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褚遂良:李世民的託孤大臣,一代大書法家

褚遂良:李世民的託孤大臣,一代大書法家

在漢唐這六百多年的歲月里,有著一位又一位耀眼的流星划過書法的星空,於揮毫潑墨間萬古流芳。晉代的「書聖」王羲之,其書法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筆下的《蘭亭集序》更是被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為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若驚蛇」。之後江南諸國列朝的書法家們,在筆墨之間依舊保留著魏晉的特色。然而,在華夏大地的北方卻在特殊的歷史環境里,產生了一種與文人書法相對的——即與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的書風相對的那種結體緊密,筆畫鋒棱明顯,如斬釘截鐵的書風。隨著南北朝的結束,中國的再一次大一統,隋唐的建立特別是唐朝的建立,使書法藝術南北相峙的風格,逐漸相互融合在一起。

在書法的歷史裡,唐代書法家和晉朝書法家一起被後人稱為「晉唐傳統」。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鍾繇、王羲之、王獻之、智永、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在這個傳統之中,褚遂良有著不可置否的地位。《唐人書評》中把褚遂良的字譽為「字里金生,行間玉潤,法則溫雅,美麗多方」,宋代大書畫家米芾稱頌他:「九奏萬舞,鶴鷺充庭,鏘玉鳴璫,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體結構有著強烈的個性魅力。

褚遂良出生於公元596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於名門望族擅長書法,尤其擅長隸書、楷書。褚遂良因為父親褚亮的關係,能夠向當時名滿天下的兩位書法巨頭——歐陽詢和虞世南學習書法,歐陽詢跟褚亮是至交好友,而虞世南與褚亮都是李世民在秦王時期的十八學士之一。褚遂良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臨死時,授予他託孤重任。然而,在藝術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卻經歷了大起大落,最後客死他鄉,過了100年後,他的忠誠才得到認可。

在一開始,褚遂良任秦王府里的鎧曹參軍,說白了就是負責兵器分配的後勤人員。據史書記載,秦王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貞觀十二年時,大書法家虞世南去世了,這讓一直視其為師長的太宗皇帝難過非常:「虞世南死後,再也找不到人談論書法了!」魏徵在聽說這件事情後,便向李世民提起來褚遂良,說:「褚遂良的字寫得很好,下筆遒勁,有幾分王羲之的感覺。」太宗於是命他為「侍書」。《舊唐書·列傳三十》:「太宗即日召令侍書。太宗嘗出御府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天下爭齎古書詣闕以獻,當時莫能辯其真偽,遂良備論所出,一無舛誤。」我們可以看出,褚遂良的書法造詣之高。清代人所寫的《評書帖》中說:「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

褚遂良不但書法出眾,性格也極為耿直,敢于堅持原則。《唐書》記載說,有一次李世民問褚遂良:「你記的那些東西,皇帝本人可以看嗎?」褚遂良回答說:「今天所以設立起居之職,就是古時的左右史官,善惡必記,以使皇帝不犯過錯。我是沒有聽過做皇帝的自己要看這些東西。」李世民又問:「我如果有不好的地方,你一定要記下來嗎?」褚遂良回答說:「我的職務就是這樣的,所以您的一舉一動,都是要寫下來的。」可見褚遂良的耿直。

在《大唐新語·卷八》中李世民曾對長孫無忌說:「褚遂良耿直,有學術,竭盡所能忠誠於朕,若飛鳥依人,自加憐愛。」又說:「立身之道,不可無學。遂良博識,深可重也。」在褚遂良的政治生涯中,也多遭受非議之處,其中爭議最大的,就是劉洎之死。在《劉洎傳》的相關記載來看,褚遂良可能存在對劉洎的誣陷。但是從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看法來看,他是不相信褚遂良會陷害劉洎的。

不過後來,高宗李治登基後,作為託孤大臣的褚遂良在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這件事上持堅決反對的態度,被皇帝所不喜歡。褚遂良因為違背聖意,被貶為潭州(今湖南長沙)都督。顯慶二年,又貶到桂州(今廣西桂林)任都督。當時的武則天,已經成為天后,與李治共同管理朝政,於是不久又將他貶為愛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四年,褚遂良在流放中絕望地死去。這位在書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大家,就這樣凄涼收場。清人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參考文獻:《書概》 劉熙載

《資治通鑒》 司馬光

《唐人書評》 韋續

《大唐新語·卷八》 劉肅

《評書帖》 梁巘

《舊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戰爭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的稱呼有哪些?關於它的起源又有哪些可靠的說法?
孫權:繼父兄之餘烈,守江東五十二年基業

TAG:歷史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