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鄉村治理:找到鄉愁的歸宿

鄉村治理:找到鄉愁的歸宿

1996年底第一次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全國共有43112個鄉鎮,其中鄉26986個,鎮16126個;而2017年12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全國共有31925個鄉鎮,其中鄉11081個,鎮20844個。二十餘年時間,全國鄉鎮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幅度達到25.95%。最近兩年,「故鄉的農村」的話題不斷在網上刷屏,從博士的春節回鄉經歷,到科研院所的田野調查,鄉村越來越凋敝了。雖然我們記憶里的鄉村並不幹凈整潔,也充滿了狗吠雞鳴,但鄉村是有活力的,是生機勃勃的,是人們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春播秋收。但是如今,越來越多的鄉村在走向衰落。

原文 :《完善鄉村治理,找到鄉愁的歸宿》

作者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胡靖

圖片 |網路

鄉村的衰落不是一朝一夕,也帶來諸多問題和隱患。

首先是農村空心化。適齡農民工大規模進城打工,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兒童,造成鄉村居住人口驟減。相當數量的田野調查顯示,有些三四百戶人家的村莊,近年來只剩下了幾十戶,留在村裡的老人生存困難,兒童就學困難,而要合併村莊也困難重重。

其次是土地被不同程度拋荒。調查顯示,一些山區的拋荒地已飛籽成林;而有些地區,一些多年棄耕的土地已種了防護林。基層幹部普遍反映,承包地確權後,農民不願意流轉,因為他們認為土地確了權就是自己的了,轉租出去可能要不回來,所以寧可拋荒。

再次鄉村治理渙散,社會失序。青壯年長期在外,只有春節才回到家鄉,很容易造成家庭破碎,帶來種種社會問題,而且鄉村精神生活貧乏,攀比操辦成風;歪風邪氣抬頭,比如賭博成風、宗教迷信活動擴張。

最後,因為勞動力流失導致人才缺乏,基層幹部的選拔隱患大。目前,很多鄉村基層組織基本靠50-60多歲的老人維持,組織管理能力不足。且由於基層民主水平所限,村裡留下的能人很容易成為寡頭式人物,把持村集體經濟,造成鄉村黑惡勢力抬頭甚至泛濫的現象。

日前,中辦、國辦又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現代鄉村治理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村基層黨組織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以黨組織為領導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村民自治實踐進一步深化,村級議事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到2035年,鄉村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顯著提高,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鄉村社會治理有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可以說,《指導意見》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夯實鄉村振興的基層基礎明確了目標,指明了路徑。從現實來看,目前鄉村治理的確是農村工作的短板和弱項,農村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都源於匱乏的鄉村治理。可以說,鄉村治理這個根基不能打牢和夯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城鄉均衡發展就沒有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首先要確保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制度的最大優勢,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土改運動到改革開放之初的農村改革,黨領導廣大農民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極大激發了中國農民的創造力。只有確保了村黨組織能夠全面領導村民委員會及村務監督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合作組織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才能夠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格局,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

建立健全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還需要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新體系。要明確了村民自治在鄉村治理中的基礎性作用,因地制宜地提出增強村民自治的方式方法。比如,規範村級組織工作事務,切實減輕村級組織負擔;增強村民自治組織能力,健全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全面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推進村級事務及時公開。

建立健全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也需要把鄉村治理制度化、規範化。針對現實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各地都應明確處理的規章和制度,不能親親相隱,相互欺瞞。而且要對鄉村治理的選人用人機制提出具體要求,堅決把受過刑事處罰、存在「村霸」和涉黑涉惡、涉邪教等問題的人清理出基層幹部隊伍,同時加大對基層小微權力腐敗的懲治力度。這些體系化建設任重道遠。

如果我們完善鄉村治理,保護好山水,保全村落形態,保持富有傳統意境的鄉村景觀格局,留住鄉親、鄉音、鄉情,「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故鄉還會遠嗎?「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田園詩歌勾起的鄉愁會找不到歸宿?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67期第4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網路文學的「盛世」,如何尋覓「遺失的美好」?
農民工進城:在流動與融合中,進退皆可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