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甫半生凄涼,悲憤之下揮筆成詩,詩中一成語流傳千古人人皆知

杜甫半生凄涼,悲憤之下揮筆成詩,詩中一成語流傳千古人人皆知

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著「詩聖」的美譽,是大唐盛世和「詩仙」李白所並列的傑出詩人,他的文學成就,在我國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縱觀杜甫的一生,卻半生凄涼,顛沛流離,受盡冷眼,飽嘗生活的艱辛。

其實年輕時候的杜甫,也曾醉心於功名,這也是古代社會所有讀書人「學而優則仕」的終極目標。比如在公元746年,杜甫時年34歲,當時的他也懷著做官的夢想,參加了大唐所舉行的科舉考試。

如果論真才實學,依照杜甫自我的才學,他有能力進士及第。但在當時的奸相李林甫的操縱下,杜甫等有才學的士子們,全部名落孫山,這讓杜甫內心充滿了深深的失落。既然通過正當的途徑難以考中進士,初步遭受打擊的杜甫,又想到了引薦這一路徑。

唐代的科舉,還是非常注重讀書人的名氣,那個時候推薦也是一條合法的途徑,一個人倘若有名氣,再加上得力的推薦人引薦,也可以鯉魚躍龍門,實現一朝成名天下知的仕途美夢。但自信的杜甫在輾轉請託了幾名引薦人之後,發現大家要麼是畏懼奸相李林甫的權勢;要麼是看不起他這個落魄的讀書人,因此這一條舉薦之路,也徹底被堵死了。

科舉的失利,人情的冷暖,世態的炎涼,種種不公一起襲來,悲憤的杜甫不由怒從中來,揮筆寫下了一首千古絕望之作《貧交行》: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

從這首詩中不難看出,杜甫以春秋時期管鮑之交的典故,反襯出現時社會的冷漠和冰涼。尤其是「翻手作雲覆手雨」一語,將那些勢利之人以及他們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嘴臉,生動形象地給展露了出來,在杜甫眼裡,這就是真實且醜陋的人性,由此衍生出一個「翻雲覆雨」的成語,至今流傳千古,令人讀後深思無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在故宮當兵的日子 的精彩文章:

杜甫曾有一首詩,竟然是為了借錢,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
大戰當前上萬士兵等著領子彈,管理員:領導簽字才可以

TAG:我在故宮當兵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