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你越急躁孩子越難管,情緒感染正在決定你的教育走向

你越急躁孩子越難管,情緒感染正在決定你的教育走向

文丨福林媽咪

看到孩子犯錯,沒有哪個父母是不焦慮的,尤其當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家長們難免會產生急躁的情緒。

小陳三令五申不允許孩子吃飯的時候看手機,可現實總是很殘酷。

有時候下班回來晚了,正趕上孩子在吃飯,就看到老公在一旁玩手機,孩子一邊玩著手機一邊吃飯。一看到這些,小陳就覺得氣不打一處來。

老公崇尚自由教育,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讓他們之間矛盾不斷。看到這樣的情景,小陳心裡的怒火一下子衝到了頭頂。

當即搶過兒子手中的手機,摔碎了。

……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經歷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教育理念上的不同,讓我們的家庭氛圍充滿了矛盾。你想怎麼教育孩子,老公想怎麼教育孩子,兩人之間總是有吵不完的架,說不完的心酸。

另一方面,孩子的行為又總是難以控制,不讓他做的他偏要做,挑戰父母幾乎已經成了孩子的樂趣所在。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我們來說這樣一個詞:情緒感染。

看到別人吃檸檬,你也會覺得酸,甚至不自覺的流口水。情緒的感染力也是如此,好朋友傷心難過,你也會覺得失落。跟善談快樂的人一起聊天,你也會不自覺的感到高興。

情緒感染有兩方面的內容,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1. 情緒決定了一個人的態度,態度決定了行為方式。

這個問題很容易理解,當你高興的時候,即便孩子犯了錯,你也更容易以積極的心態看待問題。

在積極的心態下,你更容易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也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式。

當然了,心態決定了行為方式。當你處於憤怒的情緒狀態下,「摔手機」已經成了必然行為。就算你沒有摔手機,也一定會在失控情緒下做出失控的行為。

也就是說,情緒的狀態,已經決定了整個教育過程的走向。是積極的解決問題,還是消極的擴大問題,就在一念之間。

2. 情緒狀態下,行為方式也會有感染性。

不僅情緒可以感染,情緒狀態下的行為方式也可以感染孩子。

你會發現,如果你總是情緒失控,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一定不會好。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你會發現,孩子無意之間就已經開始模仿你的行為方式了。

生氣時喜歡雙手叉腰指責別人,你的孩子也會這樣。你一生氣就喜歡摔東西,你的孩子也開始摔東西了……

而且,從孩子的行為感知上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行為表達會進一步反饋心理認知,也就是說,一旦孩子產生了反抗行為,那也就意味著他的反抗心理也被進一步強化了。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一旦你情緒失控,孩子幾乎不會接受你的任何「道理」。

那麼,面對即將失控的情緒,我們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1. 轉移注意力,先控制好情緒

沒有好的情緒狀態,不要想著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不會接受。

當你發現孩子又在犯同樣的錯誤,當你的情緒已經快要失控的時候,轉移注意力是最好選擇。

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先去廚房做飯,或者會卧室看會書,先讓情緒穩定下來再考慮解決孩子的問題。

要知道,只有在穩定的情緒狀態下,你才能找到孩子出現問題的根源。就像小陳的經歷那樣,在失控的情緒狀態下,她根本不知道孩子總是「吃飯看手機」的原因在哪。是爸爸的不良示範,還是對孩子的警示沒有起到作用,是懲罰力度不夠,還是孩子認知不到位。

2.安撫自己的情緒,同時關注孩子的情緒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只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我們雖然都知道孩子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教育過程,但很少有父母能意識到,你的情緒狀態同樣重要。

你跟孩子說:「別激動,先平靜下來,聽媽媽說。」

你注意你的態度了么?你恨不能眼睛瞪得比鈴鐺還大,眼神比劍刃還鋒利,你想讓孩子平靜下來,這可能么?

關注孩子情緒的同時,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情緒狀態,雙方都冷靜下來,才是解決問題的基礎。

3. 找到問題的核心,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著急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就像上文中的小陳那樣,孩子喜歡吃飯看手機,到底是習慣問題還是錯誤誘導?

這需要我們冷靜的觀察,發現問題的所在,才能最終解決問題。

4. 情緒氛圍中鍛煉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

你是孩子的榜樣,這種說法似乎有點誇大,不客氣的說很多父母並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的榜樣,但你一定是孩子的模仿對象。

當你總是情緒失控的時候,孩子同樣會模仿你的行為,當孩子無法從你的反應中獲取控制情緒的能力,他也就失去了這種能力。

用你的情緒狀態感染孩子,讓孩子在悲觀失望時看到希望,在生氣憤怒時找到平靜,在無理取鬧時變得冷靜。

當孩子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你的管理也就成功了。

5. 給孩子獨處的空間,也給自己一些自由。

對於很多育兒問題,育兒專家會告訴你:等飯涼了再吃。

在矛盾或者問題發生時,趁熱打鐵很容易導致情緒失控,孩子無法理解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你也很容易因為孩子犯錯而產生不良情緒。

學會在發生問題的時候等一等,是每個家長都應該具備的能力。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獲取更多信息,也更容易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沒有哪個家長在處理孩子問題上不頭疼的,但要記住,不能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傳染給孩子,這不僅是一種情緒傳遞,也是一種態度影響。當孩子不能正視問題的時候,孩子也就喪失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要解決孩子的犯錯問題?先解決自己的情緒問題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林媽咪 的精彩文章:

這不是迷信!夜裡不能把孩子衣服晾外面,原因是很有道理的
新生寶寶的哭聲里藏了什麼信息?寶媽應該如何應付?這4點要學會

TAG:福林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