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學》雜誌:面對美國反華情緒,中國科學家感到震驚與困惑

《科學》雜誌:面對美國反華情緒,中國科學家感到震驚與困惑

美國《科學》雜誌網站7月31日報道稱,目睹正在美國日益增長的反華情緒,中國科學家們對此表示憂慮。

報道稱,中國學者們駁斥了(無端指責他們有)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重大陰謀的說法,並擔心美國對他們的新簽證的限制、對科學設備出口的審查,以及針對中國學者和美國華裔學者的調查將阻礙國際合作。許多科學家說,這可能會損害兩國的研究工作以及全球科學進步。

中國寧波諾丁漢大學的科學政策專家曹聰警告說,「中國學者越來越謹慎地與來自美國的合作者進行合作。」他補充說,中國政府也可能將資金從有關美國的項目中轉移到別處去。事實上,簽證問題正在威脅「三十米望遠鏡」項目(TMT)當中來自中國的追加資金,這是一個計劃在夏威夷莫納克亞實施的國際合作項目。

報道稱,所謂的中國正在利用開放的美國科研環境的這種說法多年來一直在增加,而美國特朗普政府則進一步助長了這種論調。7月24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Christopher Wray)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中國正在努力「以犧牲我們的利益為代價在經濟階梯上往上爬」。在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要求下,有些啟動的調查已經導致了許多中國和華裔美國科學家辭職,或被美國高校和研究機構解僱,原因是美國聯邦調查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聲稱,他們沒說清楚自己與中國的關係。

這些指責使中國的科學家們大為不滿,他們中的許多人都很珍視與美國同事在職業上和個人上的聯繫。北京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饒毅在他發給美國官員和機構負責人的電子郵件中坦率地說,「中國政府在系統性地獲取知識產權」這種想法「只是特朗普及其政府(散布的)眾多謊言中的一個」,他與記者分享了這些郵件。

饒毅表示,總的來說,「來自科學界的反應更加多樣化」,有些中國科學家認為,在美國失去職位的一些研究人員可能並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做科學」。例如,在中國博客網站新浪微博上,針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官員最近聲稱,有些科學家欺詐性地說他們一年中有8個月在美國工作,同時也承諾在海外機構工作9個月,評論者有各種各樣的意見。一些人指責美國當局反華,但也有許多人認為,涉事科學家的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報道稱,2018年6月,美國對中國研究生的新限制生效,將對航空、機器人和先進位造業學科方向的中國留學生簽證期限從5年縮短到1年。加強審查的威脅也可能使其他領域的留學生望而卻步。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多年的增長之後,今年3月份美國的中國學生人數比上一年下降了2%。

今年6月,中國教育部警告稱,美國正越來越多的拒絕中國學生的簽證申請。根據公派學生在以前申請簽證的情況(與如今進行對比後)得出的中國教育部報告顯示,在2019年第一季度,182名申請人中有13.5%被拒簽。相比之下,在2018年,10313名申請人中只有大約3%被拒簽。

簽證問題也影響到學有所成的科研人員,即使在中國香港也是如此。一位著名的流感研究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表示,受邀在美國會議上發表最新研究結果的一些博士後並沒有及時獲得美國簽證。這幾位科學家說:「這事很有諷刺意味,事實上在新興感染疾病領域,香港科學家對全球公共衛生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出口管制,中國的幾個團體也報告了難以從美國獲得專業實驗設備的問題。然而,就像許多報告簽證問題的科學家一樣,大多數人不願公開抱怨,以免引起人們對他們研究項目的關注。

一些學者認為,美國疑心重重的一個因素是(他們抱有的)過時想法,即「科學知識和專業知識都是從美國單方向地流向中國」。美國杜克崑山大學常務副校長丹尼斯·西蒙說:「這可能是多年前的情況,但交流已經從不對稱變為如今的具有更大的對等性。」

報道稱,「三十米望遠鏡」項目實際上只是中美合作受到影響的一個例子。到目前為止,該項目主要由私人資金資助,但它需要合作夥伴,估計其成本為100億美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主任薛守建表示,作為合作夥伴,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NAOC)已承諾提供部分資金和實物幫助,但目前的形勢已經使中國科研撥款機構不願意進一步加大資助力度。薛守建表示,中國官員現在提出的問題是,「鑒於美國政府不向中國科學家提供簽證,你們還怎麼能開展任何合作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熱點 的精彩文章:

南美一城市全城舉行「驅魔儀式」,用直升機潑灑聖水
美國西南航空兩架客機在滑行時相撞

TAG:環球時報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