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在京舉行

「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在京舉行

峰會現場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今年5月,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10餘個國際組織的代表匯聚一堂,共同達成《北京共識》,提出各國要制定相應政策,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教學和學習系統性融合,要利用人工智慧加快建設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體系,促進全民享有公平、有質量、適合每個人的終身學習機會。為更好地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的深度融合,8月1日,北京師範大學與科大訊飛聯合主辦,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大數據應用研究院、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智慧學習研究院,科大訊飛教育技術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人工智慧學院等共同承辦的「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2019」在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趙沁平院士,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教委主任劉宇輝,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所長劉朋建,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執行總裁吳曉如等嘉賓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主持,論壇由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教授主持。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

本網記者 吳文康/攝

陳肇雄表示,此次峰會以「AI 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順應「智能 」融合創新趨勢,契合教育轉型發展要求,必將對提升教育現代化水平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陳肇雄談到,當前,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產業生態基本形成、融合應用逐步深化,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骨幹企業加速成長,呈現蓬勃發展態勢。他認為,目前全球人工智慧仍處于格局未定的關鍵窗口期,人工智慧面臨重大發展機遇,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律,積極推動人工智慧與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構築我國人工智慧新優勢。陳肇雄建議,一要堅持創新引領,夯實融合基礎,二要堅持需求導向,培養融合人才,三要堅持產教結合,完善融合生態,四要堅持協同開放,營造融合環境。

教育部科技委主任趙沁平院士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趙沁平表示,隨著VR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大量的VR教育應用系統將會出現,教育技術加速更迭,產生基於VR教育環境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形成新的VR教育儀器設備產業和VR教育服務產業。趙沁平認為,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以及人工智慧作為一種教育技術,是教育教學的輔助手段,終將無法替代教師教學。未來需要加強VR條件下的教學方法研究,VR環境對學生的身體、心理影響,以及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教育部科技司司長雷朝滋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在雷朝滋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和教育的進步,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教育和科學相互激勵、相互促進的歷史。今天,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風起雲湧,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方式,將人類從簡單的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推動人類社會迎來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時代。智能時代,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經濟環節將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社會結構、職業分工將產生重大調整。教育亦不能置身事外,應主動適應新的時代要求。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會對傳統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和教學模式產生革命性影響,從而進一步釋放教育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巨大潛力。雷朝滋認為,智能時代的教育發展將呈現出四個特徵:一是教育改革創新將注入人機協同、共創分享的新動力,二是教育科學研究將進入交叉融合、集智創新的新階段,三是教育發展目標將聚焦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新標準,四是教育治理體系將面臨社會倫理、數據安全的新挑戰。雷朝滋提出,在規劃層面,通過推進人工智慧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構建滿足智能時代人才培養要求的新型培養體系;在實踐層面,建立人工智慧多層次教育體系,普及人工智慧教育;在研究層面,採取多種措施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支持高校科研機構、人工智慧領軍企業、中小學校等各方加強合作,優化產學研一體的智能教育技術研發體系。

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教委主任劉宇輝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劉宇輝表示,人工智慧時代,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師生關係和學校形態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人工智慧將推動教育更好地履行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和培養人才的使命。人工智慧可以打破地區和學校之間的資源壁壘,使優質教育資源跨時空整合、配置和流轉,實現隨時可學、隨地可學、人人可學。人工智慧還可以精準定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形成個性化知識圖譜,智能診斷學習障礙,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創新性教育服務,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劉宇輝認為,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在適應變革的同時,必須要尊重教育的本質,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更加關注個性化、多樣化和適應性的學習,更加關注人機協作的高效教學,更加關注核心素養導向的人才培養,同時也要更加關注每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此外,也要積極面對人工智慧對孩子身心健康、傳統教師角色倫理規範、安全等方面的挑戰,積極尋求解決之道。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顧明遠表示,人工智慧技術正從教育生態、教育環境、教育方式、教育管理模式、師生關係等維度影響著教育。他認為,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日益深入,個性化學習和減負增效得到實現,與此同時,教師培養人才的職責沒有改變,教育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本質和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也始終如一。

北京師範大學校長董奇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董奇表示,科技的迅猛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對未來社會的人才素養提出了新要求,但傳統的教育評價由於受手段和技術的限制,對這些重要的素養難以進行客觀的評估,因此需要整合多方面的科技進展,賦能教育評價,使教育評價能更好地反映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對素質教育的實施產生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他從教育評價的目標、理念、功能、對象、信息源、任務、方式及結果反饋等層面探討了智能化教育評價的新趨勢,並介紹了智能化教育評價在情緒情感、社會技能、語言表達能力、信息素養、科學素養等方面的新進展。他建議將智能化教育評價納入國家戰略,進一步加強高校間、高校與政府、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的深度合作,在國家層面建立智能教育評價平台,共同解決教育中的真問題、難問題、熱點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郝芳華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郝芳華介紹了近年來北京師範大學在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融合方面的探索工作。如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聯合組建人工智慧學院、與六所部屬師範大學及科大訊飛等單位聯合建立了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成立了北師大-科大訊飛基礎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建成了中國第一個「互聯網 教育」領域的國家工程實驗室、「移動學習」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數字學習與教育公共服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未來教育北京市高精尖創新中心等重大平台、承擔了國家基礎教育大數據研發與應用示範等重大工程項目等。她希望未來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能繼續為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關注者、研究者、應用者們提供可以廣泛、深入交流的平台,讓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的挖掘與應用不斷走向實踐,走向深度融合,為我國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和指導。

北京師範大學互聯網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黃榮懷教授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黃榮懷介紹了面向智能教育的三個基本計算問題,即從「智能教學系統」到「學習過程認知計算」、從「課堂行為分析」到「教學行為計算」、從「學習環境設計」到「學習環境計算」。他認為,如何平衡規模化教育與個性化培養是當前中國教育需要應對的問題,而技術可以實現這個目標。智能技術變革教育具有個性化、情境化、數據驅動、新教育生態等基本特徵,從人類「適應」機器,再到機器「真正」服務人類,仍有一段漫長的路要走。

據了解,本次會議為期兩天,除「A.I. 教育跨界融合與創新發展峰會」外,還有「精準管理與區域教育現代化」「腦科學與語言教育」「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與智能教學系統」「人工智慧教育的制度、政策與倫理」「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教育質量評估」「因 A.I.而能 共創智能教育新未來」六大分論壇。此外,峰會同期還舉辦了《深度學習與Pyhton與R軟體的實現》《教育和心理學中的大數據挖掘方法》《教與學中的過程性數據挖掘》《數據挖掘促進人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測評中的數據挖掘》等五大前沿數據挖掘工作坊,深入探討數據挖掘在教育測評、人員管理等多領域的重要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陳麗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科大訊飛執行總裁吳曉如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科大訊飛阿爾法大蛋機器人展示現場

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德法共治提升網路經濟治理水平
在全球化坐標系中解讀新中國70年艱辛探索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