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國畫白描技法 你應該知道這些

關於國畫白描技法 你應該知道這些

白描是中國畫技法名,指單用墨色線條勾描形象而不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的畫法。

白描於人物畫之重要,見諸清沈宗騫芥舟學畫編中所記:「畫人物之道先求筆墨之道,而渲染點綴之事後焉,其最初而要者,在乎以筆勾取其形,能使筆下曲折周到輕重合宜,無纖毫之失,則形得而神亦在個中矣。」僅以線條便能將神態表達臻於完美。白描多半是中鋒直懸的線條最難遒勁,故極易見畫者之功力。

歷代畫家名手輩出,傳派各不相同,最有名之二者:其一,趙孟俯出於李公麟,李公麟出於顧愷之,此所謂鐵線描之一系。如馬和之、馬遠,則出於吳道子,此所謂蘭葉描,為其二。

顧愷之《列女圖》局部

吳道子《八十七神仙圖卷》局部

此外描法尚有高古遊絲描、琴弦描、行雲流水描、釘頭鼠尾描、橛頭描、曹衣描、折蘆描、橄欖描、棗核描、柳葉描、竹葉描、戰筆水紋描、減筆描、柴筆描、蚯蚓描等,有依形狀而名,有依用筆而名,各具特色。

國畫十八描

一、高古遊絲描:最古老的工筆線描之一,常見於顧愷之的畫作。線條提按變化不大,細而均勻,多為圓轉曲線。頓筆為小圓頭狀。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國畫十八描遊絲描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遊絲描粗些,多為直線。有寫意味道,線用顫筆中鋒,線中有停停頓頓的變化,大多為直線的感覺。

張萱的《搗練圖》國畫十八描琴弦描

三、鐵線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筆方硬,是最常見的描法之一。轉折處方硬有力,直線硬折,似鐵絲弄彎的形態。用筆中鋒,頓筆也是圓頭。

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國畫十八描鐵線描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種寫意畫法。先用淡墨皴衣紋,墨未乾時,間以濃墨,講「濃破淡」的墨法變化。

清代閔貞的《八子觀燈圖》國畫十八描混描

五、曹衣描:即為曹衣出水描的簡稱。來自於西域的畫家曹仲達,其畫佛像衣紋下垂、繁密,貼身如出水狀,故稱「曹衣出水」。受印度犍陀羅藝術的影響,用筆細而下垂,成圓弧狀,講求線之間的疏密排列變化。

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國畫十八描曹衣描

六、釘頭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線描方法。葉頓頭大,而頓時由於大的轉筆,行筆方折多,轉筆時線條加粗如同蘭葉描,收筆尖而細。

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圖》國畫十八描釘頭鼠尾描

七、橛頭釘描:禿筆線描,是一種寫意筆法,馬遠、夏圭多用之。頓頭大而方,側鋒入筆,有「斧劈皴」之筆意。線條粗而有力。

馬遠的《孔丘像》國畫十八描橛頭釘描

八、馬蝗描:馬和之用之。近似蘭葉描,頓頭大,行筆曲折柔軟,但很有力。

宋代佚名畫家的《送子天王圖》國畫十八描螞蝗描

九、柳葉描:用筆兩頭細,中間行筆粗。十八描中無蘭葉描。柳葉描和竹葉描類似,都是虛入虛出的筆法。吳道子用之。

明代朱瞻基的《武侯高卧圖》柳葉描

十、 橄欖描:頓頭大如同橄欖,元代顏輝等人多用,行筆稍細,但粗細變化亦大。

顏輝的《鐵拐仙人像》國畫十八描橄欖描

十一、棗核描:頓頭如同棗核狀,線條行筆中亦有棗核狀的用筆變化。

清代金農的《鍾馗圖》國畫十八描棗核描

十二、折蘆描:用筆粗,而轉折多為直角,折筆時頓頭方而大,線多為直線,是一種寫意畫的線描方法。梁楷《六祖劈竹圖》用之。

宋代李唐的《採薇圖》折蘆描

十三、竹葉描:與柳葉描類似,也是中間粗兩頭細。

清代禹之鼎所繪《李圖南聽松圖》竹葉描

十四、戰筆水紋描:如山水畫水紋之畫法。表現薄而褶多的衣紋。明代唐寅作仕女圖多用。

周文矩的《重屏會棋圖》國畫十八描戰筆描

十五、減筆描:指的是馬遠、梁楷等作大寫意用的筆法。用筆粗,一氣呵成,一筆中有墨色變化。大多隻畫個外輪廓,用筆簡練到極致。

梁楷的《太白行吟圖》國畫十八描減筆描

十六、枯柴描:水墨畫筆法。用筆粗,水分少,類似皴法。用筆往往逆鋒橫卧。

宋代龔開的《中山出遊圖》國畫十八描枯柴描

十七、蚯蚓描:粗細均勻,曲折多而柔軟。用篆書筆法,圓轉有力。

明代丁雲鵬的《補納圖》中國十八描蚯蚓描

十八、行雲流水描:表現軟而彎轉的衣紋。

李公麟的《免胄圖》中國十八描行雲流水描

上述各種描法,都是根據歷代各派人物畫的衣褶表現程式,按其筆跡形狀而起的名稱。

然而,近代也有白描花卉、鳥獸畫出現,白描技法,並不局限在人物畫方面而已。

紫雲書房

您身邊的網路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10枚有故事印章,因為故事更加感人!
乾隆13歲臨帖手稿及老師批註,首次曝光!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