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魯道夫·德雷克斯曾經說過,父母永遠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事實上,很多家長的生活重心就是圍繞著孩子,替他做好一切。

每天要為他們準備一日三餐,要穿什麼衣服,每個周末要上什麼興趣班,家務活也不讓做,「十指不沾陽春水」似的呵護著。

然而為孩子做了這麼多,孩子竟然不知道心疼你,而且脾氣變得很暴躁,一不順心就大哭大鬧,就像一個無法無天的小霸王,讓人頭痛不已。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說只有幫他做,才算是愛他。

這種你以為的愛,不是愛。愛一旦用力過度,就會變成一種傷害。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兩歲左右,就開始萌生獨立意識

父母要抓住這個關鍵時期,逐步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讓他嘗試自己吃飯,自己喝水,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或者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很多家長總是覺得孩子還小,做什麼都做不好,還不如自己替他把什麼都做了,既省事又省力。孰不知,這樣做是在扼殺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

害他失去獨立能力

父母事事包辦,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依賴的性格,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那些被過度保護和溺愛的孩子,通常在生活中不具備面對生活挑戰的能力和自信。他們就像在溫室里長大的花朵一樣,離開熟悉的環境就會迅速乾枯死去。

破壞他的自我價值感

只有孩子學習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才會在今後發展出很多的技能。父母過多的控制會破壞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導致其缺乏信心和能力感。這樣的孩子往往因害怕失敗而不敢去嘗試,會因不相信自己而埋沒了自己的天分和能力。

阻礙他學習的機會

如果父母努力教會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並且相信他會很好地完成任務,他就能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很多有趣的學習機會。反之,孩子什麼都不動手去做,長大後也會養成懶惰的壞習慣,容易自私自利,讓別人替他們承擔責任。

降低他適應社會的能力

孩子在今後的路還有很長很長,總有一天要長大,要承擔起應該擔負的責任。如果什麼都幫他做,就會導致他缺乏必要的生活經驗和一定的謀生能力,以後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其適應社會的能力會大大降低,不知道如何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在《水深火熱的星球》中,生活在北極圈格陵蘭島的一對白頰黑雁,為了避開其他的獵食者,選擇在高達120米的峰柱頂上築巢,連續25天時間才孵出三隻雛鳥。

三隻雛鳥剛出生,面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要從峰柱頂上跳下去,這樣才能和父母一起到達1.6公里外的河邊吃到食物,否則就會被餓死。

為了生存,它們的父母示範如何跳下懸崖飛翔。但不幸的是,第一隻跳下去的,被伺機而動的金雕叼走吃掉;第二隻跳下去的,掉在峭壁的岩石上活生生被摔死;最後跳下去的,在岩石上撞了幾下後很幸運地活了下來。

相較於人類,動物對幼崽的呵護絲毫不亞於人類的父母。

但即使知道白頰黑雁寶寶跳下去,有可能被吃掉或摔死,父母也要逼著它們去跳,不會在旁邊干預。

動物們知道,只有它們獨立面對生存的考驗,才能在日後適應外面的世界。

反觀人類,很多美其名曰保護孩子的父母,到最後卻養出了一個什麼都不會做、處處都要依賴別人的人。

這樣的孩子十幾歲或是成家後還不知道洗衣服,不知道做飯,不知道做家務。如此種種皆是父母錯誤的教育方式導致的後果。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在教養過程中,父母的觀念體系決定撫養兒童的行為,而父母的撫養行為又決定著兒童的觀念體系和行為發展。

對於孩子而言,不是任何來自父母的幫助都是有效的。

父母要對孩子的需求加以分析,分清哪些可以由他單獨完成,哪些可以和大人合作完成,哪些暫時超出他的能力範疇,而不是對他施以過多的控制,限制其自由發揮和成長的空間。

那些有先見之明的父母,通常會這樣做:

接納孩子最真實的一面

當孩子產生獨立意識之後,他的行為表現可能讓人很失望,很多父母容易將他與親戚、鄰居或同事家的孩子比較,進而對自己的孩子持否定態度,認為他做的總不如別人。

如果父母不去接納他的錯誤,就會導致他缺乏價值感和歸屬感。沒有歸屬感的孩子,總是認為自己讓父母很失望,這時他所萌發出的自我意識慢慢地就枯萎掉了。

給他無條件的愛和信任

孩子需要父母無條件的愛和信任才能茁壯成長,才能感覺自己是被接納、被認可的。只有父母給予無條件的愛和鼓勵,他才能形成自我價值感。

父母要明白,讓他獨自面對風險,意味著失敗的可能性,但沒有風險就不可能有成功。因此孩子需要邁出各種第一步,自己去經歷,才會獲得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對孩子的發展要有耐心

從孩子出生起,他們的爬行、走路、說話以及適應世界都有自己的步調。在他們的幼年時期,其實很多衝突源於父母沒有耐心。

當他想要自己吃飯,你卻嫌他把飯撒得到處都是;當他想自己穿衣服,你卻嫌他穿得慢;當他想整理自己的玩具,你卻嫌他收拾得不整齊。如果你能慢下來,等一等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不耐煩。

教他學會與錯誤相處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孩子也一樣。當他因自己的錯誤而陷入懊惱和沮喪時,父母要幫助他改善心態,不再背負失敗的精神包袱。

要教他學會承擔風險的勇氣,通過某件事來分析問題所在,從錯誤和失敗中學習,在一次次學習過程中,不斷豐富他的能力體驗,慢慢地就會有一種很大的變化。

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你以為替他做是愛孩子,其實是害了他

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兩歲左右,就可以訓練他獨自睡覺,吃飯,穿衣服,整理床鋪、衣物和玩具,自己如廁等一些比較簡單的事情。

再大一點,可以讓他幫忙打掃房間,洗衣服,替父母分擔一部分生活瑣事,這樣等他長大後才會獨立解決更複雜的生活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