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諾曼底登陸行動差點不存在,是真的嗎?肯定沒那麼順當

二戰中,諾曼底登陸行動差點不存在,是真的嗎?肯定沒那麼順當

毫無疑問,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次戰役。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基本是必須這樣,也一定是這樣。但在當時,為了決定是否要進行這樣一場戰役,讓當時的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傷透了腦筋。

丘吉爾是否曾經反對這場登陸作戰,或是希望儘可能推遲或取消這次行動是後世的一個爭論熱點,而美國的羅斯福是否堅定不移地堅持這場戰役,也存在爭議。事實上,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

能確定的是,兩位國家元首都是早期「需要在歐洲開闢第二陣線」的論調的擁躉者。但在其後,為了各自的利益,他們對此的堅決程度都有過很大波動。而逼迫他們一直走到最後的,則是來自蘇聯斯大林的壓力,蘇聯軍隊在東線和德國人的對峙「壓力山大」。

早在1940年,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那一刻開始,丘吉爾就已經開始考慮在歐洲開闢第二戰線的事情了。但他首先要說服羅斯福,美國不能在保持他們那種帶有明顯偏向性的「中立」了,他們必須要出兵,這是丘吉爾的當務之急。

丘吉爾需要感謝日本人的神助攻,1941年底之前,日本人偷襲珍珠港,讓猶豫不決的美國人終於下決心出兵了,這讓盟軍重回歐洲大陸才有了真正的可能。丘吉爾和羅斯福開始討論這個反攻歐洲的大戰略,當時還是1942年的年初。

但當時的英國被戰爭榨乾,美軍又沒有足夠的力量獨立完成反攻,計劃被一拖再拖,面對歐洲的海岸線,兩人都非常猶豫。於是他們希望可以先從替代計劃開始。

羅斯福告訴丘吉爾,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牽扯了美國太多的精力。美國無法準確估算登陸歐洲需要的船隻、武器及軍隊數量,這讓行動的成功率大為降低,而兩國都無法經受這樣的失敗。羅斯福派遣馬歇爾將軍在1942年前往倫敦與丘吉爾會面,他們提出了一個「鎚子計劃」,就是由英國人在法國西北部奪取一個港口,然後堅持到1943年美國的援兵達到,再進行大規模反攻。但英國的將領直接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他們完全沒有能力達成目標。

計劃雖被否決,但丘吉爾仍然讚揚了羅斯福總統的戰略眼光。但蘇聯人可等不了他們這麼慢騰騰的「禮尚往來」,他們催促英美必須在當年年底徹底拿出解決東線壓力的方法。蘇聯人敢於下達最後通牒是有底氣的,因為當時英美最為擔心的,就是蘇聯人熬不住東線德軍的壓力,與德國人達成「城下之盟」。

於是第二個替代方案出籠,這就是「火炬行動」。盟軍暫緩歐洲,而是直接進入北非。羅斯福當然知道這是丘吉爾極力要繞開歐洲但又能讓蘇聯看到指望的「權宜之計」,但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所以他也完全同意。開始於1942年11月底的火炬計劃,是二戰中美軍對德軍的第一次重大行動。

但斯大林並不傻,他雖然同意但也知道兩人的小算盤。所以他仍然堅持施壓。好吧,那就歐洲,丘吉爾又找到一個「軟柿子」。丘吉爾跟羅斯福商量,西西里島是一個好的「借口」和「軟肋」,從那裡可以突破義大利。但似乎羅斯福也認為路程繞得太遠了,他也希望能找到一個好的缺口與德軍直接對陣,而不是跑到地中海去周旋。

但天氣、時間、軍隊等因素都不支持在1943年冒險突破法國海岸線,所以在1943年7月,盟軍開始進攻西西里島,並將義大利趕出戰爭。但突破法國海岸的事情再次被推遲。

針對北非和義大利的鬥爭比他們想像的要艱苦得多,代價也更大,這讓他們更加容易聯想到敦刻爾克的失敗。所以當丘吉爾聽到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關於在諾曼底地區實施大規模空降作戰的計劃後,明顯底氣不足。他依舊在尋找替代方案,並一連拿出了好幾個。但這次斯大林不能忍受了,當斯大林和羅斯福在1943年底見面時,他認為這是唯一正確的方案。

當丘吉爾意識到蘇美兩國都同意這個方案之後,他再也沒有理由躲避,於是他開始轉為支持,並為此調動英國當時的所有力量,全力以赴。

現代人顯然不能怪罪丘吉爾當時猶豫,當時英國早就被戰爭逼得奄奄一息。但當他把整個英倫三島都變成一個大兵營的時候,你還是要為他們堅定的執行能力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吳先生講故事 的精彩文章:

古代洗衣女都是什麼人?洗個衣服招誰惹誰了,還差點改寫歷史
十種價格非常昂貴的動物,這算是開眼了,你最喜歡哪一個

TAG:吳先生講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