力。

而我今天后續還會分享一篇面診手記,裡面的患者沐夕也面臨著相似的困境,甚至更加嚴重——大學掛科太多,在2年延期畢業期間要補修完80多個學分,前路迷茫。但沐夕的父母與張通的父母的做法卻是截然不同。

沐夕的父母當然也十分焦慮,但他們在發現孩子掛科而且壓力很大後,從未指責孩子,反而開始意識並反省不足,而且積極陪伴,還找了沐夕的老師及學生,請求大家一起來幫助孩子。

實際上,沐夕在成長過程中遭受過不少疊加性心理創傷,上了大學沉迷網路,學業上便逐漸鬆懈,導致掛科。而屢屢掛科又令沐夕喪失信心,不敢面對,一直逃避學業,形成了惡性循環。

得知孩子掛科,沐夕的父母發現孩子出現了以上行為、心理問題後,並未消極對待,他們雖然內心焦慮,但積極通過網路學習精神心理知識,通過大量查詢最終找到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在不斷閱讀專業文章中高度認同我們對於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的診療,同時父母倆不斷自我反省及提升。這對沐夕的病情有很大幫助,親子關係也得以緩和,沐夕的不少創傷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修復。

在這一點上,沐夕父母的心態和做法值得所有患者父母學習!

雖然沐夕掛科的情況要比張通嚴重得多,但在我們診療的患者中,其病情屬於輕度的,但其關鍵的問題在於缺乏人生目標和逆商低。在面診中,我就這方面進行了簡單的心理干預,令他對未來有清晰的規劃,其父母也能免於恐懼,減少焦慮!

在臨床心理干預中,對於大學生,我特別重視「人生規劃」,因為這是大學階段最重要的任務之一,若能夠明確而堅定,產生的動力是巨大的。2年前,我的一名校友師姐向我求助,苦惱其兒子面臨大學畢業卻多門課掛科,兒子情緒低落,非常迷茫,可能拿畢業證困難很大!

於是,我利用2小時進行了深入溝通,先找到了他兒子的心理問題根源,做了簡單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與他探討了他的人生規劃,並通過簡單自我分享讓他明白實現人生目標切實可行的路線圖。

本來,我以為他還需要繼續接受進一步的心理干預,解決學習障礙。不料,校友的兒子回去之後變化很大,半年之內掛科科目都在補考時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令校友和我都大吃一驚!後來校友給我反饋,那次交談以後,他恍然大悟,頗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慨,人生目標確定了,學習動力極強。

23歲大學生跳樓事件反思: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盲目

23歲大學生跳樓事件反思: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盲目

我與校友的聊天記錄

這件事情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對於有學習障礙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通常表現為在學業上不斷碰壁,對未來十分迷茫,情緒低落,甚至患有輕中度抑鬱症。

但他們在深入理解自己陷入困境的原因,並在父母的理解及幫助下,得以初步解決後,一旦有了明確的人生目標,有了清晰的路線圖,就可能會迸發出強烈的學習動力,整個人的心態、行動和精神面貌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個體化的人生規劃格外重要。

希望這能夠對父母們有所啟發,面對孩子掛科或遇到學習上的挫折時,一定不能責罵孩子,而應協助孩子找到問題的根源,尋求老師及同學的幫助,令孩子成功渡過難關。若處理得當,這段經歷也許能成為孩子的人生財富!

(來源:精神心理專家何日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山財學生稱被褥被強搬給留學生騰獨衛宿舍
中科大基礎數學博士招生放大招:年入10萬,僅面向清華等校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