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斷除一切邪見和痛苦的甘露妙藥

斷除一切邪見和痛苦的甘露妙藥

甘露滴

(十)

在眾生的相續中瀰漫著無邊的黑暗,然而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其他的任何宗派對此都束手無策。假如我們追求通達世上的一切所知法,就必須具有一個究竟徹底的推理方式,這就是關於緣起性空的推理方法。只要證悟了緣起空性,我們就能通達世間上的一切所知。而有關緣起空性的道理只有在佛的教言中才能找到,其他宗派根本沒有能力進行宣說,這是佛陀的一個不共特點。

釋迦牟尼佛所宣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可包括在緣起咒的內容中,也可包括在名言的緣起和勝義的緣起當中。因此緣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竅訣,是無死的甘露,是能摧毀黑暗的一盞明燈,是斷除分別念和邪宗的銳利寶劍,是醫治煩惱痛苦的妙藥。而有關緣起性空的究竟道理,只有在大中觀、大圓滿、大手印中才進行了詳細地宣說。

我們只有依靠釋迦牟尼佛的教言,才能對治內心的貪嗔痴等五毒煩惱,否則哪怕是世間上聰明絕頂的人也沒有辦法解決內心的煩惱痛苦。如外道的很多祖師,雖然他們也有相當高的智慧,也能暫時得到一些安樂和寂靜,但要想徹底摧毀一切煩惱痛苦,從輪迴中得到究竟的解脫,這對他們來說也僅是黃粱美夢而已。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智慧無比殊勝,是天上天下所有眾生都應恭敬讚歎的對境。

緣起性空的道理是斷除世間一切邪見和輪迴大海中所有痛苦的甘露妙藥,我們能夠聽聞這麼殊勝的佛法,並對緣起的道理進行思維,這表明我們有異於常人的殊勝的緣分,這也是我們千百萬劫當中積累資糧福報的一個善果。

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圓滿無礙,他能徹見一切諸法的本性。就像在自己手掌上的庵摩羅果,內外都明明了了,釋尊對一切諸法都能無礙通達,是一切智智。而這個一切智智的果位,實際上也是因為依靠證悟緣起空性的道理後才能獲得。

因此,如果我們希求得到無上佛果,就要在對佛生起無比信心的基礎上,通過皈依三寶,然後依靠聖教的教證進行觀察,在精通緣起空性的道理後,佛果就好像在自己的手上,輕而易舉就可以得到。

緣起性在名言中依靠因緣而產生,勝義中則一切都不存在,一切諸法都是空性。名言中的緣起,必須依靠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的觀點來抉擇,勝義中的緣起則必須依靠無著菩薩和龍猛菩薩的教證來指導。

所謂的緣起空性,「無則不生」是因的規律,如果因不存在,那麼果就不會產生;然後「聚合不退」是果的規律,如果因已聚和,那麼果是不會退的,也即肯定會產生果。無論是外法方面的樹、根、莖等等,還是內法方面的無明、取、受等十二緣起都服從這個規律。

沒有因則不可能產生果,因已具足果是不會退的,這是一個因果規律,超越這個規律的法在整個世界上也無處尋覓,為什麼呢?因為無論任何法都是觀待而言,有實依靠無實而觀待,無實依靠有實而假立。猶如那邊和這邊,或者瓶子觀待無瓶而安立,無瓶觀待有瓶而安立。所以攝於有為法和無為法的一切諸法都不存在一個自性本來成立的法,這就是緣起性的本體和自性。

我們並不了知諸法的本性,如果真的已經通達了,就會了知世間一切諸法都是沒有自性的緣起性,與夢中的顯現一樣。沒有通達證悟緣起性的凡夫,意識被染污而對外境產生顛倒的迷亂。正因為有了這種迷亂顯現,對外境自然生起如夢如幻的貪心等煩惱分別念,這就使我們的心識在三界輪迴中無盡地漂泊。

如此,沒有通達一切諸法本性的心識就是無明,無明也可以說是覺性智慧的反體,或說是大圓滿、大手印、大中觀等見解的違品。在世間上,無論哪個宗派都要承認一切諸法的本性,然後在此本性的基礎上再產生形形色色顯現。但是他們都沒有對諸法作如實地了悟,把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反而執著為實有,我們把這種執著稱為無明。

依靠無明可以顯現業、識等十二緣起中的其他支,換而言之,從上至有頂非想非非想天,下至無間地獄的所有眾生,他們有著數不勝數的身形,在無始無終的輪迴中漂流,而這些眾生都是從無明愚痴當中顯現出來的。就像火鏡(放大鏡、凸透鏡)依靠太陽可以燃火,同樣的道理,我們以幻化的業力入於世間,再因自己的習氣增上而產生了六處,有了六處,就像明凈的鏡子里顯現彩光一樣,六處各自執取於外境,之後就有了能取所取的接觸。然後通過接觸而產生了苦樂等諸種感受,因為願意接受安樂,而拒絕接受痛苦,這就有了貪愛,再進一步就對貪染諸境生起取心,有了取就形成了三有,然後是生,生之後就是老病死,如此再三的流轉就形成了輪迴。

所有的十二緣起,可以包括在煩惱、業和苦蘊當中,因為輪迴無初、中、後,《寶鬘論》中也如是講過,所以從煩惱中產生業,業當中成熟苦蘊,苦蘊又形成業和煩惱,這樣眾生就在輪迴中再三地流轉。

由於因果不斷地輪轉,就形成了三界的五蘊,其實五蘊也是空性,是一種假名。本來緣起都是空性,知道它的本性,就沒有任何事物值得貪戀。只要還沒有斷除貪慾,那麼輪迴的瀑流與世間的業惑始終不會滅盡。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斷除無明,煩惱也不會滅盡,世間輪迴的痛苦也無法遣除,故在業中無欺顯現三有。

以顯宗的教證理證而言,貪心的對治法為觀修不凈觀,對治嗔恨則觀修慈悲心,對治痴心就觀修緣起性。或者根據佛經的說法,貪心、嗔心、痴心等每一種各對應二萬一千種法蘊,然後密宗的二萬一千個法門則是對治平等的貪嗔痴,釋迦牟尼佛總共宣說了八萬四千個法門。或者依據大圓滿,我們就不必如此進行觀察,因為一切諸法都是心的幻化,只要以大圓滿的竅訣來證悟心的本性,那麼內心所變現的外面一切六道輪迴的顯現都會寂滅,就像一位幻化師幻出各種形相,如果幻化師被殺了,那麼其所有的幻變都會隱沒,在大圓滿中是可以如此區分輪涅。

傳講/法王晉美彭措

口譯/索達吉堪布

摘自/《竅訣寶藏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瑪妙林 的精彩文章:

一切苦樂感受都是自己的分別念
業的差別非常非常大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