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也談圖書出版行業的「擠」

也談圖書出版行業的「擠」

也談圖書出版行業的「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伴隨著「國學熱」,近年來,國學類圖書尤其是面向青少年讀者的普及類古籍,成了一些出版社爭相出版的「香餑餑」。

數據顯示,2018年,國學普及讀物的銷量同比增長131%,一些古籍善本影印本的銷量同比增長近200%,經、史、子、集四部中,除了經部,其他三類銷量同比增速都超過110%。另據統計,《論語》和《紅樓夢》的在售版本有3000多個,《史記》在售版本有2000多個……

不可否認,國學應當傳承,社會亦需要國學文化的滋養,可很多出版社都往國學圖書出版這條路上「擠」,導致國學圖書版本、數量及增長率呈現井噴之勢,則無論如何難稱正常。這麼多的國學圖書會不會令讀者因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況且,這些書能夠完全銷售出去嗎?如若供過於求,豈非造成出版資源的浪費?豈非令我國的出版文化生態趨於惡化?

在圖書出版業,但凡發現一個好的公共選題,或是某本書熱銷、某部影視劇熱播,等等,出版社總不免一古腦兒地爭著搶著出版相應圖書,這種狀況早就存在。也正因如此,導致大量跟風書、重複出版圖書充斥市場,這幾乎成為圖書出版業一大頑疾。尤其對於一些公版書,由於不必經作者授權,不必付版稅,一些出版社更是趨之若騖。殊不知,再好的書也不能超越了讀者的總體需求量,無節制地趨同化出版,只能是弄巧成拙,最終事與願違。

在網路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大數據技術在圖書出版業日臻深入應用的今天,出版社「擠」著出書的問題,恐怕不應歸咎於其對於市場供求狀況的不了解。說到底,還得從相關出版社內部找原因。

儘管,經過文化經營體制改革,我國圖書出版業步入市場不是一天兩天了。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有些出版社在自身內部管理、經營理念上仍未完全跟上形勢發展,種種掣肘導致其創新活力不足,對於文化出版風向把握不準,對於讀者的消費需求掌握得不夠全面深入。其結果便是缺乏自我經營個性,要麼跟著別人亦步亦趨,難有屬於自己的「爆款」成果;要麼就是不知不覺中走偏了方向,一再出版一些低質的不受讀者歡迎的圖書,使其愈漸陷於困境。

其實,並非所有出版社皆經營不濟,熱衷於「擠」著出版。近期有家出版社在深交所掛牌上市,該社近年來「爆款」頻頻,經營業績扶搖直上。他們探索採取了業內首創的「舉手制」方式,以此調動內部人才積極性,形成濃厚的內部競爭氛圍。該出版社負責人說,好的內容自帶傳播性,他們儘力將考慮讀者的需求與堅持自己的價值取向有機統一起來,努力為社會提供有價值的文化產品,從而搞活了圖書「生意經」,使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在市場化條件下,競爭本身就意味著「擠」,但這種「擠」不見得非要採取出版選題趨同的方式。相反,誰若能自我加壓、內挖潛力,及早走出跟風、重複出版的窠臼,誰就能增強「擠」的能力,從而更具「擠」的優勢,最終「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來源:中國信息報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讀書之所在
中國古典文學裡為何常見「登高憑闌」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