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過於獨立的人,為什麼人際關係都不太好?

過於獨立的人,為什麼人際關係都不太好?

點擊:點藍字再點右上角「...」選「設為星標★置頂」

打開支付寶首頁搜索「7324414」,即可領紅包

前陣子,袁詠儀因為「經濟獨立」的話題上了熱搜。

當主持人問她「財政方面她還是丈夫做主」時,她說自己和丈夫經濟方面互相獨立,隨後又補充了一句:

但我就是非常獨立,獨立到很少用自己的錢。

言下之意,就是經常花的是丈夫賺的錢。

在她看來,真正的獨立,並不需要通過「不用老公的錢、不依賴老公」來證明。

這一席話語出驚人,卻又坦蕩得讓人羨慕。

尤其是在這個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的時代,獨立是一個基本要求,而依賴則成了一種無賴和羞恥。

像袁詠儀一樣,承認自己對家庭的付出、大大方方依賴老公的人並不多。

很多人只要不工作,就不好意思向伴侶伸手。

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全社會對全職太太認可度低之外,還有就是我們從小被灌輸的獨立意識:

要當一個獨立的人,必須反依賴。

這個意識幫我們變得強大,卻也壓抑了我們柔軟和脆弱的天性,堵住我們一些必要的求助。

硬扛、過度獨立,變成了一種常態。

最近《我家小兩口》熱播。

其中新婚妻子小戚因為「太作」而被嘉賓們調侃。

例如,動不動不開心、想要老公接送不直說,結果老公不接送就生悶氣。

但我反而感受到的是,她的卑微和小心翼翼。

那些作,其實是不敢索取、不敢依賴的表現。

辭職在家照顧寶寶,她毫無收入,卻和丈夫分開使用各自的錢,有需要會向丈夫報銷。

她一邊說:不想花他的錢。

另一邊因為沒工作而有些擔憂。

有一天學完古箏後發現下暴雨,她想讓老公來接送。

可當老公問了要不要接她的時候,她卻說:

看你自己(怎麼想)。

睡了一半的老公聽完,選擇了不去接。她一個人只能蹲在門口一邊打著車,一邊抱怨著老公。

等到最後車來了,她站起來一個踉蹌,原來腿都蹲麻了。

回家後,她和老公冷戰,想讓老公搭理自己,卻無法說出口。

於是捏了捏老公的臉,結果老公一句「別碰我」,她立馬嚇了一跳收了回來,只能生氣地走開了。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

既渴望被愛和關注,又無法大膽依賴和索取。

這也許和她小時候的經歷分不開。

她從小便一個人被放到了學校里,無人可以依靠,沒有感受到別人的照顧,於是習慣了靠自己,獨立地活下去。

求助和依賴,是陌生的行為。

獨自扛下來、無人指望得上,才是生活的常態。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的困境。

因為那個年代父母疲於生計,很少能顧及到孩子內心的感受和需要,於是我們常常處於「一個人成長」的簡單粗暴的養育中。

並且在「凡事要靠自己」的傳統觀念下,我們更習慣自己處理問題,儘管有些問題超乎了我們的能力,例如校園暴力、被孤立等。

最後,只能陷入了一種僵硬而孤立的人際關係里,難以在需要愛的時候柔軟下來。

即使是在低谷需要幫助和關心的時候,也是打開微信列表看了幾秒,然後關掉它,選擇一個人忍受這份無助和抑鬱。

我們把這樣的早年經歷,叫被迫獨立。

除了父母的無意忽視外,還有一種被迫獨立,來自父母刻意的訓練。

最近看了一個母親與兒子的對話。

出自《不好說特想聽》的第四期。

看得人特別心酸。

母親是個強悍的女戰士,時刻準備著和生活的一切困難作鬥爭。即使是非法律科班,她也可以獨自上場去幫親戚打一場官司。

在她眼中,兒子正好和她相反:不成熟、被爺爺奶奶寵壞了。

於是她從兒子小時候開始,就用各種方法逼兒子獨立。

例如學滑冰。

兒子第一次學,前前後後一共摔了13次跤,周圍朋友都不忍心看了,但她還是狠心不去扶,看著他爬起來,再摔再爬,慢慢地學會了。

到了兒子18歲,她索性斷了兒子的經濟來源,放他獨自一人在英國洗盤子生存,目的是讓他能養得起自己。

她說:

我沒法陪你一輩子,但我得給你技能。

你恨我我也認了。

這些初衷都是好的,但兒子的感受是錯位的。

她說:我兒子是金子,他會承受一切東西。

但兒子的真實感受是:沒有人能幫我解決問題。

在他看來,在爺爺奶奶去世那天,家就沒了。

而這麼多年來,媽媽做了什麼事情呢?

有沒有送上過學?想吃的菜有沒有給他吃?有沒有給過2塊零錢?

都沒有。

他渴望的陪伴和愛,媽媽都沒有給。

只有不斷的孤立和高要求。

她希望兒子能像那些北漂成功的外地人,吃苦耐勞,忍受很多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和孤獨。她對兒子說:他們忍受的比你多得多。

面對母親的獨立教育,他的心像被扎了一樣:

所有人外面受委屈,爸媽都護著。我雖然是北京人,卻像個北漂一樣,甚至北漂可以回家,我卻連退路沒有。

18歲一個人在英國,再想家也回不來。

而現在,為了迎合母親的期望,在房價飆升的北京獨立買房,他不得不開始不顧一切逼著自己賺錢。

曾經有一次客戶在酒局上說,一杯白酒一萬,這個項目多少錢,純靠你喝多少。

於是那晚他豁出去拚命喝,結果喝完後馬上進了醫院胃出血搶救洗胃,手裡還牢牢攥著那份合同,助理在一邊忍不住哭了。

他需要的是溫暖的母愛,但他那口口聲聲說愛他的媽,卻決然地把他一次次推了出去。

這讓我想到了以前一個很戳的用戶留言:

過早的被迫獨立,絕不是一個健康的真正的獨立,而是一種愛而不得的悲涼。

被迫獨立的人,大多都自然養成了一個習慣:

抗拒依賴。

這個習慣會影響到人的身心健康。

即使陷入重大的崩潰中,也難以發出求助。

因為他們內心,早已根植了2個絕望的執念。

一是,永遠不會有人在我需要的時候幫助我。

這種想法,也許是曾求助但不斷被拒絕或忽視之後產生的。

例如前面對話的母子。

即使母親說過可以借錢,兒子也從不敢求助。

因為求助了之後,母親又會說大道理,怪他沒有能力,最後問題還是要他自己去解決。

這也是很多被迫獨立的常態。

你說媽媽幫我一下,媽媽說你自己可以的;

你說實在太難了,媽媽說這是你的無能......

「求助=沒用;求助=挨罵」,成了很多人內心的範式。

沒有人在情感上支持我們,沒有人做我們的退路,求助只能換來多一次的絕望罷了。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難感受到父母的護航。

於是,他們會越來越敏感、冷漠和退縮。在各種挑戰和人際關係中,優先自我保護,因為沒有人保護他們,沒有人給予足夠的支持讓他們去冒險和前進。

偶爾動起求助的念頭,他們也會忍下來,因為知道沒有好結果,不如自己繼續硬扛下去。

憋久了,就很可能把情緒和壓力憋出了問題。

與其說,我們需要獨立,不如說是因為我們需要依賴而不得,所以只能選擇獨立,來阻擋內心對依賴的渴求。

二是,依賴、索取、求助,是可恥的。

當獨立變成了一種宣揚時,常常也意味著:

依賴、索取、求助,是一種無能、羞恥的事。

這種羞恥感,會堵住人索取愛和幫助的想法。

就像小戚一樣。

看完自己和老公的整個吵架過程之後,她說,當時她不過只是需要一個擁抱而已。

但即使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需要,她還是說不出口。

對於過度獨立的人來講,萬一開口後被拒絕或討厭,內心的羞恥感會更加強烈。

所以他們只能等。

等待對方看穿和接納他們的脆弱,主動給予愛。

但可惜的是,能看穿的人並不多,因此他們也常常是失望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又驗證和強化了他們之前的想法:

這個世界上,我果然只能靠自己。

可以說,依賴可恥的想法就像是一座大山,阻隔在每個想要被愛的人面前,導致他們難以建立親密關係。

即使建立了親密關係,也會因為無法表達真正的需求,而把自己弄得委屈而失落,把伴侶弄得一團霧水。

並且更難過的是,我們還要和自己內心難以抑制的對愛、依賴、索取的需求做鬥爭。

因為一旦有了這些需求,我們就會厭棄自己的貪心。

這些本能的需求和後天的壓抑,將形成更多的內心衝突,造成更大的自我否定和嫌棄。

那該怎麼辦呢?

如果你是一名被迫獨立、想要建立健康關係和內心的人,那麼請試著做兩點。

首先,學著接納自己的依賴和需求,並找到可以適度接納它們的人。

脆弱不意味著你的失敗和無能,而是證明了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畢竟,人活在世界上離不開關係,每個人都有需要依賴別人的時候。

並且,表達脆弱、適度地互相滿足,才是一段關係向前推進的過程。

也許你以前因為後面沒有人接住你,需要一個人獨立地向前,不敢回頭和柔軟。

但現在不一樣了。

在多年的獨立生活中,我們成長了,有了做改變的可能和力量,可以有選擇地去生活。

對於那些不允許我們依賴的人,我們可以不再企求他們的愛。而是選擇和另一些接納我們的人在一起,去適當地求助,示弱。

畢竟,一丁點依賴都容不下的關係,談不上是什麼健康的關係。

其次,落到實處,試著從小事開始去依賴。

這是一個很划算的冒險。

對於過度獨立的人,索取是一件喪失主動權的事情。

你可能會緊張,會忐忑。

沒關係。

發個信息過去,先提個小要求。

然後等著那個接納你的人,那句溫和的回答:

好啊,我幫你。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次療愈。

這些小事不會讓別人過多為難,卻能在一次次中讓你感受到依賴的幸福,以及一種值得被愛的安心感。

這些將會成為你的底氣,讓你慢慢放鬆下,真正地享受關係中的來來往往。

最後,除了以上的建議外,我還想澄清一下社會對獨立的一些誤解。

真正健康的獨立,不是被迫獨立、自我孤立。

而是有所依賴的獨立。

就像中科院博士侯瑞鶴博士所說:

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 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我們不逼一個人獨立,他也會變得獨立。

例如,到了兩歲,開始說不;到了青春期,開始想要和同伴每天出去玩;到了大學,想要離開父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只有當我們能感受到情感上的支持,被允許求助,我們才會更勇敢地向前。

因為我們知道,無論前面自己會經歷什麼,都會有人去接住自己。

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獨立起來的動力和底氣啊。

- The End -

作者簡介:五花鹿。心理學科班出身,滿腔的少女情愫,都用來追求真實和逃離秩序。

溫馨提示:各位看官看完文章之後,點一下文末的広吿不用關注,小編掙個辛苦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馬說事 的精彩文章:

男女真心愛上一個人都會有這樣的表現
女人的七寸在哪裡?男人只要跟她吃一頓飯,馬上就能掐到!

TAG:小馬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