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朝鮮軍隊整體都很菜,可為何弓箭兵卻很厲害?

古代朝鮮軍隊整體都很菜,可為何弓箭兵卻很厲害?

在古代中國的各個藩屬國中,朝鮮是和中國最親近的,素有「小中華」之稱,由於有中國的蔭蔽,加之地緣形勢惡劣,所以朝鮮王朝在古代相對比較安分保守,除了偷偷打一打北部的女真人外,在疆土上不敢有大動作,相反,南邊的倭寇卻經常讓他們不堪其擾。

所以,中古後,朝鮮王朝的軍事力量並不算強大,1592年日本侵略朝鮮(「壬辰倭亂」)和1636年皇太極入侵朝鮮(「丙子胡亂」)中,朝鮮軍隊總體表現都不好,但是,可能少有人知的是,古代朝鮮有這麼一個兵種戰鬥力相當強,周邊民族均有深刻印象,這就是朝鮮王朝的弓箭兵。

朝鮮古代給人一股子文弱印象

在1592年5月24日,第一批侵略朝鮮的日軍在登陸朝鮮王朝釜山浦登陸時,雖然因為朝鮮人事先準備不足,加之實力懸殊,朝鮮軍隊被日軍殺得大敗;但是朝鮮軍隊中的弓箭手卻仍然挽回了一點顏面,幾波箭雨給予了日軍極大的殺傷,這讓使用鐵炮(火繩槍)的日軍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為什麼朝鮮的弓箭手這麼厲害呢?

韓國電影《最終兵器.弓》,以朝鮮王朝的弓箭手抵禦滿清入侵為背景

這首先要從朝鮮民族說起了,確實,朝鮮人之後已經成了農耕民族,而且因為尚儒的原因,中古時期的朝鮮民族給了的印象是比較謙和,但別忘了,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是很近的,在農業發展之前,朝鮮人和女真人差不多,屬於漁獵民族!

既然是漁獵民族,那射箭打獵什麼的自然是家常便飯,而且朝鮮半島地形就是山地眾多,很多森林,所以即使是農耕化之後,朝鮮人還是保留了射箭的習俗,《朝鮮史略》上經常有高麗王朝時期,朝鮮軍民使用弓箭射擊倭寇的記錄。

朝鮮民族的這種漁獵民族的成分現在還能在某些地方上看出來,比如說「韓式烤肉」,這便是之前游牧時代留下的飲食方式的一種傳承。

16世紀的朝鮮弓箭部隊,這可以說是朝鮮陸上部隊中極少的亮點

朝鮮人的弓箭是很有特色的,就連後來到朝鮮半島的西方傳教士都稱讚道:「朝鮮人力大無比、擅長使用弓和箭,他們的弓箭象土耳其箭那樣非常小巧。」

而且由於地形原因,在古代朝鮮,弓箭在軍事上的用處也非常大,因為朝鮮半島多山,所以在一些要塞險地修城成了古代朝鮮最重要的防禦方式,而守城的時候,自然以弓箭為第一利器,依靠山勢,在要塞險地用弓箭殺傷敵人也是朝鮮軍隊的主要作戰方式。

《南漢山城》,守衛這種要塞,弓箭作用自然非常大

於是久而久之,朝鮮人的善射就很出名了,在明朝,朝鮮的弓箭「高麗弓」甚至成了精良弓箭的代名詞,明代弘治年間(1488年至1505年),出使朝鮮的明朝大臣董越,也曾經在他所寫的《朝鮮賦》中盛讚朝鮮弓矢的精巧:為武所尚者樺皮之弓。弓比華制稍短,然甚發箭。

明代蘇州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禎卿在詩句中描寫弓箭手的詩句,第一句便是「魏子手挽高麗弓,氣滿兩石開青虹」,明朝後期成書的《武備要略》中,也出現了一種小巧的弓形,稱之為「太平寨弓」,並明確表示,這種弓箭和朝鮮弓有關,也就是仿製朝鮮弓。

於是,弓箭成了朝鮮王朝軍隊中為數不多的亮點。

善用火繩槍的日本士兵都對朝鮮兵的弓箭射擊技術表示驚嘆

一直到現在,韓國都是世界上弓箭文化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且在運動會的射箭項目上,韓國隊也是佔據了相當大的優勢。

不過,這一點點亮點並不能掩蓋整體的不足,在和日軍的作戰中,朝鮮人發現日軍的單兵裝備比他們好太多,而朝鮮人在陸上除了弓箭幾乎是一無所長,朝鮮領議政柳成龍曾悲嘆道:「吾國軍事只用弓箭,未能練就其它技術。」,最後是依靠明軍使用火炮和騎兵才把日本人趕了回去。

當然,朝鮮弓箭兵的表現確實不錯,日本人和明朝軍隊都有相當高的評價。

韓國傳統弓箭大會

不過,朝鮮人還是比較善於學習的,在對倭戰爭中吃了大虧的朝鮮人對日本軍隊使用的火槍有很深刻的印象,加緊學習,最終學到了竅門,自己也打造了一支不錯的火銃兵部隊,這支部隊戰鬥力也比較強,使得清朝方面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清朝打服朝鮮後,朝鮮成了其藩屬,後來俄羅斯哥薩克侵略者侵略到中國東北黑龍江流域後,清軍由於已經入關,在當地實力不足,便派使臣去了藩屬國朝鮮,要求朝鮮軍隊派軍隊協助作戰,這個時候清朝就沒有要求朝鮮出弓箭手了,而是指明要求讓朝鮮王朝派遣火銃手出戰。

朝鮮王朝《通文館志》卷九,紀年,(朝鮮)孝宗五年(朝鮮其實心裡不喜歡清朝,所以明朝滅亡後,在國內就不怎麼使用清朝年號,改用某宗某年),第17頁記載:「奉旨朝鮮人善使鳥銃選一百名,由會寧三月初十日至寧古塔,聽昂邦章京沙爾虎達率領往征羅禪(指俄羅斯)。

朝鮮當時為了緩和與清朝的關係,服從了這個命令,結果朝鮮火槍手在戰場上的表現也非常不錯,俄國哥薩克侵略軍直接表示:博格達汗(指清朝皇帝)的火槍手手段非常高超,戰鬥力很強。

朝鮮派兵協助清軍抵抗哥薩克的行為一共有兩次,在朝鮮歷史上,這兩次事件被稱為「羅禪征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他獨腿留洋,被說:中國兩條腿的不夠,一條腿的都來了,後成大師
這座日本港口城市人口僅26萬,卻見證了東亞三國的近代風雲變遷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