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文章摘自《解放軍報》, 作者:李俊亭

1950年10月,為了保家衛國、維護世界和平與正義,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在武器裝備水平對比極為懸殊的情況下,浴血奮戰,取得輝煌勝利。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之際,本版向讀者介紹幾種抗美援朝的「英雄兵器」,它們有的在當時就是先進的武器,有的因使用者建立奇功而成名,都是歷史的見證者。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前蘇聯БМ-13火箭炮,綽號「喀秋莎」。採用滑軌定向器,彈徑132毫米,每輛炮車有一座8聯裝軌式火箭發射架,每炮共裝16枚火箭彈,最大射程8500米,一次齊射僅需9.5-11秒,重新裝填需5-10分鐘。(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功勛卓著「喀秋莎」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裝備了大批「喀秋莎」火箭炮,取得了輝煌戰績。軍事博物館陳列的這門「喀秋莎」,就是其中的一門功勛炮。

在志願軍入朝參戰的炮兵部隊中,第21師是「喀秋莎」火箭炮兵師。該師裝備了120門火箭炮。作戰時,以團(或營)為單位齊放射擊。最大的優越性就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巨大的火力網,使敵集群目標來不及躲藏和轉移即被殲滅。

1951年8月,敵人發動了「有限度的夏季攻勢」,接著又發動了「秋季攻勢」。火箭炮兵師奉命支援東、中、西線步兵作戰,協同粉碎敵人的進攻。這次作戰,是我軍歷史上火箭炮兵作戰的第一仗。當時,敵人佔有空軍和炮兵優勢,我炮兵部隊根據戰場情況和火箭炮兵部隊作戰特點,採用正確的戰術和措施,取得了重大戰果。

第一炮是該師第203團打響的。9月1日晚,火炮進入陣地,全團24門「喀秋莎」火箭炮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然同時齊放射擊。瞬間,384枚火箭彈快速飛向美軍陣地,把美第7師兩個營全部覆蓋在彈群之下,斃傷敵700餘人,首戰告捷,打出了「喀秋莎」火箭炮兵的威風。一些美軍士兵竟然驚呼志願軍「使用了原子炮」。

志願軍高炮獨立11營2連3班使用的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該炮是二戰中蘇軍主要的輕型防空武器,最大射程8500米,有效射程3500米,最大射高6700米,有效射高3000米,實際射速80發/分。(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10星功臣」高射炮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防空部隊裝備了一批蘇聯生產的M1939式37毫米和85毫米高射炮。

志願軍高炮獨立第11營使用的就是37毫米高射炮。在1952年的「反絞殺」作戰中,針對美國空軍實施機動重點突擊的轟炸特點,高炮部隊採取「重點保衛、高度機動」的方針,除以一部兵力保衛橋樑、倉庫區的重點目標外,其餘部隊實施廣泛機動作戰。高炮第11營在開城地區5個月的戰鬥中,機動靈活地同敵展開周旋,擊落美軍飛機35架,榮立集體二等功。該營2連3班戰績尤為突出,先後擊落敵機10架,兩次榮立三等功。陳列在軍事博物館的這門37毫米高射炮,在防盾板上噴繪有10顆紅五星,就是他們輝煌戰績的見證。

志願軍高射炮兵的機動作戰,給美軍飛機造成巨大威脅。美國艦載航空兵因懼怕鐵路沿線志願軍高射炮火的襲擊,而拒絕前往轟炸,並稱這一地區為「死亡之谷」。

在整個反「絞殺戰」鬥爭中,志願軍高射炮部隊共擊落敵機260餘架、擊傷1070餘架,對粉碎美國空軍的「絞殺戰」起了重要的作用。

王海駕駛的米格-15殲擊機。於1947年12月30日試飛成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噴氣式戰鬥機之一。機長10.1米,翼展10.08米,機高3.7米,最大飛行速度1070千米/小時,升限15500米。裝2門23毫米機炮和1門37毫米機炮。(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9星戰機」米格-15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米格-15殲擊機。

在軍博兵器館裡,陳列著一架編號為079的銀灰色戰鷹,它就是著名戰鬥英雄王海駕駛過的米格-15殲擊機。

1951年11月18日下午,志願軍空軍雷達發現美機9批180餘架次飛機,對清川、安州一帶的鐵路目標進行轟炸掃射。由志願軍空軍和友軍共同編成的機群,奉命起飛迎敵。

志願軍空軍第9團第1大隊大隊長王海率6架戰機飛抵戰區後,發現左前方低空有數十架美空軍F-84型戰鬥轟炸機,正對清川江大橋實施轟炸。

王海想到米格飛機的垂直機動性能要比美軍飛機強,就率領6架戰鷹迅速爬高,然後向美軍飛機俯衝下來,爾後再快速爬高,再衝下來……美軍飛機的隊形被沖亂了。王海和戰友們抓住時機,發起攻擊。王海和焦景文各打掉2架美機。4號機孫生祿被8架美機圍在了中間,卻毫無懼色,咬住1架美機不放,硬是逼近至300米,把這架美機打得空中開花。

王海大隊兩輪入朝,與敵空戰80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9架,榮立集體一等功。王海大隊所有人員全部榮立戰功,架架飛機都塗上了紅五星。其中王海本人駕駛的戰機擊落擊傷敵機9架,戰鷹上的9顆紅星就是王海戰績的標誌。

孫占元用過的輕機槍。1928年裝備蘇軍,1944年重新定型。該型槍全槍長1270毫米,槍管長605毫米,全槍重9.1千克,47發實彈盤,初速840米/秒,戰鬥射速為每分鐘80-90發,有效射程800米。(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一級英雄」輕機槍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志願軍第45師135團第7連排長孫占元使用過一種轉盤式輕機槍,俗稱轉盤機槍。在上甘嶺戰役中,孫占元用該槍多次打退敵軍的進攻,還用這挺機槍掩護戰友衝擊,搶佔了主峰。

1952年10月14日,在反擊597.9高地2號陣地的戰鬥中,孫占元率全排擔任突擊作戰任務。當日17時30分,孫占元帶領突擊排進入主峰2號陣地坑道,隱蔽待擊。19時,他躍出坑道,率部發起猛烈衝擊,但被敵軍4個火力點攔阻。孫占元用這挺機槍掩護,令戰士前往炸掉敵火力點,很快控制了局面。此後,敵軍向孫占元率領的突擊排發動瘋狂反擊,孫占元沉著指揮,把衝上來的敵軍一次次打回去。

戰鬥中,孫占元腿部負傷,但他一聲不吭,命易才學帶兩名戰士去炸敵地堡,自己用機槍掩護。而他自己的腿被打斷了,身邊的泥土被鮮血染紅。

山下,敵軍又開始反擊了。兩腿被炸斷的孫占元在彈藥用盡後,爬到敵軍屍體堆里,解下手榴彈投向敵群。並拉響了最後一顆手雷,與敵人同歸於盡。

中國人民志願軍領導機關給孫占元追記特等功,追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

揭秘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兵器」

張桃芳使用的莫辛-納甘1944年式7.62毫米步騎槍。槍全長1020毫米(帶刺刀1325毫米),槍管長520毫米,4條右旋膛線,槍重3.9千克。5發彈倉供彈,表尺射程1000米,初速820米/秒,有效射程400米。軍博館藏一級文物。(圖片來源:解放軍報)

「冷麵殺手」步騎槍

軍博抗美援朝戰爭館裡,陳列著一支戰績非凡的步槍。志願軍狙擊手張桃芳用這支槍,在32天內用436發子彈打死打傷214名敵人,創造了志願軍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張桃芳成為神槍狙擊手,被志願軍領導機關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2年9月,張桃芳赴朝參戰。當時,前沿部隊在「零敲牛皮糖」作戰方針指導下,廣泛開展冷槍冷炮殺敵運動。張桃芳刻苦學習射擊本領和狙擊技術,仔細鑽研狙擊手段和敵人的活動規律,在實戰中不斷總結經驗。此後,在18天內,張桃芳用250發子彈消滅了71個敵人,隨後在全團第一個突破冷槍殺敵100名大關。敵人為逃避我志願軍狙擊手的打擊,在陣地上搞假目標,用火炮施放煙幕彈。結果,敵人的迫擊炮剛打出1發炮彈,炮手就被張桃芳擊斃。

在張桃芳的帶動和技術指導下,他所在的班冷槍殺敵760名。戰績如此輝煌,而張桃芳使用的並不是專用狙擊步槍,只是一支普通的步槍——蘇制莫辛·納甘7.62毫米步騎槍。該槍射擊精度高,有時被選作狙擊步槍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