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羅斯導彈僅85%發射成功,美國90%,中國為何是100%?

俄羅斯導彈僅85%發射成功,美國90%,中國為何是100%?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掌握了洲際彈道導彈技術之後,最主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導彈的發射成功率和命中精準度。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成功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運載火箭本身的可靠性、制導技術、天氣和操作人員的技術等等。導彈發射失敗不但會導致大量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在戰爭時期,一旦有重要戰略目的的導彈發射失敗,損失是難以想像的,可以試想一下,裝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發射失敗,將會有什麼樣的後果,而如果是潛射彈道導彈發射失敗,核潛艇將會大難臨頭。

早在二戰末期,V-2導彈就存在嚴重的可靠性問題,畢竟在動力、制導技術和操作系統三大塊上,德國人只做出了不太可靠的火箭發動機,其它諸多相關技術模塊都難堪大任,在發射後幾秒鐘爆照的V-2導彈不勝枚舉,給德國自己造成了可怕的破壞,因此在導彈試驗研製階段,德國將幾乎全部活動都集中在一個叫做「佩內名德」的小島上,儘可能減少發射失敗帶來的破壞。而今,中美俄是彈道導彈技術較為成熟的國家,但三國發射導彈的成功率則各不相同。

美國作為世界上軍事技術的龍頭國家,其發射導彈的成功率也不能夠保證百分之百。美國擁有多種型號的彈道導彈,包括宇宙神系列、三叉戟系列、北極星系列,還有民兵系列,其中民兵3導彈的發射成功率在百分之六十八左右,海基版的三叉戟相對好很多。整體而言,美國洲際導彈發射的成功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這樣的成功率可以說是很高了。

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繼承了這個紅色巨人的絕大多部分遺產,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洲際導彈以及相對成熟的導彈技術。其中R-36M撒旦洲際彈道導彈,是當今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導彈,除了這款導彈之外,還包括薩爾馬特、白楊等型號的洲際導彈。俄羅斯的導彈發射成功率較之美國稍低一些,為百分之八十五,而且配備給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的圓錘導彈(又稱布拉瓦),發射成功率更低,在實驗階段多次試射失敗,它甚至趕不上北風之神的研發進度。

R-36M撒旦

我國的洲際彈道導彈雖然發展起步晚了一些,但時至今日也有了相當驕人的成績。東風31、東風41是當前我國最為先進的兩款導彈。其中東風41是我國最新型的洲際導彈,這款導彈的重量為60噸,戰鬥部1.6噸,精準度在100米之內,可攜帶10個分導核彈頭,大大增加了攔截難度。

核戰略學家楊承軍表示:東風41導彈提高了信息化程度,相比較於它的前身東風31,射程更遠、準確度更高,在性能上已經達到了國際第六代洲際彈道導彈的標準。另外我國的東風41採用的是導彈車發射模式,與導彈井發射相比,這種方式更加機動靈活,能夠在緊急狀態下快速轉場,做到出其不意、攻敵不備。而且,截止到目前,這款導彈發射的成功率為100%,遠超美俄等國家。

但我們不應該盲目樂觀,因為迄今為止,我國的東風41導彈僅僅發射了10枚,發射次數比較少所以出錯的幾率就小。美俄兩國的洲際導彈發展到今天,都已經經過了幾十上百次的試射,僅美國的民兵3導彈就已經試射25次。這樣算成功率的話,我國的基數還是太小。

彈道導彈由推進系統、制導系統、彈頭、再入飛行器等組成。發射導彈和發射衛星的原理大同小異,都是通過運載火箭將所需物品發射到指定位置,只不過衛星直接發射到外層空間,而導彈雖然有時候會「路過」外層空間,但最終目的是為了打擊大氣層內的目標。導彈的發射過程和制導過程是相當複雜的,沒有長期的技術積累根本不可能駕馭,並且在發射過程中還要時刻保持細心與專註,留意導彈的運行軌跡和相關參數。

在國際上通常把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彈道導彈稱之為洲際彈道導彈,能夠進行超遠程的常規打擊和核打擊,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軍事震懾力量。但隨著反導技術的不斷發展,導彈成功命中目標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上文所提到的成功率,僅僅是指在沒有外界干擾的前提下成功命中目標的概率,但在實戰中,這一假設條件幾乎是不成立的,因此一旦戰爭爆發,洲際導彈成功命中的概率還會大大降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諫 的精彩文章:

火力堪稱「軍艦之王」,叱吒風雲的「武庫艦」若服役了,會如何?
克什米爾再次爆發衝突,印巴邊防部隊激烈炮戰,已是本月第5次

TAG:圖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