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可怕的兩歲"真那麼可怕嗎?父母局限於孩子的"可怕"才是真可怕

"可怕的兩歲"真那麼可怕嗎?父母局限於孩子的"可怕"才是真可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孩子兩歲了,莫名地出現:亂髮脾氣,扔東西,大吵大鬧,誰都不服,總是"對著干",讓往東偏要往西……

在父母看來,孩子的這些行為都是"無理取鬧",都可以找到一個適當的理由來解釋,而這個理由就是:孩子"可怕的兩歲"來了,孩子的叛逆期開始了。"可怕的兩歲"是"坊間"傳聞已久,並且是父母們"談虎色變"的一個必經過程。

圖片來自網路

《拜託了媽媽》是由李靜、瑤淼主持的國內首檔大型母嬰育兒互動類節目。其中有一期由高曉攀作為"育兒挑戰官"參與了節目。在節目中,大家一起討論了"可怕的兩歲"這個話題。高曉攀表示"可怕的兩歲"確實挺可怕的,其中他就說到了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吃飯,喜歡吃零食,於是就老是去制止,但一制止就哭,讓孩子餓著,家長又擔心,感覺最後沒招

圖片來自網路

同時,主持人李靜也提出了孩子兩歲之前也不可怕,可以任父母擺布。但到了兩歲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哭鬧,說"不",然後跟孩子講道理又講不清楚,最後一上幼兒園就能講清道理了。過了三歲以後,發現"小混蛋"那個時期並不長。於是主持人李靜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兩歲會是這樣的一個跟前比跟後比都是一個特別的時期呢?

圖片來自網路

最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碩士、國家心理督導師武自存作為"未來守護官"對"可怕的兩歲"作出了解釋。她指出:孩子進入兩歲或兩歲之後的時候,就會變得有些固執,並且孩子特別容易發脾氣和發怒,有各種的情緒反應,對父母的一些要求總是會堅持地說"不、不、不"。

圖片來自網路

而導致孩子出現這些特點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孩子到了一個自我意識覺醒時期;二是孩子到了一個秩序敏感期;三是孩子到了一個物權敏感期;四是家庭因素對孩子的影響。

圖片來自網路

同時,針對"可怕的兩歲",武自存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和觀點:比如家人應該收斂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對孩子說話千萬不要帶情緒;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多陪伴孩子;長時間處於應激狀態的孩子,調節情緒的能力會減弱;根據孩子兩歲的情緒調節策略能夠評估出孩子四歲時的人際交往能力。




01

"可怕的兩歲":兩歲是人對抗被限制自由的開始

"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孩子在一歲半到三歲這個階段,由於孩子在這個階段自我意識開始萌發,自我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自主探索階段,很容易出現人生的第一叛逆期,兩歲最為典型,所以被稱為"可怕的兩歲"。

大多數的父母會明顯感受到,當孩子進入兩歲的這個階段,孩子似乎已經掌握了對抗外界壓力的技能,特別是來自父母的壓力,我們常把孩子的這種技能看作是"逆反"。比如父母告訴孩子應該這樣做,孩子卻要那要做;給孩子買一個玩具,孩子卻固執要好多個;當父母想要安慰孩子,孩子卻說"快走開",當父母走開了,孩子又竭力地要父母擁抱……

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羅伯特·B·西奧迪尼在其著作《影響力》中"逆反心理"的這一部分指出,為了適應環境,人出於保護自己所表現出的大多數行為,都可以用逆反心理來進行解釋。而要對這句話進行驗證,就要知道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表現出對抗被限制自由的。最後兒童心理學家就把這種對抗追溯到了孩子的兩歲,這就是父母熟知的,並且還起了個名字叫"可怕的兩歲"。

那麼,為什麼這種對抗被限制自由的表現會開始於兩歲的時候呢?站在孩子自然成長發育規律的角度來看,主要有這三個原因

一是孩子兩歲時,自我意識開始形成。

當孩子兩歲時,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概念,會把自己當著一個有別於他人的獨立個體。伴隨著"自我"概念的不斷延伸和強化,孩子就有了"自我選擇"的意識,繼而對父母的要求選擇接受或拒絕接受,而這對於孩子來講是一種興奮的體驗,所以孩子總是和父母對著干,對孩子來講就是維護自己權益的事,他們覺得這再正常不過了。

二是孩子兩歲時,進入了秩序敏感期。

孩子兩歲時,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觀察能力,他們往往會把關乎自己一切的事物規律看著是為自己建立的秩序,並且這種"利我"秩序被認為是理所應當。所以一旦父母破壞了孩子的這種秩序,孩子很可能就會煩惱或情緒失控而發怒。

三是孩子兩歲時,孩子開始有了物權的概念。

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孩子有了物權的概念,也就是"我的"概念。當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物權,孩子肯定就不樂意了。同時,孩子由於意識形態的發育遠遠超過身體發育,這就會造成孩子知道柜子最上面藏著零食,但自己卻拿不到,這也會造成孩子煩惱或情緒失控。




02

讓"可怕的兩歲"變成"美好的兩歲"

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講,兩歲是成長的一個節點,"可怕的兩歲"更是孩子認知能力提升和自我意識形成的表現。所以父母的眼光不要局限於孩子兩歲給自己帶來的煩惱,而應該看到孩子的成長,更應該去引導孩子成長,要把"可怕的兩歲"變成"美好的兩歲"。面對"可怕的兩歲"父母需要抓住這"三個關鍵點"

關鍵點一:面對"可怕的兩歲",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孩子在兩歲這個階段,由於一些原因不能得到滿足,就很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這種不良情緒一方面來自於自身,另一方面來自於父母。所以父母在孩子的面前一定要收斂自己的情緒,不能將情緒發泄到孩子的身上,更不能以暴制暴。

關鍵點二:面對"可怕的兩歲",父母要把自己更多的精力給孩子。

我們常說,愛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陪伴是對孩子愛的最深情告白。孩子兩歲這個關鍵階段,正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所以父母應該多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正確構建自我意識形態,正確認識事物,正確認識自我。

關鍵點三:面對"可怕的兩歲",父母要堅持原則,要有底線思維。

兩歲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對規則的認識還很淺顯,所以往往為了滿足自己而突發奇想,或是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此時父母不能為了孩子不發脾氣就去滿足,而要堅持原則,不讓孩子觸碰底線,這樣做也有利於為孩子建立原則和規則意識。




03

不僅僅是兩歲的事,更是兩歲之後的事

美國著名家庭心理學家約翰·羅斯蒙德(John Rosemond)在《可怕的兩歲》一書中指出:"可怕的兩歲"是一個孩子容易出現逆反卻又十分重要的過渡時期,能夠平穩順利地度過Terrible Two是父母的願望,畢竟好性格是從可怕的兩歲培養起來的,日後良好的育兒效果也是從這時樹立起來的。所以父母要緊緊抓住孩子的兩歲,才能抓住孩子兩歲以後的事。

從"可怕的兩歲"中反應出孩子的一些狀態,可以直接折射到孩子以後的狀態,而要折射出更好的效果,在孩子兩歲階段,父母需要側重抓住這三個方面

一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要從孩子抓起,特別是孩子兩歲的這個關鍵階段。父母要以身作則,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社交習慣,將習慣的養成貫穿到孩子成長的方方面面。

二是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雖說"天性難改,秉性難移",但孩子的不良性格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善。要做到這一點,父母就要走進孩子的世界,把自己也當個孩子,以成人的智慧和孩子的眼光去逐步引導孩子改善不良性格。

三是提升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孩子的情緒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只有孩子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能擁有足夠的抗壓能力來抵抗這些影響。而要讓孩子產生這種抗壓能力,父母就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多磨練自己。同時,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營造溫馨和諧的環境,讓孩子不要經常處在精神緊繃的狀態中。


結束語:父母不應該只看到孩子兩歲的可怕,更不應該將孩子的"無理取鬧"歸結為孩子自身的問題。而更多的是父母要通過"可怕的兩歲"看到孩子的成長,並通過合理的方式去引導孩子,讓"可怕的兩歲"變成"美好的兩歲",兩歲之後,是更美好!



※我是育兒小當家KING,既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在教育我的學生。在育兒的道路上,有很多感受,希望可以與您一起分享,在育兒能力上的"本領恐慌",也讓我迫切向您學習,希望您關注和留言,我們一起交流和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