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小行星撞擊論再添重要依據,它的厚度不到6毫米,卻十分危險

小行星撞擊論再添重要依據,它的厚度不到6毫米,卻十分危險

引言:關於恐龍的滅絕原因,目前被人們廣泛認同的是小行星撞擊論。雖然一顆小行星直接給地球造成的打擊是有限的,但是它所引發的次生災害卻是全球性的。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個小行星撞擊論的重要依據,它的厚度不到6毫米卻十分致命。

隨著人類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發現了一個巨型隕石坑,人們對於地球的演變又有一種新的認識。據研究發現,該隕石坑是由6500萬年前一顆來自外太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研究人員通過分析發現該小行星的直徑應該在12公里左右,它撞擊地球所產生的衝擊力堪比上百顆原子彈同時爆炸。該小行星撞擊不但直接給周圍的生命和環境造成災難性的打擊,還有可能造成了全球性的影響。

後來有專家研究發現小行星的撞擊還可能導致了地震、火山爆發等自然災害的發生,而且這些影響的範圍可能擴散到了全球。無獨有偶,考古學家通過對恐龍化石大量的研究發現,這個物種大約也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因此導致恐龍滅絕的「撞擊論」就這樣形成了。隨著撞擊論不斷地被宣傳,越來越多人相信它就是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然而還是有科學家認為撞擊論存在缺陷,甚至還認為導致恐龍滅絕的不是小行星,而是一種厚度還不到6毫米的物質。

實際上這種物質並非具有大規模殺傷力的能力,它只是由一層薄薄的細質黏土組成,科學家將其稱為「KT界線」。為什麼KT界線會導致恐龍滅絕呢?根據該位科學家所提出來的理論,KT界線只是人為地給地質劃分的界限,因為考古學家發現在KT界線之上幾乎沒有在6500萬年前滅絕的生物,而在KT界線之下則出現了大量在那個時期之前就滅絕的生物,恐龍就是其中的一個物種。

為什麼地質中會出現如此明顯的分界線呢?後來有科學家在實驗室對KT界線的成分進行了化學分析,結果發現KT界線中含有的銥的含量比正常水平要高三百多倍甚至更高。但是從人類對地球的研究中從未發現有如此高含量的物質存在,因此研究人員將目標望向了太空。他們猜想正是外太空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帶來了如此高含量的銥。而且在地質中KT界線的厚度連6毫米都不到,因此6毫米不到的物質導致恐龍滅絕的說法就產生了。

實際上撞擊論被人類廣泛接受也並非沒有依據,世界各國許多研究恐龍的專家都提出了相應的證據。當然導致恐龍滅絕的原因也不一定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還有觀點認為6500萬年前地球爆發了全球性的疾病,恐龍由於無法抵抗住疾病的侵襲而滅絕。類似這樣的說法還有很多,雖然它們的主要內容不同,但總體來看所產生的影響必須具有全球性才能將恐龍滅絕。

說到小行星撞擊地球,實際上現在的地球也有被撞擊的可能性,因此許多天文學家致力於檢測宇宙中飛行的小天體,密切關注它們的動態。一旦發現有小天體奔地球而來,人類或許還有能力將其引導到其他地方或者直接將其攔截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洞使者 的精彩文章:

費城超時空實驗的結果疑被刻意隱瞞,為什麼科學家不願公布?
這傢伙能裝下32萬個地球,比木星重12倍多,卻被斷定沒有生命

TAG:黑洞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