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墨家為何突然消失,還消失得那麼徹底?原因很簡單

墨家為何突然消失,還消失得那麼徹底?原因很簡單

儒墨之爭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當時的墨家還是很厲害的,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歸墨。可見墨家之顯赫,但是,後來的儒家卻一家突起,和道家互補,塑造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結構,墨家則突然消失,為後世的儒生所不齒。

要想了解這是為什麼,就必須從最基本的墨家理念說起。

首先,墨家主張兼愛,而儒家主張尊卑有序,墨家提倡不避親疏地愛所有的人,簡單一點來說,墨家主張的是平等,而儒家則是等級制度,用「禮」來規定好每個等級的人應該做些什麼,這是二者最本質的區別之一。

墨家主張把國家交給聖賢來治理,「選天下賢者立為天子」,最賢能的人當天子,稍微次一點的噹噹諸侯,以此類推,但是如何保證天子的是最賢能的呢?墨子沒有說,但是我們應該能看得出來,這其實是有些傾向於選舉的。墨家推崇聖賢,儒家推崇的則是血統,嫡長子就是比庶子地位高,嫡長子死了,他的父親都要服「斬衰」。

儒家有「天命」和「貴賤」的觀念,孔子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墨子則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叫「非命論」,其中一句說的是: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非仁者之言也。意思就是,所謂天命,不過是暴君捏造出來的,窮人互相傳播的說法,並不是「仁者」說出來的。

在生活上,儒家鄙視勞動者,弟子樊遲問他怎麼種地,孔子罵他說:小人哉,樊須也!墨家卻截然不同,親自從事體力活,孟子都說「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從頭到腳都磨傷了,也要利天下。儒家有嚴格的服喪制度,丁憂、五服等等概念,墨家主張的是節葬,認為厚葬是非常不合理的,會耽誤生產,對貴族還好,對老百姓簡直是命令他們餓死或者傾家蕩產以事死者。

孔子主張以禮樂來劃分等級制度,墨子說,禮樂規矩繁瑣又奢靡,於國事無利,要它幹嘛,大型的禮樂節目必須刪除……

我們能看出來,儒家和墨家是針鋒相對的,也就是說,如果統治者如果要在其中選一個的話,就會殺死另一個,至於他們會選哪個,答案是很簡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卡斯特羅過80歲大壽,別人送給他一隻烏龜,卡斯特羅:我不要
上世紀中期,因一老外導致大批甲骨文外流,在西方掀起一股研究風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