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是96式坦克?你認錯了!此乃魔改的金幣車,59式殲星艦!

這是96式坦克?你認錯了!此乃魔改的金幣車,59式殲星艦!

下面這張照片,很多人相信一眼看不出來畫面中的坦克是什麼型號,或者有人認為它是ZTZ-96,即96式坦克。但其實他是「59魔改」,這輛坦克是由59坦克改裝的96式坦克專用駕駛教練車。

看上去和96式坦克別無二致的該型坦克,其實經過了不少操作,譬如加長坦克的車體、更換首上炮塔、駕駛系統安裝上先進的感測器和數據採集儲存裝置,除了火力、裝甲和電子設備不如真的96外,這輛「超級59」其實已經能夠在外形、動力、視野和儀錶盤顯示和駕駛操縱方式上做到完美對96式坦克的還原。

非洲黑叔叔也使用類似的坦克,乍一看還以為96賣到了非洲去了,就是下面這張:

坦尚尼亞陸軍使用的「魔改59」坦克,用到了96式坦克的部分技術。這批坦克被命名為VT-3坦克,VT-3坦克是國產59式坦克的重大改型,也就是「五對輪魔改」。其實就是裝備了125毫米滑膛炮的59G坦克。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換裝了一門125毫米滑膛炮,據悉這門主炮是直接採用了96式主戰坦克的125毫米滑膛炮。

從上面兩個例子來看,解放軍魔改59的能力可謂越來越強大了,那麼59坦克究竟用多麼龐大的「科技樹」呢?

從最早的59基本型,也就是WZ-120,當時幾乎是直接搬運蘇聯的T-54A,但性能其實較T-54A還有所不如,因為包括紅外夜視裝置等部件在最老的59上都未曾體現。

網友經常戲稱59魔改型號能夠研製到「殲星艦」

1979年,軍方開始提出59改進型計劃,即59-I(或者稱之為WZ-120A),隨即於1984年正式定型。與59相比,59-I的炮盾上安裝有激光測距儀和增強型火控系統,另外包括各種特種裝備都有在59-I上得以體現。另外,59-I另一大突破就是使用上了國產的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夠在2400米的距離擊穿150毫米的均質鋼板。

隨後的59-II型也於59-I定型的同一年完成定型,工廠代號「WZ-120B」,但其裝備部隊的數量不多。59-II最大的特點就是其祖傳的100毫米炮被換成了一門北約標準的105毫米線膛炮,由於當時中英關係緩和,1979年簽署的三七工程協議中,英國允許中國進口其成名的L7線膛炮改進型),這門炮是由奧地利提供的。其實這一點很重要,這表示我們開始走出蘇聯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早期59式坦克使用的100毫米炮其實是二戰期間蘇聯陸軍的SU-100坦克殲擊車的那門主炮,其實早就過時了。

59-II型使用的105毫米線膛炮

在59-II後的小版本如59-IIA,給坦克掛上了複合裝甲,並假裝側翼頻閉裙板,之後的59就開始走上一條「魔改的不歸路」了。

之前的59型號都不能稱作「改」,自從B59G、BW120L和BKI940開始,59正式開始「起飛」。59C坦克將之前使用的那門奧地利的105毫米炮換成了一門長倍徑105毫米線膛炮,即83式坦克炮。

59D算是改裝路上的一大成功型號,1995年才完成設計定型,工廠代號WZ-120D,曾獲得批量生產並廣泛裝備解放軍陸軍。在59D上使用了解放軍最新研製的86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夠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480毫米的均質鋼板,而更加先進的93式加長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同距離穿甲能力則超過540毫米。另外,59D擁有炮射導彈的能力,最大破甲深度700毫米,可以說59D是很多出口型魔改59的樣本。

另外,59家族還有59-D1、69、79等版本,另外像是120毫米炮、125毫米炮都紛紛被搬上五對負重輪的底盤,但這些大口徑主炮型號,一般都用於出口。像62式輕型坦克也是基於59所研製的,基於59坦克,62大幅降低重量僅保留基本部件,全車僅重21噸。

巴基斯坦陸軍的「阿茲拉」坦克,基於59-125所研發。59G-125坦克的打擊火力一下子就有巨大的躍升,據悉使用普通炮彈時,59G-125坦克仍然能夠在2000米上穿深超過600毫米。由於安裝了新主炮,59G-125坦克的火控和觀瞄設備也進行了升級。59G-125坦克還在車體兩側也加強防護,例如在側裙板上安裝了新裝甲板。這些改進使得59G-125坦克的總體防護能力遠超59式坦克。

59-125也延伸出很多坦克,像是VT-3出口型、給巴鐵專供的「阿茲拉」坦克等,這種魔改後的59式坦克作戰能力甚至可以趕上或超過早期的T-72A主戰坦克。相信「59殲星艦」還能再戰300年,也不會落後。真可謂是將小車扛大炮發揮到了極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我軍96B坦克開赴俄羅斯,備戰場景罕見曝光,吊打俄國開掛坦克
古巴導彈危機時,如果肯尼迪遇到了強人普京,蘇聯會轉敗為勝么?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