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佛弟子為什麼也要學點傳統文化?

佛弟子為什麼也要學點傳統文化?

佛弟子為什麼也要學點傳統文化?

(文/十八公)

佛弟子要不要學點佛典之外的文化?是有爭議的。

爭議的核心是,佛典之外的文化是不是外道典籍,如果是,則不能學。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云:「若於世俗外道典籍而不遠離。我則說為斗諍根本是佛法難。」

《月燈三昧經》云:「吾般涅槃去世已,於後正法滅盡時。比丘樂於外典籍,彼便毀謗我勝法。」

《優婆塞戒經》云:「以何義故名為菩薩。能常覺悟眾生心故。如是菩薩雖知外典。自不受持亦不教人。如是菩薩不名人天非五道攝。是名修行無障礙道。」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云:「云何是善能遮止魔業。謂若菩薩於一切處。常離惡知識亦不至惡國。復不親近修習外道典籍是為菩薩善能遮止魔業。」

那麼,何謂外道典籍?智渡法師答:外道典籍者,讓人心外求道之經典書籍。佛陀當年也是這麼說的:心外求法,皆為外道;外道即魔道。

也有法師云:住相就是心外求法。

金剛經云:不住相行一切善法。

以此而論,只要是善法,都可以學,但不要住相。

凈宗初祖慧遠大師曾以外道渡人。

據南宋志磐法師增修《東林十八高賢傳·慧遠法師》載:有客聞說實相義,往複問難,彌增疑昧。師為引莊子之說以相比類,惑者釋然。安師因許令不廢外典,常臨眾嘆曰:「使道流東國者,其在遠乎!」

大意是說,慧遠大師為人演說佛法時,常常引用莊子的道理做類比,聽眾很容易懂。慧遠的師父道安法師因此允許慧遠不要廢棄外道典籍。而且常讚歎說:「能使佛法大道流傳到東土的人,必是慧遠啊。」

儒、釋、道皆為中國傳統文化,境界層次雖有不同,內涵都是勸人向善;學佛先學做人,人做不好,佛也難成。

蕅益大師《靈峰宗論》說:「三教聖人,不昧本心而已。本心不昧,儒老釋皆可也。若昧此心,儒非真儒,老非真老,釋非真釋矣。且喚甚麼作本心?在內外中間邪?過去現在未來邪?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邪?果直知下落,百千三昧,恆沙法門,不啻眾星拱月。如或不然,堅持三歸五戒,以為緣因,時節若到,其理自彰。」(卷第二之三)

「上古儒宗,皆佛菩薩示現,為師為導,接引迷流,所立世教,無非佛法。後儒拘虛,不能引伸觸長,遂有門庭之隔。克實思之,『聖人先得我心同然』,寧非三無差別之旨?『樂堯舜之道,若己推而納諸溝中』,寧非上求下化之懷?但犬牛人性皆同,告子自不敢承當耳。孟子又謂人禽幾希,豈非習雖遠、性仍近之證邪?」(卷第三之三)

印光大師《重刻序》說:「三教聖人,依此心性,各垂教跡,廣導群萌。由是尼山抉誠明之奧,作修齊治平之軌。柱史說道德之經,陳長生久視之術。大覺世尊,稱法界性,示真如心,演背塵合覺之道,立不生不滅之宗。雖淺深大小不同,世出世間有異,要皆不外即吾心本具之理,以發揮演暢之;普令含識,稱性起修,即修顯性;消原無之幻妄,複本有之天真,永出迷途,誕登覺岸而後已也。」

太虛大師《論宋明儒學》說:「方便教化先成人故之一義,即是以佛之人乘法教化人眾,令得完成人格,生生世世不失人身,不墮惡趣,實亦佛法所重;而中國之儒學最合乎此,故在中國即可用儒學以教人。然中國曆來之佛徒,皆偏出世,而不知以此化普通人眾,致為儒者所排。然亦由儒者據此為己業,不知是佛之人乘法,佛徒若宏人乘以奪其業,更易起諍,故寧超然方外,而少數由儒入佛,真明於佛者,亦間由方便隨順以引導儒者之故,專說儒理,示異於佛,此則陽儒陰佛,菩薩之權巧也。」

弘一大師《改過實驗談》說:「以下所引諸書,雖多出於儒書,而實合於佛法。因談玄說妙、修證次第,自以佛書最為詳盡。而我等初學之人,持躬敦品、處事接物等法,雖佛書中亦有說者,但儒書所說,尤為明白詳盡適於初學。故今多引之,以為吾等學佛法者之一助焉……須先多讀佛書、儒書,詳知善惡之區別及改過遷善之法。

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也認為,儒釋道三教百家同興。

《周瑞金先生:一代宗師的教化--感念南懷瑾先生》記載:南懷瑾老師幼承庭訓,天資聰穎,十九歲以前廣泛涉獵經史子集,諸子百家,醫藥武藝,詩文皆精。二十五歲於袁煥仙先生處印證悟道之後,他深感傳統文化如果斷滅,中華民族將萬劫不復,比亡國還危險一萬倍。於是,南師二十六歲上峨眉山,為取得寺廟支持他閉關閱藏。

在一天夜裡,他當著僧眾(通永法師在內)發宏誓願——弘揚儒釋道諸子百家,接續中國文化斷層,為此請普賢菩薩作證明:自己所證悟對否?剛才所作施食(與降服)方法對否?上峨眉山閉關閱大藏經,將來出來弘揚三教百家,接續中國文化斷層,對否?

話音剛落,夜空下的山谷突然燦如白晝,並伴隨裂空之響,在場僧眾無不震撼!無不對南師宏深誓願讚歎敬佩!當時,南師嚴囑在場諸位務守秘密,否則必遭天譴。因為當時如果傳揚出去,南師要麼被偶像化,要麼被妖魔化,都不利於平實地弘揚文化事業,不利於大家反求諸己,自立自覺自強。今天,南師已逝,此事可公諸於世了。

掃一掃加作者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中國 的精彩文章:

《尚書·堯典》導讀2: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典範
佛教凈宗十三祖都有誰?

TAG:文化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