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國畫家劉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頭地

國畫家劉知白:入古人神髓,出古人頭地

劉知白(1915—2003)原名庭坦。號白雲、如蓮老人、老藤、野竹翁等。1915年11月生於安徽鳳陽,2003年8月於貴州仙逝。1920年隨外祖父學習書法、經史,1925年由《芥子園畫譜》學習中國畫。1933年考入蘇州美專國畫科,1935年拜顧彥平為師學習吳門畫法,同時入住蘇州怡園,潛心研習「過雲樓」所藏曆代名畫,其間又隨師拜訪蘇吳藏家,得覽更多歷代名家書畫劇跡。耳濡目染,由此奠定堅實傳統山水畫學基礎。

晚年以造化為師,在自然中印證傳統,將古法化為己用,終臻隨心所欲之大境。先生襟懷坦蕩,意存高古,始終堅守著一個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獨立思想。其早年作品文雅清逸。晚年筆寫潑墨,清奇詭美、滋潤清逸,大氣磅礴,多寫黔中野景。先生襟懷坦蕩,意存高古,一生遠離畫壇,始終堅守著一個文化人的自由品格和獨立思想。2012年年底由中國美術館舉辦的【重讀經典】搜盡奇峰——20世紀中國山水畫選展對劉知白的評語:「其藝術上承宋元,下接明清,既繼承傳統精髓,又注重形式的創新,最終法古變今,創造了中國潑墨大寫意山水畫的新技法,成為中國畫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潑墨大家」。

先生言:「學時有他無我,畫(化)時有我無他。」

劉知白與黃秋園,也許是我們目下所看到的、當代最重傳統的二君子了。但取代傾向,二人是大不一樣的:黃氏主宗宋、元兼清石濤,劉氏力學元、明、清、民國含宋大米。劉氏宗法之代,中國畫經歷了兩次風氣之變:1.南宗主盟畫壇,2.道咸金石學的興起。

劉知白使筆,飛提紙上,正鋒墜下,以筆端柔翰中鋒造型為主;同時,也不避側鋒拖擦,取活媚以為中鋒之助。為乾為坤,不主故常。觀其畫,筆生英蕤,搖曳多姿,雋永耐看,董其昌所謂「下筆便有凹凸之形」者也。這類線條,道咸金石學盛後,立體感更為增強,加以生宣墨法之助,沉著松靈,渾厚遒勁,令人心壯。它發軔於趙之謙,規模於吳昌碩,踔厲於齊白石,大備於黃賓虹,秦祖永所謂「筆中氣韻」是已!

從宋、元、明、清到民國,從米芾、黃公望、吳仲圭、徐青藤、文、沈、二石、四王到黃賓虹,從墨法清朗到墨法渾厚的演變,劉知白都加以研究。然而,他的稟賦風姿,卻是傾向於「清」的。

劉知白善於用水去把靈府深處的那個「清」字洗髮以出:他好染好潑,他亦染亦潑——染冰雪、染霖雨、染深淵、染霧靄、染夜氣;他的作品,水墨淋漓,元氣也淋漓。

劉知白曾說,「作為一個畫人,一要老老實實學傳統,二要廣師造化,三要經得起寂寞,四要敢於不斷超越自己,五要不畏艱難險阻,不畏老之將至」。他所言「學時有他無我,畫時有我無他」的治學思想,要求學習傳統時踏踏實實,苦心追摹,再從師造化中去領悟傳統,最後以我法畫出自家山水。他對自己習畫歷程總結歸納為「法、守、功、化」4個字,縱觀老人70載的藝術人生,正是從這4個字一步步走過來的。

他學米芾、石濤、石蹊、徐渭、黃賓虹等,一學就是60多年,不僅是學他們的筆墨之法,更是從中領悟傳統藝術的意境和大師們的精神思想。他作畫從不打鉛稿,無論大幅小幅,只講求一個「快」字,而且章法層出不窮。他認為畫前打稿筆墨易受約束,難得天真活潑;若是邊想邊畫,板結在所難免,也失去筆墨意趣,這些都是胸無丘壑,心手功夫未到之故。故此他說:「畫者須從古之大家處得法,了解傳統之流變,了悟我國文化之精神,於造化之中得自然之涵毓,胸存萬千氣象至神遊造化方可隨心所欲。」

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著名學者馮其庸看了劉知白先生的畫後,驚嘆不已,主動提出為先生的畫集寫序,僅從其中幾句,就可看出他對先生畫風畫格的傾慕:「劉老的畫,是地道的中國氣派、中國神韻!筆墨之高,已入化境。從山水畫的淵源來說,劉老畫里呈現出來的是石濤、石溪等人的氣派,而且其高處,決不在二石之下。他的山水完全是從貴州的真山真水中來,完全是自出新意,一片天機,沒有絲毫陳舊的感覺,相反卻是令人為之耳目一新,看到了貴州真山真水的神韻!劉老的畫我感到已經人格化了,而劉老的人也已經與天地、山水、自然渾然默契了,這真是畫家最難達到的最高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2 的精彩文章:

史上最自戀女神畫家出手,個個是顏值爆表的極致美女
俄羅斯繪畫:女畫家描繪的少女

TAG:書畫藝術收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