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犯困不一定是「夏打盹」,也可能是中風悄悄來臨了

老犯困不一定是「夏打盹」,也可能是中風悄悄來臨了

最近,你是否被「夏打盹」所困擾?

一到中午就哈欠連天,身體健康的人不用太在意,而有「三高」病史的人,若出現打盹、乏力需要引起重視:這可能是提示中風的徵兆。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教你更早識別中風的信號,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受訪專家

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血管神經外科教授 姜衛劍

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趙靜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神經科主任 李可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中風來臨前的6個徵兆

在高溫天氣里,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使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影響腦部供血。有研究表明,當氣溫上升到32℃以上時,腦中風的發生率較平時高出66%。

中風並不是突然「到訪」的,它來臨前可能會有這些徵兆。

1

老打盹

根據臨床觀察,約有70%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病前5~10天內會出現頻繁打盹現象,這是大腦嚴重缺氧發出的求救信號。

所以在炎熱夏季,有「三高」病史的中老年人在無明顯誘因的情況下,出現頻繁打盹,且伴有頭暈、乏力等癥狀,最好儘快就診。

2

拿不穩

手中拿著的東西忽然落地,並不一定是老了沒有力氣,也可能是中風的預兆。因大腦中支配上肢功能的區域很大,腦部血栓形成後容易影響到手的功能。

3

舌頭歪

腦供血不足時,可能出現被壓迫的舌神經功能消失,導致舌尖偏向左側或右側,說話、吹口哨漏風。

4

說不出

當血栓阻塞在「語言表達區」時,也會出現語言障礙。可能表現為口齒不清或難以把話說出來,但卻「心裡明白」,或是很難理解別人所說的話。

5

看不清

如果血栓堵塞視神經和視皮層供血血管,會突然出現短暫性雙目失明或視物模糊等「一過性」視力障礙。一般視力問題通常出現在單側,也有可能兩隻眼都無法向左(或右)看。

6

腿發軟

下肢突然無力,可能是中風的先兆。腰椎間盤突出引起下肢無力時常伴有麻木感、疼痛感,而中風前兆引起的是腿發軟,無明顯疼痛。

識別中風有個「120」原則

「三高」人群、煙民、長期喝酒的人、肥胖者,一旦出現上述癥狀,建議用「120」原則自查一下。

1看

看看臉的兩邊是否不對稱,出現口角歪斜。

2查

雙手平舉,檢查兩隻手臂是否單側無力、不能抬起。

0(聆)聽

請患者說話,聽聽他是否口齒不清,說不明白。

如果有以上任何癥狀突然發生,就要立刻撥打急救電話120。在急救車到來之前,患者應平躺或側卧,頭部歪向一邊,避免嘔吐物堵住呼吸道,不要隨便吃藥,更不要運動鍛煉,應安靜等待救援。

7件事預防九成中風

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控制好幾個主要的高危因素,九成中風可以預防。尤其是「三高」患者,藥物治療配合生活干預的效果更好。

控制好血壓

可減少48%的中風

限鹽:每日攝鹽量小於6克,減少烹調用鹽及含鈉高的調味品如味精、醬油。

補鉀:鉀元素可幫助人體抵抗鹽中鈉元素所造成的血壓升高和血管損傷,建議每日鉀攝入量為3.5~4.7克,可多吃莧菜、花生等食物。

控制好血脂

可減少27%的中風

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偏高:限制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最好不吃動物內臟、腦、蛋黃、魚子醬、蝦醬,以及螃蟹、魷魚等無鱗魚類食物。

甘油三酯偏高:植物油優選橄欖油、菜籽油,每天攝入食用油不超過20克;不吃肉眼可見的肥肉或動物油脂、奶油;盡量不吃或少吃甜食以及所有含糖飲料等,過多攝入的糖分會在體內轉化成甘油三酯。

控制好血糖

可減少

4%的中風

多吃雜糧蔬菜:大部分雜糧、雜豆、薯類,都比白米白面的血糖反應低。糖尿病患者將一部分精白米面換成雜糧有利於控制血糖。

先菜後飯,且多菜少飯:進餐順序對血糖影響很大,建議先吃少油烹調的蔬菜,再吃一點魚、肉、豆製品,最後再吃主食。並且最好多吃菜,少吃飯,一小口飯配一大口菜肴。

多運動

可減少36%的中風

對我國居民來說,除了高血壓,缺乏體力活動也是重要危險因素,建議每周堅持運動3~5次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

拍類運動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跑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飲食健康

19%的中風可預防

《柳葉刀》發布全球飲食領域的一項大規模研究顯示,對健康傷害最大飲食方式,是食鹽攝入過多、雜糧和水果攝入過少。

半斤水果:建議每日攝入水果200克~400克,大概每天一個蘋果搭配一個橙子或者香蕉,或者是200克的葡萄加上一個雪梨。

一把雜糧:建議每天吃夠125克雜糧。將食物中的精米和白面替換為雜糧,如豆類、全穀物、薯類,就比較容易達到這個目標。

戒煙、限酒

分別減少12%和6%的中風

吸煙和二手煙都會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最好戒煙。

不少人認為少喝點酒對健康可能無害。但2018年8月,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的一項涉及全球2800萬人的研究指出,飲酒沒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因此最好滴酒不沾。

釋放壓力

可防6%的中風

聽音樂、讀書、修剪花草、冥想等方式,都有利於清空大腦垃圾,起到放鬆的作用。

本期編輯:張傑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夏天你最愛做的這些事兒,考慮過TA的感受嗎?
《夏季食慾觀察報告》:這些病都在偷走你的「胃口」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