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厲害了!本田的這款車,行走80國的環球旅行家都說好

厲害了!本田的這款車,行走80國的環球旅行家都說好

前言

我是倪磊楚,90後環球旅行家。兩年內我陸續遊歷了80多個國家,旅遊讓我打開了不少視野,對事物有了很多新的認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還是一名沉迷黑科技、探索生活中新鮮事物的「極客」。對於我來說,美不僅存在於旅途的風景之中,也存在於生活的細節之中。

邂逅之前

打籃球是我最愛的一種減壓方式,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的同時也感受著運動之美。但離家最近的籃球場也有5公里,大城市的交通擁堵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路上堵個一個多小時那是常有的事,好不容易到了球場找停車位可能也要花個10多分鐘,還要負擔停車費等等。無論從時間成本還是金錢成本來說,開車去打球都不划算。

開車太堵,騎自行車太遠,是時候該考慮一台合適的代步工具了。所以,一看到極果網有本田電動摩托車的試用申請,我毫不猶豫地戳開了鏈接!第一,有本田大品牌的信賴基礎。第二,從圖片上看,V-GO體型小巧,感覺很好駕馭,也不佔用太多空間,用作代步工具再合適不過。還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吧,這個6月,V-GO出現在了我眼前。

初次試乘體驗

可能是旅行家的職業緣故吧,看過太多的風景、人、事、物,我對美感的要求其實還是很挑剔的。見到Honda V-GO實物第一眼時,心情很複雜:美是美,實物也太小巧了吧!雖說之前看到照片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可實物真正出現在我眼前時,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我185cm的一條大漢,能騎得下?帶著欣喜、期待和滿腹疑問,我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一次騎車體驗。

雙腳一踏上去,就證明自己想多了!腿自然放置兩側,無需刻意找尋位置,絲毫沒有局促的感覺!說明書上說是人體三角工學設計,我唯一的感受是:用戶的每一個細微體驗,背後都凝結了一個團隊乃至人類的智慧。這是我感受到的第一個美。

為了更好的體驗V-GO性能,我專門帶著弟弟找了家周邊的泥濘小路進行測試。先說一下基本操作步驟吧:

1.智能鑰匙啟動

整體操作的大概流程和之前騎過的一款國產電摩(也是智能鑰匙啟動)並沒有太大區別,但在實際騎行中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設計:通電狀態下,我把車撐打開,啟動油門,發現V-GO並不啟動。仔細研究了一下說明書才發現,將車撐打開後,還需要輕捏剎車,等顯示屏亮起Ready字樣後,才可以行駛。如果因為紅燈等停車時間超過3秒,「駐車檔」會自動開啟,重複以上操作才能解鎖。肯定會有人質疑麻煩,我覺得對於我這樣的男生或者是某些摩托車老手,這個操作的確顯得有些多餘,但如果考慮到對電動產品掌控感不強的女生、或者是有熊孩子搗亂的家庭,這種操作確實能夠提升安全保障。我個人投贊成票,送女友難道不是很合適么?

2.感受動力

在說動力之前,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知識。其實,從國家法規上來說(之前我並不清楚,也是因為接觸到了V-GO,才搜索了解的),國家把傳統意義上的電動自行車分成了三類:電動自行車(非機動車)和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機動車),而V-GO屬於電動摩托車(機動車),你可以理解為ta就是一輛摩托車,需要上摩托車牌照,只不過是電動動力。所以,一開始我也是帶著騎電驢子的心態來試騎的,但V-GO瞬間顛覆了我的想像:起步和加速那叫一個暢快,感覺只要給電門加速信號,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湧入,動力深厚而流暢。完全沒有騎電驢子那種「沒勁兒」,動力「肉肉的」感覺!官方數據顯示最高時速可達55km/h,我大膽嘗試了一下,實際達到60km/h也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到了55-60km/h這個極限區間後,明顯感覺動力輸出受限,畢竟也不是燃油車,過分期待就是你的不對了。另外補充一句,起步的瞬間加速感,結結實實地感動到我了!不接受反駁!這是我感受到的第二個美。

3.騎乘在坑窪路面的感受

為了全方位地考驗V-GO,我特意讓弟弟在家附近的坑窪路面騎了幾個來回,能明顯感覺到V-GO的減震設計還是很發揮作用的,起碼絕對不會出現騎一般電動車時,屁股配合路面上下顛簸跳動的局面,硬要用數字來量化感受的話,大概會感受到20%的顛簸,其餘的80%感覺都被減震裝置給吸收了。官方資料說,因為有後減震裝置,同時採用了低置設計,所以可以實現雙減震效果。這一點所言非虛,如果硬要說的話,不知道能不能增加前減震,騎多了坑窪路面,屁股可能沒啥問題,感覺手會受不了。

4.說說電池

我居住在杭州,氣候偏潮濕,春夏多梅雨季。這種氣候騎行是有很大的安全隱患的,首先雨水對於電池就會有很大的磨損。就我知道的一款國產電摩而言,雖然電池也是裝在腳踏板下,但說明書上明確說:超過15cm的水面電池就有進水的風險,一旦電池進水,廠家是不予保修的,很多售後糾紛都是這個原因引起的。所以,看到官方資料顯示「整車可以在300mm的積水路面行駛」這句話時,我感覺吃了一顆定心丸。期待看到30cm積水行駛畫面的童鞋們可以散去了,第一,還沒遇到過那麼大的雨,偶爾的積水路面騎乘還不能形成結論。第二,沖著V-GO的顏值我也捨不得,誰的孩子誰心疼(哈哈哈哈)。起碼有了官方的承諾和保障,我還是放心了不少。官方資料顯示,該電池是由本田自主開發的高品質鋰電池,打開腳踏板,可以看到電池外面有一層鋁合金的電池盒保護,比起一般電動車品牌的防水塞條設計,已經不能再良心了。說明書上顯示電池具有1M跌落無損、放熱衝擊、防震等硬性安全指標,聯想到V-GO在啟動上的設計以及本田這個品牌一直強調的安心安全,電池的安全性能方面我是100個放心,這是我感受到的第三個美。

關於V-GO的一些小心機

1.外觀

照片都能看到了,就不一一描述了吧。所見即所得,顏值黨的死穴,秒殺市面一切電動摩托車(我就是這麼認為的,不服來辯)。P.S.最推薦黑色,把品質感又提升了一倍,帶著日本黑武士的氣場,我都不敢直呼ta為電動車(嘿嘿)~

2.USB和儲物箱

其他電動車陸陸續續也都上這個功能了,只想說的是V-GO的小車身還能做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實屬可貴。USB可用作臨時應急充電。儲物箱放個飲品啦、雨傘啦之類的,擺好了也是毫無壓力。這裡想稱讚的並不是USB、儲物箱的具體功能如何牛逼,論儲物箱面積,比V-GO大的品牌比比皆是,要麼是後置儲物箱(車屁股上背個小箱子),要麼是踏板上放箱子,面積是有了,樣子也毀了。單純的比面積並沒有太多意義,我更欣賞的是在車身極致小巧的情況下,不斷探索更多可能性、為用戶需求極致思考的精神。

3.GPS防盜系統

V-GO配置專屬APP,下載後可通過手機查看電量、行駛里程及車輛定位等信息。實際體驗也是如此,停車落鎖之後,我故意搖晃了一下V-GO,車輛發出報警音的同時,5S內手機就收到了提示。即使被盜,也可以通過APP進行準確定位,幫助找回車輛。我猜這個功能設計一定是研究過中國電動車容易被盜的大數據。不過,還是小心駛得萬年船,該上鎖上鎖,該放車庫的放車庫,知道有這個功能就好了,最好永遠都用不上。

4.意外驚喜

隨Honda V-GO一起寄來的還有一件T恤,網上搜了一下竟然還是明星同款!必須好好曬一下!

也談一個小bug

電池顯示不夠精準:電池顯示和手機端APP電量顯示不夠一致,不過據我了解部分電車也會有這種問題,再次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太過於依賴電池顯示,應該對續航等有基礎的判斷和把握。要不中途沒電了,咱還得自己推回去。

寫在最後

駕駛體驗完全超越我的預期。該有的實用配置也都有,還有本田大法的加持。如果你不指望騎著一輛電動摩托車翻山越野,如果你有短途出行需求,並且對自己的物件還有一些小品味、小堅持,碰巧荷包里的預算也完全夠,恭喜你!買V-GO就對了。

本文由極果用戶倪磊楚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果 的精彩文章:

從年輕就該開始,moido洗牙器認真為牙齒護航!
愛上了這款moido沖牙器,做我的牙縫拯救王!

TAG:極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