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缺錢,兩個國家搶著送錢給中國,中國不要就是不給面子

中國缺錢,兩個國家搶著送錢給中國,中國不要就是不給面子

我們都知道,貸款對於一個國家是很重要的。良性的貸款可以提供國家發展所需的資金,加速經濟增長。而惡意的貸款也會成為強國控制弱國經濟的手段。晚清政府遭遇的就是這種包藏窩心的貸款,不過,清政府也沒辦法,這些貸款大多是為了支付戰爭賠款的,不借都不行。

清朝輸了甲午戰爭,向日本賠償2億兩白銀,還有3000萬贖遼費。這些多錢清政府當然一下子拿不出來,就算拿得出也不行,龐大的官府和軍隊都要開支,真正能掏出來的白銀是很有限的。那怎麼辦?只好貸款,有的是人願意借錢給清政府。

英國和俄國對這筆貸款最起勁,積極找清政府談判,大有不找他貸款就是不給面子要發動戰爭的意思。最終清政府一咬牙,和兩國銀行簽下了1.8億兩白銀的貸款總額,用清政府的海關收入作抵押,分批償還。這種貸款方式跟現代的房貸什麼的,看上去差不多,只是抵押品改成了海關收入而已。

這筆貸款還沒還清,辛丑條約又讓中國背上了4.5億兩白銀的賠款。只好再用海關收入抵押,向各國銀行貸款,連本帶息變成了9.8億兩,翻了一倍都不止。而馬關賠款加上利息接近了6億兩白銀,有朋友就要問了,海關收入夠賠嗎?

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後設立海關時,一年收入約160萬兩白銀,顯然是不夠的。但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國人赫德被任命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經過他的努力,海關最高峰時,年收入達3000萬兩,滿足了支付賠款的需要。

馬關條約的賠款是在民國期間全部賠付完的。日本人用這筆巨款彌補了甲午戰爭的損失,讓日本軍隊有了更多的發展資金,只留了很少一部分投在國內民生和教育上,所以說,舊日本是個軍國主義國家,這是完全沒錯的。

清政府原本對海關是很不重視的,既要和外國人打交道,又要懂進出口貿易,對大清的官員們確實要求太高了。再加上清政府一貫的腐敗,海關既不規範,稅款又大量流入官員的口袋。最後連英國人都看不過去了,要求用外國人來管理清朝海關。並以海關收入支付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賠款。

在赫德之前,也有一個英國人李泰國,擔任總稅務司,那時的海關收入為500萬兩。1863年,28歲的赫德正式出任總稅務司後,他把英國的海關制度搬到中國,對海關人員進行全面整頓,一邊用高出平常一倍的工資吸引關務人員,一邊大力懲治貪污。使海關成為清朝較為清廉的部門。

赫德卓為有效的工作,受到清政府的重視。郵政和長江各口岸的關務也都先後交給了赫德管理。他還積極為清政府出謀劃策,開徵洋葯印花稅、成立緝私船隊、幫助清軍鎮壓太平軍等等。

1911年,赫德趕在清政府倒台之前,先咽了氣。清政府授予他正一品的官職,還加太子少保銜。跟清政府相比,赫德算是清廉嚴明了,但他同樣也任用親戚,把弟弟、小舅子、外甥都安排進了海關,把中國海關變成了他的私人領地。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中國海關被外國人把持,關稅只有3-5個點。關稅收入越多,代表著越多的洋貨進入了中國市場。剛剛起步的民族工業如何與之抗衡?特沒譜不就是用關稅作為武器,發動戰爭的嗎?如果關稅不能自主,我們不用打,就已經輸了。

即使是現代的世貿組織,也允許發展中國家保留高關稅,以保護民族工業。更何況100多年的中國還是個純粹的農業國,面對工業國家的產品,毫無競爭能力。民國延續了清朝的海關政策,仍由外國人把持海關,維持低關稅。直到日軍侵華,海關係統才被徹底打破。

外國銀行的貸款也不能說是完全有害的。左宗棠準備西征時,清政府不肯給錢,他只好找外國銀行貸款。幸好胡雪岩跟外國銀行比較熟,想辦法借到了1800多萬兩,否則新疆能不能收復還很難說。

清政府貸款還戰爭賠款,老百姓還感觸不深。但是,當外國人通過貸款把勢力伸向內陸地區時,中國百姓就開始警惕了。1911年,清政府宣布鐵路收歸國有,向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貸款修路。這下子引起了全國人民的不滿,認為清政府賣國,各地紛紛集會,抗議鐵路借款。清政府的統治基礎搖搖欲墜,只差有人來引爆了。

外國貸款雖然也曾發揮過正面作用,但中國人既要支付戰爭賠款,又不得不償還外國貸款的利息,被列強雙重剝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一個為了強大的國家,不懼死亡,不懼全軍覆沒,一次次奔赴中國

TAG: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