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戰鬥機和飛行員誰價值更大?戰鬥機可以量產,飛行員卻難以複製

戰鬥機和飛行員誰價值更大?戰鬥機可以量產,飛行員卻難以複製

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飛行員比戰鬥機更值錢!原因只有一個,戰鬥機可以按照流水線作業一樣按部就班的進行工業化量產,但是飛行員特別是戰鬥機飛行員的培養往往要從很小年齡開始,通常會貫穿幾年乃至十幾年,雖然其中花費的金錢可能與戰鬥機相差不多,但是超高的淘汰率和付出的大量精力和配套資源絕對是戰鬥機生產所無法比擬的!如果說戰鬥機是機器生產的高級工業產品,那麼飛行員就是手工打磨的精緻藝術品,你覺得誰更值錢?

我們先來看看購買一架戰鬥機需要多少錢?去除了通貨膨脹因素後,按照2018年的匯率換算之後,強五攻擊機大概約300萬美元,2002年改進的殲七G價格約500萬美元,與西方合作的殲-8II價格約900萬美元,FC-1梟龍Block II 出口給緬甸的價格約1600萬美元,我軍主流輕型三代機殲10採購價約2500萬美元,重型三代機殲11B價格約4500萬美元,而最新的五代機殲20價格可能就接近一億美元了,是不是覺得很貴了?其實飛行員也不便宜!那麼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需要花費多少呢?

空軍曾經在八十年代做過一個成本評估,對當時主流機型飛行員培養價格進行了估算。當時統計的價格是殲6飛行員培養成本約170萬人民幣,強五約250萬人民幣,殲七約200萬人民幣,而轟六飛行員則需要接近500萬人民幣?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幾乎和我們計算的飛機價格對等。而這其實還只是計算了飛行員從選拔之初到院校基地兩級畢業的基本價格,在進入部隊後的高強度訓練任務中,消耗的油料、彈藥、機體折舊費哪一樣不是以百千萬計算?所以單從價格上計算,飛行員其實並不比戰鬥機本身便宜。

而從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上來看,戰鬥機雖然研發也需要數年乃至於數十年時間,但是一旦定型投入生產,那麼也會和汽車、家電等普通工業產品一樣,產量大幅增加!蘇27從1969年開始研製,1977年實現首飛,用時11年,F22從1983年開始預研,1997年才實現首飛,用時14年,我國殲10從1986年開始研製,1998年首飛,用時12年!可見這些三代、四代戰鬥機所消耗的時間精力也不算少!

(殲10首飛成功)

然而一款戰機一旦定型,就會規模化的投入生產,例如世界上最有名的網紅四代戰機F35,研發耗時13年,不可謂不久!但是從2006年首飛以後,F35的產能就不斷提高,到2017年底,一個季度已經做到了量產66架,到了2018年,更是幾乎達到一天一架的極速,也就是說只要肯花錢,F35就能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不斷提高生產速度!

(F35的脈動生產線)

而飛行員的培養相對來說就屬於難以複製的存在的!以我軍飛行員的培訓來看,一般總結為「三級五階段」,三級指的是飛行員需要歷經航空院校、訓練基地、部隊實訓三個不同等級的訓練,五階段則是指飛行員先從基礎訓練開始,然後歷經初教機、高教機訓練,最後到結合實戰的本專業機種訓練以及戰術訓練這五個循序漸進的步驟!而完成整個三級五階段培訓在九十年代之前需要長達10年時間,雖然如今隨著各種模擬機器的增加,時間已經被大幅度壓縮到五年,但是即使是五年量產一名飛行員,那依然比飛機一天一架的產量低好幾百倍!

(戰鬥機模擬訓練)

而更為重要的是,即使能夠有幸進入三級五階段的培訓之中,飛行員的淘汰率也是高的驚人!我軍飛行員一般是從應屆高中畢業生、大學在讀生、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挑選。要進入軍事航空院校飛行員專業,除了高考分數必須達到重點一本線之外,更嚴格的是身體和心理不能有一絲一毫的問題,說句不開玩笑的話,即使是牙齒長得稍微不齊,都很可能會被淘汰!所以飛行員從一開始挑選就是著眼於智商和身體雙拔尖的優秀人才!而這些優秀人才在整個三級五階段的培養之中,每個階段的淘汰率都高達50%以上,真正能成為軍機駕駛員的人只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所以說,一邊是淘汰率超高,必須精雕細琢的戰機飛行員,一邊是能夠批量生產,良品率超高的戰機,你覺得誰更值錢呢?

(光是顏值就能秒殺絕大部分明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史吐槽君 的精彩文章:

戰鬥機玻璃座艙蓋到底能不能防彈?其實它只能防一種動物!
核潛艇被擊毀後,核彈會不會爆炸?美國曾幫蘇聯打撈一次

TAG:軍史吐槽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