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時珍上長白山挖人蔘,發生了什麼?給明朝造成難以彌補嚴重後果

李時珍上長白山挖人蔘,發生了什麼?給明朝造成難以彌補嚴重後果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人。李時珍的知名度在國內可謂如雷貫耳,婦孺皆知,他是明朝著名的大醫學家和大藥學家,他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被譽為中國古代醫藥發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作,對促進和推動中國醫藥學發展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之所以千百年來廣受推崇,至今仍是醫藥院校和醫生們的必讀書,有一個重要原因。李時珍在創作《本草綱目》時,沒有像那些尋章摘句的腐儒們一樣,埋頭在故紙堆中閉門造車,而是大膽地走出戶外,親身遊歷全國各地,親眼驗證各種藥材的產地、屬性、樣貌、功效,從而使得《本草綱目》具有其他醫藥經典難以比擬的可靠性和詳實性。

當然,李時珍為了做到這一點,也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代價。從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開始,到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為止,在十幾年時間裡,李時珍多次背負行囊,風塵僕僕走遍南北各地,考察探尋各地的藥材資源,為《本草綱目》累積了豐富的原始材料。

但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李時珍在奔赴東北長白山考察、採挖人蔘時,卻意外地闖下大禍,給明朝帶來難以彌補的嚴重後果,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時珍闖的禍,與明朝滅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眾所周知,清朝取代了明朝,而關外東北之地,正是清朝始祖建州女真部族的龍興之地。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部族正處在崛起歷程之中。女真歷代首領董山、李滿住、塔克世、努爾哈赤等人,無不野心勃勃,想獨霸遼闊富饒的東北,進而與明朝一爭高下。

但令女真人無奈的是,在女真崛起過程中,缺錢一度成了最大的瓶頸和障礙。關外的女真人數量有限,農業、手工業、商業水平都極度低下落後,很難完成發展壯大所必須的原始積累。多少年來,女真人賴以為生的業態,一直是最原始的農耕漁獵狀態,從山林中尋覓採擷各種山貨,然後轉賣到明朝,幾乎是他們獲取收益的唯一途徑。

東北長白山一帶,歷來是人蔘的主要產區之一。明朝中後期,隨著其他地區人蔘資源的枯竭,長白山逐漸成為明朝市場上最主要的人蔘來源地之一。但是,女真人由於缺乏人蔘的採挖和藥用製作常識,在採挖過程中,經常採用滅絕性的挖掘採收方式,「搜山攫嶺,靡有孑遺」,所過之處無論人蔘大小根苗統統挖掘一空,給野生人蔘種群資源帶來毀滅性破壞。

人蔘挖出來以後,女真人缺乏貯存和藥用製作常識,造成大量人蔘在投入上場前就已腐壞。上述種種因素,嚴重製約了女真統治區人蔘的產量和持續供應量,使得人蔘收入始終在低水平徘徊,屬於典型的捧著金碗要飯吃。

但李時珍來到遼東之後,這種局面迅速改變。清朝滿文史料《兩世罕王傳》記載,萬曆年間,李時珍曾經來到關外長白山地區,考察採挖野參資源。因路途不熟悉,加之乾糧耗盡,饑渴交加的李時珍被困在長白山中,幸虧被女真人發現後獲救。

當時的明清戰爭還未正式爆發,雙方民間關係還算融洽,加之李時珍又是醫生,能夠為人診療疾病,因此受到女真人善待,尊稱他為「東璧色夫」,即漢語「東璧師傅」之意。李時珍利用自己的醫術給女真人診病開方,贏得了女真人的信任,受到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的接見,在當地居住了幾個月之久。

在隨同女真人上山採挖人蔘過程中,李時珍發現他們嚴重缺乏人蔘採集與貯存常識,而中原漢人在這方面則「采作甚有法」,有一套完備詳盡的人蔘採集製藥體系。於是李時珍毫不吝惜傾囊相授,告訴女真人採挖人蔘必須要有選擇地「挖大留小」,人蔘資源才會源源不斷,不然遲早會被毀滅殆盡。他把人蔘的各種干製品、曬製品、蒸製品等一整套製作貯存工藝,都交給了女真人。女真人的人蔘產業,從此才正式踏上了快車道,產量質量日漸興隆,換來了海量真金白銀,為清朝發展壯大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儲備,史稱「奴酋擅貂參之利,富強已非一日」。

李時珍的長白山採藥之旅,客觀上有助於清朝的迅速崛起,無形中也為明朝扶植了一個強大對手。公元1618年,李時珍死後才20餘年,羽翼豐滿的努爾哈赤在盛京誓師出兵,明清戰爭由此拉開大幕,明朝由此踏上敗亡之路。

參考資料:《兩世罕王傳》《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歷史小火鍋 的精彩文章:

庚子之變美國敲詐清朝2400萬美元,為什麼後來又退回一半
曹操洗劫一座西漢墓,只留下一件文物沒帶走,如今成國寶聞名世界

TAG:新歷史小火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