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Intel十代酷睿正式解禁,你知道的和不知道都在這裡

Intel十代酷睿正式解禁,你知道的和不知道都在這裡

暑期活動火熱進行中,詳情請點擊下方鏈接

今年5月底開幕的台北電腦展上,Intel正式公布了10nm工藝、代號Ice Lake的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不過當時公開的只有系統級特性和規格,並沒有具體產品型號、參數。

今天,Intel正式發布了多達11款十代酷睿處理器,專為輕薄型筆記本設計,包括低功耗的U系列和超低功耗的Y系列。

在此之前,一起來預習一下,第十代酷睿處理器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新Logo標識,U與Y型號合體對於買家而言,辨識採用新處理器筆記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觀察筆記本上Intel酷睿的全新Logo。

與以往一樣,Ice Lake的低壓版本U系列和超低壓版本Y系列橫跨酷睿i3、酷睿i5和酷睿i7三檔,酷睿i9仍然是標壓版H系列以上的專屬。

同時由於核顯部分性能提升顯著,Intel也給銳炬Plus(Iris Plus)設計了全新Logo,在接下來第十代酷睿筆記本上也可能看到其身影。

與以往一樣,Intel根據TDP限制提供了9W、15W、28W三個級別。命名數字直接增加一位,以酷睿i7-1065G7為例,10代表第十代酷睿,65代表CPU,G7代表核顯。

依照慣例,基本上數字越大代表性能越強,例如Y系列的酷睿i7-1060G7,可以看出CPU代號為60,核顯性能相當,仍然為G7。

以此類推,酷睿第十代U系列代號目前包含了68、65、35、05,Y系列代號目前包括60、30、00,核顯型號目前包括G7、G4、G1。

另外,除了酷睿i7-1068G7的28W TDP,其餘處理器都有一個更高的功耗限定,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設計、模具散熱能力提升TDP,U系列最高25W TDP封頂,Y系列最高12W TDP封頂。

核顯性能提升2倍第十代酷睿晶元面積中,絕大部分面積留給了銳炬Plus,也就是Gen 11核顯。

在Kaby Lake與Coffee Lake時代,核顯代號均為Gen 9.5,Ice Lake則直接橫跨到Gen 11。

在Gen 11中包含了64個EU單元,每一個EU單元的FPU經過重新設計,同時GPU緩存增加到3MB,相比Gen 9.5提升4倍之多。綜合性能相對Gen 9.5提升大約1倍,浮點性能約1TFLops。

核顯性能提升後,將被用來提升持續性高吞吐率推理應用表現,包括視頻創作、分析、實時視頻解析度增強等等。

除了性能,新核顯還支持2倍HEVC編碼性能,首款支持VSA自適應垂直同步,支持BT.2020規範,支持4K HDR,支持USB Type-C輸出,並採用了供了一套Coarse Pixel Shading技術,與英偉達VRS可變像素著色相似,通過演算法減輕畫面不重要部分的計算量,起到畫面加速的效果。

較為感人的是,在第十代酷睿上,銳炬Plus不再是TDP 28W產品獨佔,TDP 15W和TDP 9W的處理器同樣能獲得銳炬Plus加持,在沒有獨立顯卡的前提下,僅採用核顯的筆記本和輕薄型筆記本們的圖形加速性能都會顯著提升。

Ice Lake只是開始,雅典娜計劃啟動Intel表示Ice Lake僅僅是一個開始,由晶體管數量提升處理器性能的策略將逐步轉向優化工作平台、提升效能和融入創新設計策略。其中首推的就是Ice Lake的智能性能。

第十代酷睿是第一款將AI功能塞入輕薄筆記本和二合一筆記本的處理器,提供了一套Intel深度學習加速指令集,可以通過CPU加速神經網路,現在與Windows配合已經能夠做到自動圖像增強、照片引索、提升聲效等處理性能都將通過AI提升響應度。

處理器中還包括了Intel高斯網路加速器GNA,這是一套專用加速引擎,可以以極低的功耗運行語音處理、雜訊抑制等後台工作負載,從而增加電池續航時間。同時也意味著,筆記本也可以像手機的語音助手那般,隨時待命。

筆記本邊框狀態欄可能會成為未來智能筆記本的一種形式同時處理器還原生支持最多4個Thunderbolt 3介面,以及Intel自家的Wi-Fi 6 Gig ,無線連接速度可以提升三倍。

Intel希望通過給處理器融入更多的功能,給筆記本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性能擴展性,並且這樣的提升並非只針對部分高端定位電腦,而是提高整體二合一筆記本、輕薄型筆記本的表現。這個計劃被稱為Intel雅典娜計劃Project Athena。

Ice Lake首批面向輕薄型筆記本,包括U系列、Y系列兩類,前者熱設計功耗28W或者15/25W,後者9/12W。

十代酷睿筆記本還要稍等一段時間才會大量上市,不過很少見地,AnandTech提前拿到了Intel送測的一款樣機,體驗了次旗艦型號i7-1065G7的性能。

i7-1065G7規格為4核心8線程,三級緩存8MB,CPU基準頻率1.3GHz,全核睿頻3.5GHz,單核睿頻3.9GHz,集成64個單元的Iris Plus核芯顯卡,最高頻率1.1GHz,熱設計功耗標準15W,可開放到25W,實測也跑了這兩種檔次,搭配內存2×4GB LPDDR4X-3733。

CPU-Z 1.89識別還不全

與之對比的一是八代Whiskey Lake i7-8565U,4核心8線程,CPU頻率1.8-4.6GHz,9.5代核顯24個單元、最高頻率1.15GHz,熱設計功耗15W,搭配2×4GB LPDDR3-2133。

二是八代Kaby Lake-R i7-8550U,CPU頻率1.8-4.0GHz,9.5代核顯24個單元、最高頻率1.15GHz,熱設計功耗15W,搭配2×8GB LPDDR3-2133。

首先應用和基準測試,都跑15W模式,8565U有時還加入25W模式。

出師不利,應用載入速度比8565U還略慢一點。

非AVX測試略微領先,而憑藉最新支持的AVX-512,15W模式下是8565U的多達5.2倍,25W模式下對比也有5.1倍。

兩項渲染測試只領先1-2%。

CineBench R20單線程大幅提升了超過22%,多線程則提升不到4%。

壓縮解壓提升2-4%。

AES加解密提升了19%。

GeekBench單線程提升20%、多線程提升14%,但這個項目其實不適合跑x86處理器,8565U還跑不過8550U呢,看看就好。

x264視頻編解碼幾乎沒變化。

接下來是遊戲測試:

最低特效的《坦克世界》,15W下提升了20%,開放到25W更是翻倍。

720p標準畫質下的《最終幻想15》,15W模式下翻了一番還多,但由於這是個CPU敏感型的遊戲,開放到25W也沒啥額外好處,而且即便此時幀率也不到20FPS。

1080p高畫質下的《文明6》,15W模式下提升了超過70%,但是開放到25W反而有所降低,因為這還是個吃CPU的遊戲。

十代酷睿還首次支持VRS可變著色速率,類似NVIDIA G-Sync、AMD FreeSync,效果還是很明顯的,3DMark VRS測試可提升36-40%,25W模式下提升更明顯。

最後是功耗測試,跑最耗電的AVX-512,每次測試20秒鐘、休息10秒鐘,如此往複。

15W模式下,開測後迅速飆升到50W然後緩慢下降,但維持了不到5秒就掉到15W左右,接下來每次在45-50W維持的時間更短。

25W模式下,同樣迅速跳到50W,然後緩慢下降,第一輪堅持到結束仍然在37W左右,但第二輪歷時10秒左右從50W以上掉到40W,然後穩定在25W,之後每一輪基本都是如此。

Intel曾經宣稱,Sunny Cove CPU架構相比於六代Skylake的理論性能可提升18%,但那畢竟是六代,換算對比八代Whiskey Lake的話提升只有大約3.5%。

以上都是同頻對比,但不幸的是,十代酷睿的CPU頻率比較保守,最高加速才4.1GHz,本次測試的i7-1065G7隻能加速到3.9GHz,對比i7-8565U低了多達700MHz,所以非常吃虧,所幸內存從LPDDR3-2133躍升到LPDDR4X-3733(U系列),大大彌補了頻率的損失。

實際測試中,CineBench R20單線程測試很驚喜提升了多達22%,多線程則只有4%,而且在實際應用測試中的提升也很有限,倒也符合此前預測,所以對十代酷睿的CPU性能不要有過高期望,即便開放到25W也不是很理想。

GPU核顯這次無論架構規格還是技術特性都有突飛猛進,但不知道為什麼,AnandTech測試的三個遊戲都不夠典型,更吃CPU而不是GPU,所以不太好判斷,而按照Intel的說法,最高級別的新核顯是可以在1080p中低畫質下玩主流遊戲的。

至於功耗,無論15W模式還是25W模式,都會在一段時間內進行最高程度的加速,然後降回到標準TDP,不過這裡只測試了負載極高的AVX-512,實際應用和遊戲的時候應該能在高功耗下維持更長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奧Tech 的精彩文章:

被禁倆月!華為成功逆襲
1999你就能擁有4攝!華為nova 5i上手

TAG:博奧Te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