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歷史紙堆乍現「外星步槍」,子彈無殼,每分鐘射速2000發

歷史紙堆乍現「外星步槍」,子彈無殼,每分鐘射速2000發

近期,有軍迷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找出了幾幅奇異槍械的圖片,乍看起來就像科幻片中的"外星步槍",據了解這款槍並非電影道具,而是上世紀60年代德國研發的無殼步槍。所謂"無殼"是指子彈無殼,這不是倒退而是一個先進的設計思路,由於沒有了沉重的彈殼,子彈重量減少了6成左右,在同樣的負重下士兵就可以攜帶更多的子彈,而且因為沒有彈殼還省卻了拋彈的環節,因此射速更快了,能達到恐怖的每分鐘2000發。

傳統的子彈占重量最大的就是彈頭和彈殼這兩部分,彈頭是殺傷部分必須用硬質材料,但是彈頭還沒能找到能取代金屬的新材料,所以改進的餘地不大。彈殼卻出現了三個階段的變化,剛開始子彈只是一枚球狀的彈丸,根本沒有彈殼,後來定量化思路指導下出現了紙彈殼,然後得益於機械化的力量,終於又出現了如今的金屬彈殼。雖然金屬彈殼性能穩定而安全,但是改進之路是不會停止的,新式材料的出現必然會刺激新發明與新創新的出現。

上世紀60年代的確是輕武器研發的黃金時代,德國集中科研力量打算完成二戰時早已有的"無殼"設想,試圖突破步槍發展的瓶頸。1967開始德國軍方與HK公司和諾貝爾公司達成了協議,兩個公司分工合作,由HK公司負責槍械部分設計,而諾貝爾公司負責無殼彈的設計。在研發期間遇到的技術困難重重,型號從G1一直改進到G11,花了20年的時間,直到柏林牆倒塌仍然未能使這款槍支的性能穩定下來,因此1990年德國國會作出終止這款槍支繼續研發的決定,目前G11步槍只有極少數提供給了德國與美國的特種部隊試用,基本上算是被放棄了。

G11遇到最難解決的問題莫過於槍彈自燃現象了,G11的無殼彈的主要構成除了彈頭,就是發射葯了,而彈頭是鑲嵌在發射葯中的,子彈被擊發後,發射葯燃爆推動彈頭射出,因此不需要拋彈殼。剛開始的77型發射葯自燃溫度為178℃,而G11射速極快所以槍膛升溫也極快,發射葯自燃的情況非常嚴重。到了1981年又研發出更高燃點的發射葯HITP,自燃溫度又提高了100℃。到了1988年,發射葯又改進為耐高溫火藥HMX,外表還塗上了一層防護塗料,起到防潮、防霉、抗自燃的作用。由於發射葯是一次壓縮成型的,所以相當結實,彈藥上算是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但是G11槍械的研製卻出了問題,正因為其設計得太精密了,因此出現故障的機率根本沒辦法降下來。主要還是因為無殼彈天生的缺陷,由於發射葯直接在槍膛中燃燒,自動槍機的運動恰巧就是利用發射葯的燃氣來推動的,精密如鐘錶的結構根本無法承受燃氣中的火藥殘渣,時間一長就會出故障。同時因為太過精密,因此對G11的維護就無法做到像如今普通槍支一樣方便,意味著一出故障就無法在戰場上修復,這對於武器來說是極大的缺陷,因此德國最後只能取消了G11的項目。

G11項目雖然失敗了,但是這個思路是沒問題的,德國人就是在設計中鑽進了牛角尖,導致在那個時代不可能解決的難題接踵而來,就算如今科技能解決也沒必要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比如美國已經研發出塑料彈殼的子彈,在重量上達到了預期中減重的要求,另外子彈擊發後是帶著彈殼發射出去的,也省卻了拋彈殼的環節,最重要的是槍械無需重新設計,子彈就能在現有相同口徑的槍械上通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利刃軍事 的精彩文章:

俄的壯舉:4000噸的小船要環球航行 目前已抵達美國後院
災難降臨!美國十萬噸航母遭到自然打擊,22人永遠長眠

TAG:利刃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