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有人說挖鼻屎很爽!

還有人說,人生最爽的事莫過於挖出一條前干後濕的鼻屎

其實,很多人都有挖鼻屎的習慣,但卻很少有人會在眾目睽睽之下,旁若無人的享受挖鼻屎帶來的樂趣!

那麼挖鼻屎真的會讓我感到很舒服嗎?挖鼻屎是一種正常現象嗎?

今天DrWhy就帶大家看看,那些年,我們一起挖過的鼻屎。


一直挖,一直爽

事實上,挖鼻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無法眾樂樂的行為

因為無論是看別人挖鼻屎,還是幫別人挖鼻屎都會讓我們感到不適。而且挖鼻屎還有一些連帶性的動作,比如把挖出來的鼻屎團成團彈走,或者本著不浪費的態度放在嘴裡品味一番。(這味道可能會有些上頭)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quora.com

不過話又說回來,別看挖鼻屎這個動作略帶噁心色彩,但其實挖鼻屎也是有自己的專業名詞的。在醫學上,挖鼻屎又叫rhinotillexomania這個詞有強制性拉扯的意思,所以一些人也將這個詞譯為強制性挖鼻綜合征[1]。

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995年神經學教授James W. Jefferson和Trevor D. Thompson的論文里。這篇論文主要討論了挖鼻孔到底是一種大多數人的習慣還是一種精神疾病。

儘管這個想法有些無厘頭,但這兩個人平時就喜歡研究各種奇怪的精神疾病,比如拔毛癖(trichotillomania)和咬甲癖(onychophagia)等等。所以,研究挖鼻孔對於他倆來說好像還挺正常的。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giphy.com

他們先是印刷了1000份名為rhinotillexomania的調查問卷,並將這些問卷隨機郵寄給威斯康星州戴恩縣的成年常駐居民。問卷主要涉及了有關於挖鼻孔的相關事宜,比如,怎麼看待挖鼻孔這個行為、挖鼻孔的次數,本人是否喜歡挖鼻孔以及是否有精神疾病等等[2]。

有可能收到問卷的人也覺得這種研究很奇怪,所以最終只有254份問卷被寄回來了。但是讓人驚訝的是,就在這些問卷中,竟然有91%的人都表示自己有挖鼻孔的習慣,還有1.2%的人表示自己幾乎每個小時就得挖一次鼻孔。而在這些問卷中有兩個人更厲害,直接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挖鼻孔,甚至都把自己的鼻子挖穿了。(這得使多大勁啊!)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giphy.com

這也是第一次有人對挖鼻孔這事進行人口調查。儘管反饋的數據有點少,只有四分之一,但還是證明了,挖鼻孔這事很常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挖鼻孔是一種正常現象。然而對於那些過度挖鼻孔的人來說,這種習慣就可能給自己帶來傷害。

James W. Jefferson和Trevor D. Thompson的研究算是開了研究挖鼻孔的先河。

5年之後,印度加羅爾印度國家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研究院的奇塔蘭詹·安德雷德(Chittaranjan Andrade)也打算研究挖鼻孔的行為不同的是,安德雷德做的試驗更全面

首先,安德雷德認為,學生或者說青少年更喜歡挖鼻孔,因此調查青少年要比成年人更有意義。其次,為了避免像之前的研究一樣,回復的問卷太少,安德雷德決定去學校調研,直接當面看著孩子們做完問卷。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giphy.com

於是,安德雷德去了當地的四所學校,這四所學校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社會階層的孩子。

安德雷德共收回了200份調查數據,在這些數據中,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表示了自己有挖鼻孔的行為,有時每天會挖四次以上。有20%的孩子還表示自己挖鼻孔會上癮,這種感覺很爽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wiki

然而最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是,這些孩子挖鼻孔的工具各異,有的用手,有的用鑷子,還有用鉛筆的


上癮的挖鼻愛好者

從上文的兩個試驗中,我們發現,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似乎對挖鼻孔都很熱衷,那麼挖鼻孔這個習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為了驗證這個想法,安德雷德開始查閱很多資料和文獻。結果他找到了兩個因挖鼻孔導致鼻子受損的病例

第一個患者是一位53歲的阿姨,她的情況比較棘手,她因為太愛挖鼻孔,不小心把鼻中隔給挖穿孔了。鼻中隔是分隔左右鼻孔的一個軟骨組織,可以維持我們的正常鼻呼吸,當鼻中隔穿孔以後,兩側鼻腔的壓力失衡,嚴重的話會影響我們呼吸。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drmajidnasiri.ir

正因為呼吸困難,這位阿姨就來醫院就診了,她的主治醫師趕緊安排手術修復受損的鼻中隔。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才更令醫生頭疼。

阿姨因無法控制自己想挖鼻孔的心,術後根本無法正常恢復,剛好一點,就會被她挖壞,如此反覆,可把她的家人和主治醫師愁壞了。

另一個患者就更「奇葩」了,他不僅喜歡挖鼻孔,還喜歡拔鼻毛,拔的一根不剩的那種

這位患者是一位29歲的亞裔男子,我們就叫他小白好了。就在小白就診的一年前,他每天早上都有挖鼻孔的習慣,在挖完鼻屎後還會觸摸鼻腔內的毛囊。但是這些毛囊讓小白特別不舒服,於是他開始拿鑷子拔鼻毛[3]。

長時間拔鼻毛,讓小白的鼻子經常紅腫發炎,而且小白還喜歡挖一側,這就導致他一側鼻孔狹窄,不久後便引發了病毒性上呼吸感染。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3]

經醫生檢查,小白的鼻粘膜呈紅斑狀,CT顯示小白的鼻竇軟骨已經發生改變。好在,後來小白聽了醫生的建議,及時修剪指甲,並將摳鼻子常用的手指弄臭,當手指剛靠近鼻子的時候,因為味道太沖,就會盡量避免挖鼻孔這個行為。經過3個月的治療後,小白的基本恢復正常了。

所以,挖鼻孔這個習慣確實存在安全隱患

如果你覺得這樣說未免危言聳聽,那麼接下來有個研究會告訴你,經常挖鼻孔,真的容易感染細菌。

2006年,來自荷蘭的研究人員認為鼻腔里攜帶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我們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重要危險因素。於是,他們訪問了當地三甲醫院的耳鼻喉科,共涉及238名患者以及86名健康的志願者(包括醫學生和實驗人員)。這些參與者都完成了研究人員設置的問卷調查,之後研究人員提取了所有人的鼻腔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4]。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unitypoint.org

結果不出所料,與不愛挖鼻孔的人相比,愛挖鼻孔的人,他們的鼻子更容易攜帶金黃色葡萄球菌

也就是說,挖鼻孔這個行為還挺危險的。

那麼,既然挖鼻孔有這樣的安全隱患,又是一個很容易被別人嫌棄的行為,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在挖鼻孔的道路上樂此不疲呢?


你挖或者不挖,鼻屎就在那裡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明確的答案,就像有人說鼻孔里有鼻屎,不挖不就堵住呼吸了。還有人說這可能是我們受「清潔行為」驅使下的一系列簡單彌補措施,就像貓咪愛梳理自己的毛髮,靈長類動物互相清潔皮膚、抓虱子、管理彼此的外表一樣。想必誰也不希望出門的時候鼻子上還掛著鼻屎吧。

而Dr.Why更傾向於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我們之所以會用手挖鼻屎,是因為我們懶。畢竟當你有鼻屎的時候,身邊可不一定有紙巾,而手指足足有10根,挖起來還是很方便的。

但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我們鼻腔毛細血管豐富,如果經常挖鼻屎,或者用力挖鼻孔,就會給我們鼻子帶來負擔。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youtube.com

那麼如何正確的挖鼻屎呢?

首選的話,一定是紙巾,我們可以選擇擤鼻涕後,用紙巾擦拭。如果說因為天氣乾燥,鼻屎比較硬的話,我們也可以選擇用棉簽沾濕鼻屎再去擤鼻子[5]。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share.upmc.com

如果這些還不好使的話,我們還可以選擇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切記不能用自來水清洗呦)。

這時候,有人可能會說,我就是喜歡用手挖,怎麼辦?

沒辦法,Dr.Why只能勸你們棄療了,不過Dr.Why或許可以給大家分享一下挖鼻屎的經驗,畢竟做到優雅地挖鼻屎還是挺難的(以下內容純屬杜撰,如有雷同,不勝榮幸)。

通常挖鼻屎我們需要準備什麼呢?

首先我們得選出一根或多根手指,但是可能大部分人更偏愛食指。

然後就是將你選擇的手指插進鼻孔,挖就可以了,一定要注意力度。如果感覺疼痛,那說明你技術一點都不純熟,需要再練。

以下,是《挖鼻史》[6]中提及的挖鼻姿勢,可供大家參考。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圖片來源:goodreads.com

悄悄告訴大家,Dr.Why更喜歡玉黍螺式,鼻炎患者請勿輕易嘗試。

事實上,挖鼻屎確實是一種普遍現象,但如果挖的過度可能會給鼻子造成嚴重的負擔。對於挖鼻屎這個行為,真的要且挖且小心才行。是時候放出林俊傑的經典歌曲了,[請你,不要到處摳摳,潮流需要摳摳,不小心就沒摳摳]~~~

DW暗語

很多時候挖鼻屎這個動作更像一種無意識的行為,比如Dr.Why之前認識的一個朋友,就喜歡在看電視的時候挖鼻屎,還喜歡將挖出來的鼻屎蹭到床頭柜上,如果鼻屎多的時候,甚至會依次有序的排開。

我們為什麼喜歡挖鼻孔(屎)?

有人收集了自己的鼻屎圖片來源:ensanateesdailynewsfeed

此前還有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聲稱,挖鼻孔的人更聰明,因為他認為手指按摩鼻粘膜可以刺激大腦。難怪德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約阿希姆·勒夫這麼喜歡挖鼻屎!

其實,我們的鼻腔中的鼻粘膜含有杯狀細胞,會分泌粘液,濕潤吸進鼻子中的空氣,還可以吸附一些空氣中的灰塵和微生物。一部分乾燥後形成了鼻屎,而剩下的大多都被我們吞進了肚子裡面了呦~

那麼你平時有挖鼻屎的習慣嗎?都喜歡用什麼招式呢?會感覺到舒爽嗎?Dr.Why在留言區等你們呦~

參考鏈接:

[1]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50202-why-do-we-pick-our-nose

[2]Jefferson J W, Thompson T D. Rhinotillexomania: psychiatric disorder or habit?[J].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1995.

[3]Gupta A, Dhingra A. Chronic Rhinotillexomania Leading to Unilateral External Nare Stenosis[J]. Cureus, 2018, 10(8).

[4]Wertheim H F L, Van Kleef M, Vos M C, et al. Nose picking and nasal carriag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J]. Infection Control &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06, 27(8): 863-867.

[5]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shortcuts/2018/oct/12/blow-pick-or-swallow-a-definitive-guide-to-clearing-a-blocked-nose

[6]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2499639.Nosepicking_for_Pleasure

頭圖來源:kinderling.com.

本文作者 | ZJX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點網 的精彩文章:

《自然》:液體活檢大突破!人工智慧助力液體活檢,可在早期檢測多種腫瘤,並辨別腫瘤種類 | 科學大發現
黃金「治」百病(各種意義上的)丨Dr.Why

TAG:奇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