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熱死了」,不是說著玩的

「熱死了」,不是說著玩的

文 | 許小峰

高溫酷暑條件下,直接因熱致死的案例仍屬小概率事件。

因而當人們談到天氣「熱死人」時,往往作為語言上的誇張,並未當真。但若將真實情況揭示後,對「熱死人」的問題則不可小視,其危害會超越人們的預期。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教授在今年6月舉行的世界氣象大會上報告了最新統計的全球自然災害影響排名,極端氣溫影響列第四,位於洪水、風暴、地震之後,山體滑坡、乾旱、林火等災害之前。這一排名是按全球一定規模以上事件的發生頻次確定的,已可表現出極端氣溫影響的危害程度,顯然還可以有其他統計排名方式,使人們從不同視角獲取更豐富的信息。

「熱死了」,不是說著玩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今年入夏以來,北半球美洲、歐洲、亞洲先後遭遇到持續性高溫熱浪的侵襲,引起媒體和各界廣泛關注,各類報道也隨之升溫。從災害防禦角度,各國氣象部門先後發布了高溫預警,對這類大範圍持續性影響天氣,基本可以做到及時、準確,若防禦措施得當,可以顯著降低災害影響。

在判斷這類持續性極端溫度造成的損害時,該怎樣做出客觀的評估呢?無論從科學分析視角,還是在實際災害防禦中如何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都還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特別是在積極應對以持續升溫為主要特徵的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更應對高溫影響的效果做出客觀評價。

從全球範圍看,21世紀以來發生的高溫事件中,影響較大的一次出現在2003年夏季的歐洲,據當時歐洲有影響的媒體報道,由於那個夏天發生了破紀錄的高溫天氣,大部分歐洲住宅,包括老人院都沒有安裝空調,對居民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結合其他因素,共造成35000人喪生,其中法國死亡人數達14,802人。

「熱死了」,不是說著玩的

2003年後,高溫事件仍持續發生,或許是因為汲取了教訓,採取了應對措施,沒有再發生上述歐洲那樣的嚴重後果,但從造成人員死亡規模角度看,仍不可小視。

美國布朗大學流行病學家格雷戈里·維蘭紐斯認為,每年由高溫引起的相關死亡人數大約有3500人,高溫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洪水、颶風或其他自然災害。該報道還提及,氣候變化正引發越來越嚴重的熱浪,未來幾十年內美國主要城市將有數萬人死於高溫。

若以上報道與實際相符,世界氣象組織對高溫災害影響的排名或許有些保守了。問題在於能否從科學角度對這類影響給出令人信服的評估,畢竟高溫影響與洪澇、風暴造成的直接人員傷亡有所不同,直接因在高溫下活動造成死亡的人數僅是受影響的一小部分,多數則屬於間接後果。

美國猶他大學的艾米麗·K·威利斯教授在近期一篇論文中引用了美國天氣局(NWS)2016年提供的一份統計數據,數據中以美國發生的直接死亡人數來衡量氣象災害的影響程度,分別給出了2015年全年、近十年平均和近30年平均三組數字,除2015年高溫天氣的影響程度位於中等外,10年平均和30年平均的最高死亡人數皆為高溫所致,位於洪水、龍捲、颶風、冷害、大風之前。

「熱死了」,不是說著玩的

最近另一項研究報告來自美國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凱特·R·溫伯格教授。凱特認為美國學術文獻和大眾媒體通常引用的前人研究成果,即美國每年平均約有650例死亡直接歸因於高溫熱浪,是一個被低估的數字,其理由是劃分因高溫引發疾病造成死亡的標準不合理,會造成不少遺漏。

凱特教授重新對佔美國人口比例62%的分布在全國各區域的297個城鎮死亡數字進行了分析,共12,992,584例,時間周期為10年,從1997至2006,死亡數據來源為國家健康統計中心,精細格點氣象數據來自美國天氣局。通過利用在大型國際調查研究中使用的非線性相關模型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得出了與以往認識不同的結論。

凱特計算的結果是:僅就這297個城鎮每年因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達5313,信度為95%,置信區間為(4502,5972),而其中因酷熱造成的死亡人數為2218。

這些結論正確與否,還可以通過多種方法進行分析驗證,但畢竟是採用了實際公開數據和通過規範的統計計算方法進行的,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由這些結果可以做出這樣的推論,因高溫引起的危害相當嚴重,稱之為自然災害第一殺手也不為過。

從凱特的結論還可以看出,即便沒有達到酷熱的強度,僅是中等程度的高溫,其損害也是很大的,造成的死亡人數並不比酷熱時少,這與酷熱天氣持續性相對較短有關。

「熱死了」,不是說著玩的

我國在這一領域也做過一些研究,但還不夠系統和深入。從得出的結論看,高溫天氣與死亡人數密切相關的結論與國際上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如欒桂傑等發表在2019年第一期《中國流行病學雜誌》上的文章,分析了中國31個城市高溫天氣與死亡人數的關係,得出了夏季高溫與死亡人數關係密切,且夏季前期的死亡人數高於後期的結論,這一點也很有價值,反映了人類對高溫的適應性,但對具體引發死亡人數沒有給出詳細的分析。

由於高溫熱浪的影響不如颱風、暴雨、洪水、山體滑坡等災害那樣具有突發性、集中性和顯示度,往往未能得到足夠關注,這是應特別引起重視的。除了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影響,引發死亡和疾病等問題,高溫還會在其他方面產生負面效應,對農業、生態、能源、經濟運行等領域都會有顯著影響。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在應對高溫影響的防護措施上還有許多不足,對其造成的影響認識也不到位。因此,更應加強對高溫天氣相關問題的分析研究,採取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並作為自然災害防禦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

應對自然災害的關鍵在預防,高溫天氣的預報預警較颱風、暴雨、強對流天氣相對更容易把握,這對提前準備、採取防範措施是有利的。只要能做到對高溫產生危害有較清晰的認識,有針對性地採取有效應對措施,相信減輕其災害影響應是不難做到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農民,比採集狩獵更忙、閑暇更少?
早期地球的地幔是活動的?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