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美國湖岸出現巨型遺體,水怪之爭結束,科學家認為恐龍並沒有滅絕

美國湖岸出現巨型遺體,水怪之爭結束,科學家認為恐龍並沒有滅絕

引言:通常認為,恐龍早在6500萬年前的中生代白堊紀(The Cretaceous period)末期滅絕。這一認識,數百年來早已約定俗成,無人再去追究此事之真偽。然而,2009年在美國阿拉斯加(Alaska)湖岸發現的一具巨型遺體,重塑人類認知。這具巨型遺體到底是什麼,是人類爭論不休的水怪(Sea monster)?抑或,恐龍(Dinosaur)?

6500萬年前的一個黃昏,一群角龍(Horned dinosaur)正在一片水域之旁覓食。忽地,它們被一道極其耀眼的白光刺射,那白光的亮度旋即降低,它們得以蜷縮著龐大的身軀,眯著眼縫兒,朝白光放射處望去。只見,一顆極其巨大的火球,如泰坦般砸向距離它們數百公里以外的地面,那火球極其耀眼,下降速度極快,幾乎在它們注目遠望的瞬間,已經砸到了地面。

先是一聲恐怖的巨響,接著是一波威力巨大的衝擊波,最後是漫天的狂風,和無數從天而降的火球。這些可憐的角龍,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就永遠湮滅在宇宙歷史的長河中了。

目前,在恐龍滅絕(mass extinction of dinosaurs)這件事上,最具說服力的,就是隕石撞擊說。這一說法的證據,源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Yucatan Peninsula)上的巨大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地質學家對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的衝擊變質岩(Impact metamorphic rock)進行礦物學(Mineralogy)和地球化學(Geochemistry)分析,結果顯示,隕石坑中一種白色頁岩(white shale)中,含有衝擊石英(Shocked quartz),這種石英,是在極短時間內形成於高溫高壓狀態下的石英晶體。經過一系列分析,科學家最終確認,該隕石坑是由一個直徑約10公里,時速約20公里每秒的巨型隕石(Aerolite)衝撞造成的。

隕石對地表進行衝撞後,立即激發了衝擊波(Shock wave),海嘯等一系列極端自然災害。這些短時自然災害,以極快的速度波及周邊地區,使這些地區的生物瞬間死亡。這是隕石撞擊後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死亡的生物,基本都是物理死亡,而且死亡速度極快。

接著,隕石撞擊後的第二階段來臨了。這一階段中,物理衝擊對生物的毀滅相對削弱,物理和化學的綜合衝擊影響力開始上升。具體來說,隕石撞擊會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大氣成分,使得大氣中的化學元素含量發生變化,使氧氣、氮氣、二氧化碳及稀有氣體的比例被徹底改變。生物在被改變的大氣中,生存狀況急轉直下。例如,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導致動植物二氧化碳中毒,瞬間死亡;又如,氧氣含量的急劇降低,使得動植物呼吸困難,新陳代謝速度加快,最終難免一死。這次撞擊的影響,波及全球,全球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個生物,都受到了這次衝撞的影響。終於,陸地上的恐龍在6500萬年前,走上了末路。

然而,海里呢?

白堊紀末期的這次隕石大撞擊,對海洋的影響,要遠遠小於陸地。撞擊之初,隕石對海洋的影響最為巨大。恐怖的撞擊力,使得大量海水被瞬間蒸發,旋即海嘯又起,以及,隕石在撞擊點形成了巨大的隕石坑。然而,撞擊隨後對海洋的影響就小多了。究其緣由,無非是海中生物不像陸地生物那樣依賴大氣。

諸位知道,恐龍滅絕,並不是因為那次撞擊,而是因為那次撞擊引起的各種後果,比如全球氣候變化,等等。海洋生物則不然。海洋生物不需要頻繁地在大氣中補充氧氣,僅這一點,就足以它們存活下去。大量海洋生物的存活,是海洋生態繁衍的前提。這就是為什麼人類對恐龍是否徹底滅絕爭論不休的原因:畢竟,佔據地球面積最大者,是海洋,不是陸地。

實際上,如今天一樣,在恐龍時代,水生種類數量遠遠超過陸生種類數量,只是水生生物化石通常都被埋藏在水底,不易被發現。魚龍,就是如此。

魚龍,是一種海棲形爬行動物,出現在距今約2.5億年前。最早的魚龍,通常沒有雙足,通過魚鰭在水中行進。後來,有些魚龍逐漸進化出了足,有些甚至可以在短時間內上陸爬行。再後,許多魚龍就兼備魚鰭和足了。通常認為,魚龍也於史前那次隕石大撞擊後,逐漸滅絕。這一認識長期以來未能得到證實,但也沒有反證。直到2009年,美國阿拉斯加湖岸出現的一具巨型遺體。

2009年,在美國阿拉斯灣水域湖湖岸,當地漁民發現了一具體型巨大的動物遺體。此事被上報當地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派出專業人員前往調查。經調查發現,這具遺體已在湖岸殘留許久,腐蝕風化後遺體長達8米。奇怪的是,這具巨型遺體,似乎兼具魚鰭和足的特徵,這是將其完全區別於鯨的顯著特徵。

這一發現,不禁讓人聯繫到,數百年來爭論不休的水怪問題。現今水生生物中,體型最大的,就是鯨類。然而,鯨生活在海水中。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不斷有報道指出,在一些淡水水域,例如河流、湖泊中,也發現了體型巨大的水生生物,其特點與一般的淡水水生生物,相去甚遠,但從沒有任何直接證據。

阿拉斯加湖岸的這一發現,為科學家們找到了一個突破口。經調查研究,發現這具遺體非常類似於人們認為的早已滅絕的一種魚龍:卡布羅龍(Cadborosaurus willsi)。卡布羅龍身長10米至25米之間,頭部像極了馬頭,且從頸部至背脊線上,皆長有密集的類似於鬃毛的毛髮。卡布羅龍就是一種兼具魚鰭和足類的魚龍。進化之初,只能在水中生活,後來逐漸進化出了小足,可以適應短時間內的陸地爬行。

實際上,關於卡布羅龍出沒的事件,二十世紀中幾乎從未間斷。1939年和1947年,發生了個人目擊事件。1953年,在溫哥華附近發生了一起集體目擊事件。隨後的1959年,1968年,1984年和1992年,都發生過類似目擊事件。但從沒有真正捕捉到所謂的卡布羅龍的活體或遺體。

實際上,恐龍早已滅絕的認識,根本站不住腳。比如,我們熟知的鱷魚,就是恐龍時代遺留下來的「活化石」之一。鱷魚,是與兩億多年前恐龍繁盛時代同時期生活的古老兩棲爬行類動物,是迄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鱷魚的存在,就是明證,證明隕石大衝撞,並沒有將當時的所有生物一網打盡。鱷魚能如此,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世界上只有鱷魚一種「活化石」存活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田君良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大軍壓境,諸葛亮火線提拔一文盲,竟打得司馬懿抱頭鼠竄
一古書顛覆歷史:陳壽竟掩蓋諸葛亮身世,學者:難怪劉表看不起他

TAG:田君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