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豆瓣8.3,一粒稻米定乾坤,探尋平凡食物背後未知的故事!

豆瓣8.3,一粒稻米定乾坤,探尋平凡食物背後未知的故事!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如來。

——《華嚴經》

文丨舊故麻袋

看《舌尖上的中國》,感慨中國地大物博;看《風味人間》,探究中國美食在歷史中的流變;看《人生一串》,體悟大街小巷裡的市井生活;看《早餐中國》回憶鄉間早餐的溫情故事......關於「吃」,紀錄片拍的越來越細,越來越動人,但卻沒有人願意去探尋每日我們都無法捨去的主食:稻米。

小時候總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但長大了之後,反倒對米飯沒了當初的認知,連去超市買米,我都不知哪種米是什麼稻穀精製而成,只知道,泰國香米是長長的,糯米是白白的,圓圓的米吃起來比較香,除此之外,我對米一無所知。

7月初,央媽上新了一部名叫《稻米之路》的紀錄片,講述稻米從古至今的傳播,以及與人類社會密切的關聯。這個世界三大主食之一,亞洲人餐桌上最常見的主食,終於被我們搬上了熒幕。

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小見大」,開篇有說:「讓我們踏上稻米之路,透過一粒大米,看到平凡食物背後未知的人類故事。」一粒米雖小,但它包含著人類發展的艱辛歷程,蘊藏著稻米演變的歷史年輪,甚至佐證人類文明史中的每一步點滴。

看似最尋常的稻米,卻擁有著萬年以上的壽命,它最早被中國的先民發現培育,讓曾經靠著狩獵生活,飄忽不定的先民,有了土地和家園的意識,改變了最初四海為家的生活方式,逐漸擇地而居,守幾畝良田。

節目組為了更好地呈現稻米在人類文明中產生的作用,花了整整四年時間製作,依據詳實的考古資料,跟隨考古學家的足跡,見證了數千年前人工栽培稻米的起源以及向外傳播的途徑。

從科學的角度出發,邀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諸多頂尖學者,用科學的語言去解讀稻米,用嚴謹的視角去認知稻米。

在《稻米之路》的紀錄片中,我們可看到節目組試圖用闡述稻米所負載的中國文明,來呈現中國與各國文明相融相生。

從長江流域到松花江以北,從西北高原到東北黑土地,稻米用不同的生長習性和形態,在廣袤的大地上繁衍生息。而此時,稻米的腳步也並未停下,從中國出發,輻射到全世界各地。從東向西,稻米經由西亞傳到歐洲,從海上絲綢之路,稻米又到達了東南亞和更遠的島嶼,稻米無處不在。

它走向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再到西亞乃至亞歐大陸另一端的義大利......伴隨稻米的傳播之路,宗教、文化、藝術等文明,也都跟隨稻米的種子,一起傳播到遠方,最後形成了多元化的世界文化。

稻米的故事,不僅僅關於稻米的傳播和本身,它還關於生命、關於財富、關於信仰。

稻米可以影響一座城市的興衰,南糧北運,南方的稻米通過大運河的運輸,送到北京,繁榮了運河兩邊一座座城市,稻米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不容忽視。

在日本,稻米代表的是精神追求,相撲被譽為日本的國粹、國技,它來源人們感恩稻作之神的儀式,每一次獲勝都是「稻靈」的勝利,表達著人類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對稻米的感恩之情。稻米還是日本人用來祭祀神靈的貢品,稻穀有「稻魂」,人們用稻米祭祀敬神。

這一次,不是簡單的「農業知識普及」,更不是單純的「歷史講述」,而是通過稻米來「見微知著」,稻米在人類歷史上的作用不僅僅是食物,對中華民族來說,稻米自遠古以來,在果腹之餘,更為文明的創造和傳播奠定了基礎。

全球多地采景,精緻的畫面,讓看似枯燥的「歷史」更生動地呈現。稻米的故事,其實是生命的故事,如今,稻米,幾乎在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印記,記錄對土地的感情,詮釋對人類的意義。

「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以食為天」,《稻米之路》從一粒米出發,描摹了精神世界,小切口、大情懷,稻米根植於生活的周遭,並經人類之手幻化出萬千姿態,讓人類從稻米的平凡中窺見不平凡。

堅守人類共同的情感歸處,才是食物帶給人類真正的感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舊故麻袋 的精彩文章:

TAG:舊故麻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