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要怎麼樣下功夫才能「老實念佛」呢?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要怎麼樣下功夫才能「老實念佛」呢?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淺談「老實念佛」

朱果翔 講於萬佛聖城大殿

2012年12月5日

摘自《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月刊 第511期

有人說這個「老實念佛」,說念佛容易,但是「老實」難;也有的人說「老實」容易,念佛難。不管怎麼樣,這是因人而異;假如能夠做得圓滿就是容易,做不到就是不容易。

如何才算做得到「老實念佛」呢?嚴格一點的標準,至少要斷見思二惑,也就是對境不生貪愛,明理不起分別,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才能做到初步的「老實念佛」,今天只是很膚淺地介紹這個題目。

首先分享一則簡短的故事,就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白居易,他那個時候出任杭州太守,聽到有一個鳥窠禪師(也就是鳥巢的意思)的大名,所以就去拜訪他。因為看到那個禪師是住在樹上,就問禪師說:「您住的地方太危險了!」鳥窠禪師回答說:「白太守你比我還更危險!

白居易心中覺得很奇怪,就忙著問:「弟子官位在身,為國家鎮守山河,有什麼危險呢?」鳥窠禪師回答:「正因為你官位在身,所以終日忙碌,昧了你的靈性,這還不危險嗎?

白居易一聽,知道禪師在講佛教的大道理,就問:「那請問禪師,什麼是佛法大意?」禪師回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白居易覺得這個太簡單了,就說:「三歲孩兒都知道,您為什麼講這麼簡單的佛法大意?」鳥窠禪師回答:「三歲孩兒皆曉得,八旬老翁行不得。」白居易聽了很佩服,就在鳥窠禪師的旁邊建了一棟竹閣,朝夕參訪。這個鳥窠禪師俗姓潘,杭州人,九歲出家,二十一歲受戒,本號叫「道林」法師。

那麼同樣的道理,就是說「老實念佛」四個字,三歲小孩子也會說,八十老翁不會做;那麼一般人不會做的話,我們要怎麼樣下功夫才能「老實念佛」呢?今天大概從三個方向來做報告。

第一個方向就是先要老實做人,把人做好。第二個方向是要從心地上用功,就是從修因上來注意。第三種就不管它修因不修因,不管它怎麼做人,只要真心誠意,恭恭敬敬的,這樣子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念佛久了自然就會老實。

第一個就是說:平時做人就要老實,最好要受持五戒,還有萬佛聖城的六大宗旨,這是一個標準。真正做好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這些做人的基本修養都做好了,那麼一進入禪堂去參禪,或進入念佛堂念佛就比較容易上路,比較容易「老實念佛」了。那麼相反的情況,假如說連做人的基本修養都沒有做好,又爭、又貪、又求、又自私、又自利、我執很重,凡事都先想到自己的利益;這樣子的話,要「老實念佛」可能是很不容易的。

另外就是古德所說的,要做到「死盡偷心」。「死盡偷心」就是內心沒有非分之念頭,沒有染污的想法,也沒有想要佔便宜之行為;念佛不貪多、不貪快、不貪神通、也不貪便宜;念佛時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日久功深,自然而然就會老實了。

第二個方面我們可以用功的,就從這個修因來說,佛法離不開因果法,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種有漏因得有漏果,種無漏因得無漏果。修因就是我們念佛是本著什麼樣的心來念?假如能夠本著無上的「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廣大心」:不只是真為自己的生死大事,而是真為所有眾生的生死大事;「長遠心」:不只是一天兩天,一輩子兩輩子,發願要生生世世利益眾生、覺悟有情;「無住生心」:離相布施,離相度生,行無所事,歸無所得;還有「平等心」,「無見取心」,「無染著心」。

若能本著這樣的心,當我們的修因來念佛的話,這樣念佛能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就好像吃飯、穿衣、睡覺,那麼很自然的,就不會有疲厭,也很容易就老實了。念佛莫求人天福報,假如念佛不願往生西方,而是願意再生人世,享受人間福樂,實為可惜。

在〈普賢菩薩行願品〉裡頭有這麼幾句:「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能夠做到念念相續,無有間斷、無有疲厭的念佛,就是老實。另外〈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裡頭所講的也是這樣子,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凈念相繼了,也自然就老實了,「老實念佛」也就沒有問題。

第三個方面就是說以上這些名相,對我來講都太麻煩了,那麼有一個最方便、也是最究竟的辦法,就是以直心為道場,只要真心誠意,恭恭敬敬地仰仗著阿彌陀佛的願力,所謂「千古是非同短夢,萬德洪名作大舟」,就憑著這一句佛號念到底,久而久之,自然就老實。所謂「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只要信願行三資糧具足,就能往生西方凈土,一旦往生凈土,皆不退轉於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果自成,這就是宣公上人所說「念佛就能成佛」的道理。以上這三個方式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交互的運用。

還有一點時間,就引用虛老(上虛下雲老和尚)一篇開示,是講到「老實念佛」的。那是在1952年,在印光大師生西十二周年紀念上講的。虛老是禪門大德,但是他對於這個念佛法門,也有真知灼見的開示。

這裡引用兩小段,虛老這麼講:「無論修何種法門都要信心堅固,把得住、行得深,才能得到圓滿的利益。信心堅固,持咒可成、參禪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樣的;若是信根不深,只憑自己的微小善根,或記得幾個名相、幾則公案便胡說亂道、談是論非,只是增長自己的業習,到了生死關頭依舊循業流轉,豈不可悲。

虛老繼續講,就說:「所以我勸大眾要堅信凈土法門的利益,隨印光老法師學老實念佛。學要立堅固願、堅固志,要發勇猛心,以西方凈土為終身的大事。參禪與念佛在初發心的人看來是兩件事,在久修的人看來是一件事。

師父宣公上人也有很多開示,是關於「老實念佛」的。在法界佛教總會出版《西方極樂是君家》這本書裡頭,上人這麼講:「我們很不幸生在魔強法弱,去佛很遠的末法時代,在不幸之中又幸遇了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又省錢,又不費精神,而且很方便,因為念佛就能成佛。為什麼念佛成佛?因為借著阿彌陀佛在無量劫以前發的四十八大願;在四十八大願中有一願說:『若有眾生稱我名號,若不生極樂世界,我誓不成佛。』」

上人繼續講:「老實念佛就是專一其心在念,不管成佛不成佛,也不管往生不往生,一心只管念佛的工作。念佛念得專一純熟了,一心不亂,等你臨命終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你去成佛。

最後作一個總結,就是為什麼要「老實念佛」?「老實念佛」的目標是什麼呢?有什麼總的目標呢?並不是說要逃避現實,不是因為在娑婆世界太多麻煩了,每天要上班工作、到廚房煮飯、到學校教書、翻譯經典、掃地清潔、維修工程……等等,太多工作了,不如到西方凈土那裡躲起來,不是這樣子。「老實念佛」的目標,就是發願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阿彌陀佛的弟子。當他的弟子,也就是見到阿彌陀佛的時候,花開見佛就可以悟無生,證得無生法忍。求生西方凈土也就是為了證得無生法忍之後,要再回入娑婆世界度化有情眾生,因為我們大部分的人都還不是名副其實的菩薩,而是泥菩薩;泥菩薩自己要自度還有困難,更何況要廣度眾生!

中國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蓮池大師臨終的時候,將他一生對四眾弟子們教導的精華,濃縮再濃縮,在他的遺囑之中諄諄告誡弟子們,大家要「老實念佛」。

今天結法緣的時間到此,最後希望所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禪道長老談修行萬佛城金剛菩提海
14.讀過《華嚴經》,再讀其他經典,就好像什麼呢?華嚴經疏序淺釋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