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科隆大學最新研究:月球形成時間還要向前推1億年

科隆大學最新研究:月球形成時間還要向前推1億年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幾百年前,唐朝大詩人張若虛就提出了這個疑問:月亮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對於文人來說,這個問題不過是一種文藝的修辭手法,是一種藝術的提升手段。而對於真正好奇的科學家們來說,這就是一個值得長期研究的課題。

目前,科學家得出的結論是:月球形成的時間大約在44.1億年前,而在45.6億年前,太陽系也剛剛形成,二者相差的時間也並不很遠。

不過,最近,德國科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對阿波羅登月中宇航員採集的月球岩石進行研究時,得出了新的結論:月球的形成時間,比此前的認知還要早1億年。也就是說,早在太陽系剛剛形成5000萬年後,也就是距今45.1億年前,月球就形成了!

1969年11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執行了阿波羅12號載人登月任務,在此次任務中帶回了一些月表岩石樣本。而其中,被編號為樣本12054的一塊鐵鈦玄武岩被贈送給了德國,因此,科隆大學有機會對它展開研究。

月球雖然只是一顆衛星,比地球小得多,但是它經歷的事件並不比地球少。中國地質大學的陳建平老師指出,月球經歷過岩漿洋時代、大撞擊災變期、玄武岩噴發、後期零散撞擊等許多劇變,而月球表面的岩石則是親身經歷的「見證者」。通過對這些岩石的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月球都經歷過什麼,也可以了解月球起源的問題。

科隆大學的RaúlFonseca博士表示,通過對不同月球岩石的元素含量分析,可以了解每個樣本在月球各個劇變期都經歷了什麼。

而利用放射性元素,則可以很好地了解各個事件發生的時間。放射性元素,就像是衡量宇宙時間的秒錶,時至今日,它們仍然能夠讓我們不需要穿越時空,就可以推測出過去曾經發生過什麼。

月球岩石中所含的鉿和鎢,就是這樣的「秒錶」。

在這塊樣本里,科學家找到了鉿-182和鎢-182。鉿是元素周期表中第72號元素,相對原子量178.49。而它的同位素鉿-182則具有放射性,會衰變為鎢-182。這個衰變過程,僅僅發生在太陽系剛剛形成的7000萬年里。

科學家們利用先進的設備對阿波羅樣本中的鉿-182和鎢-182進行了測定,得出結論:在太陽系剛剛形成5000萬年後,月球就開始凝聚,形成一個天體了。

這也就意味著,很多重大的事件,要在月球形成之前發生。比如說,很多科學家據此認為:地球比月球更早,在太陽系形成還不到5000萬年的時候,就已經形成了。

這種測定月球年齡的方法,俄羅斯也進行過。當時他們的結論是:月球的年齡比地球還要大700萬年!

當然,本次研究只是研究了月球的形成時間,並非形成方式。地球也不是必然就形成在月球之前的,原本也有些科學家認為月球本就是行星,後來被地球俘獲。至於月球是否真的比地球還古老,那就有待於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了。

(文章來自於科隆大學官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求知之者 的精彩文章:

以開始為終結——宇宙的另一種起源推測:鏡像宇宙
人類直立行走和超新星爆發有關?地球生命和宇宙息息相關

TAG:科學求知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