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死囚犯為什麼要秋後問斬,還必須是午時三刻?背後真實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古代死囚犯為什麼要秋後問斬,還必須是午時三刻?背後真實原因讓人毛骨悚然

我們在觀看電視劇時,常常會發現個共同點——對於死刑犯大多給予「秋後問斬」的指令。

為什麼要選秋天處訣死囚呢?

PART

01

秋後問斬,這與一個歷史老傳統有關。

最早在《左傳襄公二十六年》中就有了「秋冬行刑」的記載。

而《禮記月令》中也說:「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

古時,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一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

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

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

古代司法工作者認為,天人是合一的,春夏之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人的生死應合於自然。

秋天草枯葉落,處決罪犯才合天地蕭殺之時。

再則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

於是,秋冬時節處決罪大惡極的犯人,成為從古到今的傳統,漸漸在法律條文上形成春天定罪,秋天問斬的制度。

秋冬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適合執刑。

選擇秋冬二季行刑,還有警示作用。農民在秋冬兩季較空閑,有空閑才有時間圍觀看斬首。

有人說過,最好的普法教育不是天天宣傳法律知識,而是把人關進監獄住兩天。

旁觀砍頭,其震懾作用一定不亞於吃兩天牢飯吧?

PART

02

午時三刻

除了「秋後問斬」,小說中還有一個出現頻率極高的說法——「午時三刻處斬」。

「午時三刻」,這個時間點有何深刻意義?

首先來分析一下用24小時計時法轉化「午時三刻」的具體時間。

眾所周知,古代一時辰為今兩小時,「子夜」是夜裡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間,午時即中午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段。

又知一刻為今十五分鐘,故得午時三刻約莫是今天的中午11點45分。

11點45分?為何不選在正午?

由於古代統治者比較迷信,對於鬼神之說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午時三刻處斬犯人原因有二:

其一,民間普遍認為在午時三刻陽間陽氣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而處死犯人被認為是一件「陰事」。

時間選午時三刻有利於旺盛的陽氣沖淡陰氣,驅趕邪僻之事。

其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午時三刻的盛陽之氣能使鬼魂魂飛魄散,選擇此時行刑,是人們意欲借最盛的陽氣消滅罪大惡極的兇徒及他們的魂魄,讓他們「做鬼也不得」。

時間定了,行刑場地也有講究——午門。

「午門處斬」,與「陽氣」之說也有關係。

古代人認為皇城午門是陽氣最盛之地,所以「午門處斬」和「午時處斬」雖是地點和時刻的區別,可反映的大眾思想是一樣的。

當然,在民間還有這麼一種說法,「午時三刻」是一個人精力最為衰微的時候,選在此時處斬可以減少犯人的痛感,以此體現統治者的人文關懷。

PART

03

大赦天下

「秋後問斬」和「午時三刻」聽起來實在有點陰森森的,下面換個輕鬆點的:大赦天下。

古代帝王為以示仁政,常大赦天下。

既然砍頭要選日子,大赦有沒有特定的日子呢?

有,但是不固定。

新皇即位,皇上大婚,皇上大壽,太后大壽,冊封皇后,冊立太子,征戰獲勝,龍體轉安,天降吉兆等等,皇帝一般會頒布大赦的詔書。

大赦的幾種可能情況

天下大亂或者自然災害,也會大赦,因為自然災害的時候,民不聊生,犯罪現象就會增多,這種情況下的犯罪是身不由己,因而可以特赦。

也有一些情況正好倒過來,大豐收,經濟形勢很好,皇帝一高興,也宣布大赦。

大赦的範圍非常廣,只要無前科,凡在某一時期內犯一定之罪的,都可適用,人數不限。

大赦之人不僅可以免除行刑,而且所犯罪、刑從此一筆勾銷,不留犯罪記錄。

這樣就容易明白為何《水滸傳》里的梁山好漢犯了人命案後,常選擇出去避風頭,老老實實地等天下大赦。

但通觀大赦歷史,並不是什麼犯人都可以得到特赦,有一個例外:比如唐、宋、金朝都罕赦貪官污吏。

看來,入朝為官這事也是風險極大的,要做就做清官,否則,一旦犯了案,就一點迴轉的餘地都沒有了。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一看此人射箭,立即說:我把妹妹和女兒嫁給你,不要聘金
傳奇手游 三端互通 復古版本 品牌大服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