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日本「圈外編輯」三年拍遍100戶人家:只模仿別人,那毫無意義!

日本「圈外編輯」三年拍遍100戶人家:只模仿別人,那毫無意義!

佔據媒體版面最多的家,大多是有著寬闊的面積、昂貴的傢具、一切都裝扮的那麼精緻小資。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很多人相信了這就是「好」的生活,「家」就應該這樣。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購買XXX同款,家居用品也好、衣服也好,彷彿用了XXX同款,就能變成XXX。

於是,大家的住家慢慢的越來越相似。

只模仿別人,那毫無意義。

「「圈外」編輯」

日本的編輯都築響一,1956年出生在東京,20歲起開始當記者,做了一輩子的自由職業者。對他來說,做記者完全是誤打誤撞。

20歲左右時,喜歡滑板的他,看到《Popeye》刊出的美國滑板報道,於是寄去了 一張明信片,詢問滑板在哪能買到。

這一張明信片,開啟了都築響一與編輯部的往來。

接下來的暑假,他開始了在編輯部打工,成為所謂的自由撰稿人,一做就是四十年。

他自稱為「圈外編輯」,不屬於正職,不領月薪,寫一張稿紙領一張稿紙的錢。因為他認為,「比起每月的薪水入賬,每天的內心悸動才是更重要的。」

都築響一在他租住的公寓里

在工作期間,他確認了自己真正想報道的事情:不刻意的真實事物。「有些日常生活里的東西每個人都司空見慣,有時候甚至故意避而不談,但我覺得這才是最真實的生活,值得我們好好挖掘,不應該就這樣被無視掉。」

當時的日本其實和現在的中國很多相似之處:高房價、蝸居,斷舍離。他記錄下了最真實的生活。

「100戶東京蝸居」

人周遭的物品極可能反映他的生活方式

可20多年前,日本的雜誌看來看去,都是Le Corbusier 、Lloyd Wright之類的建築大師 ,還有超高級的傢具。

當時,紐約的一家出版社聘請他來尋找有日本風格的房子,找的過程十分辛苦。

在這期間,他開始思考:為什麼做起來會困難重重?沒有大富大貴的朋友是一個原因,不過事實會不會是:家裡布置得這麼帥氣的人,比我們想像的要少許多?

那麼大多數人過的非例外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他回想起來往的日本年輕人,以他們為例:那就是居住空間狹窄,但還是過的很開心的生活風格。

不以狹窄為苦,不會為了住進寬敞房間而逼自己做不想做的工作。

在這時,都築響一有了強烈的念頭:做一本書介紹真正的日本風格。

然而,出版社一家一家的拒絕了他,理由是,只拍那些狹窄的房間是想怎樣?太壞心了吧。

曾一度他想要放棄,可是最後還是衝到數碼商店,買了一台「外行人也能用的大型數碼相機組」,當時還是膠片時代,他請攝影師朋友叫他如何裝底片,然後就四處開拍。

沒有閃光燈,就在昏暗的環境下,等待30秒的曝光時間。實在太昏暗,就在曝光過程中默數5-10秒,然後揮動手上的燈,藉此補光。

音樂評論家的家兼工作室,25年前和25年後一樣亂,都是他搜集的CD。「擁有一個整潔的家並不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音樂才是。所以我認為如果你真的喜歡熱愛一樣東西,你並不需要去改變。

這些公寓狹窄,甚至凌亂,沒有絲毫刻意設計。在日本,大多數人都住在這樣的公寓里,生活里有那麼多精緻的室內雜誌,但沒有人照那樣生活。

他不斷接案寫稿,拿到錢就去買底片。就這樣拍了三年,累積了將近一百個房間的照片後。出版的這本書就是《日常東京 Tokyo Style》。

「這是我在東京找到的最小的房間,在新宿中部,東京非常市中心的地方。這個房間只能容下三個榻榻米,住在裡面的是一個年輕男孩,他是一名DJ,也是朋克搖滾音樂人。這個房間非常便宜,大概是1000日元一個月。但沒有浴室,他每天都要去公共浴室。」

這是在東京市中心的只有三個榻榻米的房間,沒有任何傢具,只有床墊和壁櫥。那時候大概是1990年,這就是當時東京年輕人典型的生活環境。人們聽音樂的主要渠道是磁帶,別忘了那是前互聯網時代,在當時的日本包括其他地方還沒有數字音樂。

當時日本風行的連續劇里出現的東京年輕人的房間,都是鋪木地板的套房,有著大型電視機。

而都築響一給了東京周邊地區年輕人來此拼搏的信心。書面世後,讀者回信非一般多,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東京原來是這樣的地方啊,我安心了。

這個地方實在是太小了,我只能從窗外拍攝照片。裡面是他的DJ台和廚房,再沒有其他的了。

我在這些20多年前的東京年輕人家中看到了和現在北上廣年輕人一樣的東西:用較少的錢,在市中心租住一個小房間。因為在這個房間附近,有他最愛的club、live house、咖啡店。所以他寧願住小房間,也不想搬去郊區。

25年前,都築響一拍攝了一位在時裝店工作的男孩房間。「他希望房間里的一切都是乾淨整潔的。」

大概五六年前,都築響一收到則訊息,來自一個他完全不認識的女孩。「簡訊中說,她經常看我的書,發現自己的公寓似乎出現在了我的書上。現在她就快要搬出去了。」都築響一很驚訝,就去看了看。

一個是25年前,一個是5年前,同一間房間,只是房間的主人變了,不同的人住在裡面:

人們總是在意建築、設計、傢具等等,但其實房間只是一個盒子,它隨著居住的人改變而改變。如果主人很乾凈,房間就會很整潔。如果主人有收藏的癖好,那麼房間就會變成另外的樣子。

我們總是在談論設計,但房間里體現的個性才是更重要的,這是那個女孩教我的東西。」

其實到現在,60幾歲的他還在各地奔波,只為記錄最真實生活。幾年前,他還拍攝了一組照片叫Shanghai Style。

這是我的一對好朋友,一個日本女孩和一個中國男孩。他們不想住在現代的公寓,而是選擇了一個傳統的房間。也許不太方便,但是更有生活氣息,所以他們住在一個這樣的上海老式公寓里。

「鄰近的現實是很有趣的」

《日常東京》是他的第一本書,之後他出於同樣的初衷,記錄了更多事物。

1993年,他買了一輛「堅固國產車中最便宜的」二手車,開始了九州、東北地區等地的「游移」。

2000年,都築響一推出攝影集 —— 《珍奇日本紀行》,裡面介紹的地點有1000個以上,從設計到編輯都出自他一人之手。

書名中有「珍奇日本紀行」幾個字,因此有人認為它是珍奇景點搜集,但其實,這本書呈現的是日常風景,只報道隨處可見的事物、隨隨便便都去的地方

最開始,他通過詢問當地人來獲取地點信息,可過程中發現,當地人往往並不在意周邊有什麼,因為過於習以為常。於是他自己開著小摩托,游移在四處。

在他眼裡,【Roadside】一詞指的是數量繁多、大家不屑一顧,但只要好好去看就會感受到濃厚趣味性的事物。

1997年,都築響一拍的《珍奇日本紀行》(Roadside Japan)獲得日本最重要的攝影獎「木村伊兵衛獎」,這是他們首次把獎項頒給一個非專業的攝影師。

他十多年前在《東京魷魚俱樂部 如何在地球上迷失》一書中寫到的幾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在不怎麼出名、看起來不怎麼好玩的地方,努力找出有意思的事情、儘可能享受那裡的生活。在不怎麼樣的平凡人生中,努力找出快樂而活下去。我相信,這兩者的態度之間,幾乎沒有區別。」

「28家成人旅館」

日本有溫泉旅館、昂貴的國際酒店,可日本人也許一生中不會去酒店,但一定去過一晚成人旅館。

這是只有日本才有的旅館。

這個圓的床,按下按鈕它就會旋轉,不過它轉得沒有看起來這麼快,大概一分鐘轉一圈,你和你的伴侶一起在床上。當床旋轉的時候,那種感覺並不是特別好,甚至會讓人感到不舒服。但因為牆和天花板都是鏡子,轉起來似乎像在萬花筒里。

在日本,成人旅館的數量遠超過普通酒店。但你卻很少能看到關於它的宣傳報道。

沒有人從一個積極的角度、設計的角度看待成人旅館。

所以都築響一決定做這件事,去拍攝成人旅館的室內設計。

「在日本,大家都在使用這樣的地方,但是從來沒有討論過,就像我們不去談論那些狹小的房間。這就是媒體試圖營造的夢幻,與我們真實的生活之間的差異。」

2000年開始的一年多時間裡 ,他跑了關東、關西總共28家情人旅館,拍了73個各具特色的房間,最終呈現了「昭和時代的日本情色傳統」。

2016年他回訪時發現,大概只有三、四家還在營業。

都築響一住的房子是租的。「我對買房沒有太大興趣。因為我比較喜歡到處旅行,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旅館裡歇腳。」

他拍過這麼多人的家,發現真正快樂的人都有著內心的「至愛」,可能是音樂、可能是衣服、可能是玩偶。「如果你不想努力工作,那就不要努力工作,重要的是從你喜歡的事情中找到快樂」。

說實在的,很少中國人能做到這點,我們關心的更多的是「別人眼中的我」。

但其實,每個人本身就是一種最特別的風格。

部分文字資料來自都築響一自著《圈外編輯》,圖片來自網路。

你還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尖叫設計

每天為好設計WOW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你這麼懂裝修,一定吃了很多虧吧?
為垃圾分類頭疼?這些小眾潮牌也操碎了心

TAG:尖叫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