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思南賞藝會」落幕,「導賞+演出+互動」模式受觀眾好評

「思南賞藝會」落幕,「導賞+演出+互動」模式受觀眾好評

持續高溫也未能抵擋觀眾熱情,8月2日晚的思南公館一如既往賓朋滿座,「思南賞藝會」迎來了今年的最後一期活動。上海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丁和與上海民族樂團嗩吶演奏家胡晨韻同台,帶領觀眾穿越時空,探尋「絲路遺韻」。他們一個用照片記錄了絲綢之路的美景,一個用音樂展現出千年古道的韻律,視覺與聽覺交融,令觀眾沉醉其中。

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設「演藝大世界」的目標引領下,「思南賞藝會」連續兩年已成功舉辦了共十六場公益文化活動。今年6月14日—8月2日,每周五晚,「思南賞藝會」準時與市民相約。共赴這場約會的,除了搶到免費預約名額的現場百名觀眾,還有更多通過網路直播觀看節目的市民。

「跨界」是「思南賞藝會」的一大特色。今年的「思南賞藝會」由中共上海市黃浦區委宣傳部、上海大劇院藝術中心、思南公館聯合主辦,上海民族樂團承辦,多方合作、資源融合。八場活動分為「日出東方紅」「最憶是江南」「風從海上來」和「樂韻通絲路」四個板塊,除了作曲家呂其明、何占豪,二胡演奏家馬曉暉、琵琶演奏家俞冰、嗩吶演奏家胡晨韻等音樂家之外,「思南賞藝會」還請來了各行各業的嘉賓,從不同的角度講述音樂的故事。

作家葉辛曾在這裡講述了詩人光未然創作《黃河大合唱》歌詞的故事,以及自己為電視劇《蹉跎歲月》主題曲《一支難忘的歌》作詞的經歷。評彈名家高博文曾在這裡回顧評彈藝術的發展歷程,並分享了評彈在當代與民樂、影視、流行音樂等不同藝術門類的交流碰撞。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胡中行,以經典詩詞為例,重現了文人筆下花紅柳綠的江南水鄉。文史專家陳曾路,則以敦煌壁畫為例,講述了琵琶、箜篌、篳篥等絲綢之路精妙絕倫的各色樂器。不同領域的嘉賓,有的博學儒雅,有的風趣幽默,不同藝術形式的碰撞火花四濺。

創辦伊始,「思南賞藝會」就以「導賞 演出 互動」的模式獨樹一幟。名家現場導賞,講述了音樂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演奏家們的現場表演離觀眾非常近,甚至能讓觀眾聽見他們的呼吸。而台上台下的溝通和問答,更讓氣氛變得十分融洽。這種邊演繹邊解讀邊對話的方式,讓傳統藝術與民族文化逐漸浸潤觀眾內心。一位觀眾說:「『思南賞藝會』就像一個文化客廳,欣賞藝術不必正襟危坐,形式自由、互動性強,拉近了傳統藝術與大眾的距離。」

至此,公益文化品牌「思南賞藝會」的第二屆活動已圓滿收官,但對於如何尋求多方合作、資源融合,實現可持續發展文化樣本的探索仍在繼續。明年,「思南賞藝會」系列演出將繼續與觀眾見面,新的創意、新的思路將會持續湧現,傳承中國民族文化、弘揚上海城市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助力上海智能醫療先行先試!中國平安推全球首款AI輔助OCT眼底疾病篩查系統
蘇州河步道新增1.9公里貫通段,這一段打通其實有點費力……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