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高平大戰,中原政權由弱轉強,趙匡胤如何脫穎而出?

五代高平大戰,中原政權由弱轉強,趙匡胤如何脫穎而出?

在五代十國期間,各個政權相互混戰,爆發了一系列的經典戰役。其中比較出彩的戰役是後周與北漢之間的高平大戰,在這次戰役之後,後周與北漢之間的實力發生了逆轉。後周扭轉了從五代遺留中原政權面對河東政權的頹勢。此外,在這次戰役中,原本屬於中級軍官的趙匡胤脫穎而出,得到了後周皇帝柴榮的提拔和賞識。至此,趙匡胤開始進入高級將領行列。今天,我們就聊聊五代時期的高平大戰。

首先,我們需要聊聊高平大戰的起因。公元951年,後漢政權的大將郭威發動了政變,殺掉了後漢皇帝劉承佑。隨後,郭威自己建立了後周政權,也就是五代中最後一個政權。當時,後漢皇帝劉承佑的叔叔劉崇擔任河東節度使,自己大侄子被殺、自家的皇位被搶走,劉崇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劉崇稱帝,國號仍是漢,寓意自己繼承了後漢的國祚。不過在歷史上,則稱劉崇的政權為北漢。

劉崇稱帝之前,自己的官職為河東節度使,因此北漢的控制區僅僅是現在的山西地區。人口總數只有不到4萬戶,擁有200萬到300萬人口。雖然北漢國小民窮,但軍隊戰鬥力非常強悍,因為北漢繼承了河東集團的完整體系。在五代十國的歷史上,沙陀人李克用以河東節度使的身份,控制了山西地區,並且與盤踞中原的朱溫展開了反覆爭霸。

河東軍隊悍不畏死,而且兇猛彪悍。為了抵禦河東騎兵南下,朱溫曾經不得不三次挖開了黃河大堤,採用以水代兵的辦法。朱溫建立的後梁政權,最後還是被河東集團所吞併。梁、唐、晉、漢、周5個政權中,後唐、後晉、後漢三個政權,都是各路軍閥依靠河東集團建立的。即使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與河東集團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劉崇擔任河東節度使以後,自然管理河東集團遺留下來的體系。郭威稱帝的同一年,劉崇在山西太原稱帝。由於國讎家恨的原因,北漢與後周屬於完全對立的政權,沒有任何談判的可能性。雖然後周政權控制了中原大地,但由於戰火連綿,加上自然災害頻發,民生疾苦。後周的周圍還有南唐、後蜀等政權,與北漢政權的對抗中,「虛胖」的後周反而處於劣勢。在後周高層會議中,後周官員們或多或少都表達了對河東騎兵的恐懼。

為了權力與後周對抗,北漢皇帝劉崇採用了當年石敬瑭的辦法,稱遼國皇帝為叔,自己則稱侄皇帝。由於後周皇帝郭威是沙場宿將,劉崇沒有必勝的把握,選擇了等待時機。公元954年,僅僅在位3年的皇帝郭威去世。由於郭威的兒子在政變中全部被殺,郭威去世以後,自己的養子柴榮繼位,被稱為後周世宗。對於這個新對手,北漢皇帝劉崇非常輕視,劉崇告誡群臣:「周有喪事,天子新立,無力征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漢計劃一鼓作氣消滅後周,重現「大漢盛世。」當然,依靠自己的力量還不夠,劉崇請自己的靠山遼國出兵相助。遼國皇帝耶律璟非常給面子,派遣6萬多軍隊南下協助北漢。再加上北漢出動的3萬多河東精銳力量,南下進攻後周的軍隊超過10萬。一時之間,後周的形勢非常危急。北漢、遼國的聯軍權力進攻澤州、潞州,這兩個地區就是山西省的最南部地區,後周依靠當地複雜的地形,抵禦北漢軍隊南下。

一旦二州失守,後周將無險可守,北漢、遼國的聯軍將會長驅直入。面對如此危急的局面,剛剛登基的後周皇帝柴榮決定御駕親征。柴榮直到自己威信不足,因此用親征的方式鼓舞士氣。面對群臣的勸阻,柴榮說了一段非常霸氣的話:「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嘗不自行,朕何敢偷安?」雙方在澤州的高平地區展開大決戰,對於雙方來說,誰都輸不起。

戰役開始以後,風向明顯對北漢、遼國聯軍更有利,加之騎兵的巨大優勢,雙方軍隊剛剛接觸,後周軍隊便明顯處於下風。五代十國的軍隊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一旦打不過立刻逃跑,在柴榮的軍隊里,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眼看即將戰敗,後周部分軍隊開始潰退。史書記載:「合戰未幾,樊愛能、何徽引騎兵先遁,右軍潰。步兵千餘人解甲呼萬歲,降於北漢。」眼看戰事危急,後周皇帝柴榮親自督戰,希望能夠挽回敗局。

與此同時,老奸巨猾的劉崇也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劉崇命令自己帳下的頭號大將張元徽出擊,同時命令全軍壓上,計劃一鼓作氣消滅後周軍隊。當時,未來的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也在後周的軍隊中,不過此時的趙匡胤還僅僅是一個中級軍官。趙匡胤敏銳的發現了北漢軍隊的調動,主動向後周大將張永德建議:應該命令弓弩手在高坡上放箭,壓制北漢軍隊推進。

同時,從左右兩側夾擊北漢方陣。張永德接受了趙匡胤的建議,與趙匡胤從左右兩邊出擊。經過一番努力,戰局出現了緩和的情況。就在這個時候,處在指揮位置上的北漢軍隊的大將張元徽中箭落馬。張元徽的死亡加上後周軍隊的反擊,徹底擊垮了北漢軍隊:「元徽,北漢之驍將也,北軍由是奪氣。時南風益盛,周兵爭奮,北漢兵大敗,北漢主自舉赤幟以收兵,不能止。」

張元徽意外死亡、風向的突然變好、張永德和趙匡胤的反擊等諸多因素,融合到一起以後,北漢軍隊全面崩潰。眼看北漢軍隊戰敗,遼國軍隊立刻撤退,並沒有掩護北漢軍隊,更不願意留下來當炮灰。後周軍隊全面反擊,北漢皇帝劉崇僅僅率領100多騎兵逃回了太原。此戰,河東集團遺留下來的精銳力量損失殆盡,3萬多北漢軍隊中,2萬多軍隊被殲滅,其餘幾千軍隊投降。

經歷這次大戰,從後梁時期便出現的北強南弱局面徹底扭轉。北漢葬送了大部分精幹力量,從此處於守勢。後周經過高平大戰以後,取得了對北漢作戰的主動權。鑒於戰爭期間,一部分將領臨陣脫逃的情況,柴榮開始了整肅軍紀的行動。總計斬殺了各級軍官70多人,直接整頓了軍隊的風氣。鑒於軍隊成分魚龍混雜的情況,柴榮決定建立一支新軍隊,也就是禁軍的雛形。

對於有功將士,柴榮開始論功行賞。此時,柴榮的姐夫張永德特別推薦了趙匡胤。認為年輕的趙匡胤判斷力敏銳、作戰勇敢、指揮有度,頗有一代名將的風采。最後,趙匡胤被封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柴榮組建的禁軍,交給了趙匡胤管理。趙匡胤則趁此機會,按照了大量的親信和舊部。估計趙匡胤都沒有想到,幾年之後,自己發動政變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依靠禁軍部隊。

經過高平大戰以後,後周開始處於優勢地位。年輕的趙匡胤開始躋身於後周高級將領行列,當然,很多人的資歷、官位都高於趙匡胤。趙匡胤真正進入後周決策層,則是征伐南唐政權之後。高平大戰僅僅是趙匡胤崛起的第一步,完成了北線的戰爭之後,皇帝柴榮又發動了對南唐的戰爭,計劃奪取南唐的江北14州。在進攻南唐的過程中,趙匡胤立下了赫赫戰功,被加封為殿前都指揮使、忠武軍節度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中國的警察隊伍,具有什麼級別的警銜,才能穿上白襯衫?
中國警察用了10年的藍色警服,1985年,為何換成了軍綠色?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