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晏殊《清平樂·金風細細》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晏殊《清平樂·金風細細》

清平樂·金風細細

【宋】晏殊

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

紫薇朱槿花殘。斜陽卻照闌干。

雙燕欲歸時節,銀屏昨夜微寒。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晏殊《清平樂·金風細細》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譯文

微微秋風吹拂,梧桐樹葉飄飄下墜。初嘗香醇的美酒人很容易就有了醉意,只好在小窗前躺卧酣眠濃睡。

紫薇花和朱槿花已凋落,只有夕陽斜照在樓閣欄杆上。成雙的燕子到了將要南歸的季節,鑲銀的屏風昨夜已微寒。

注釋

金風:金風:秋風,古代以陰陽五行解釋季節演變,秋屬金,故稱秋風為金風。

葉葉梧桐墜:梧桐樹葉一片一片地墜落。

綠酒:古代土法釀酒,酒色黃綠,詩人稱之為綠酒。五代南唐馮延巳《長命女》詞:「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紫薇朱槿:花名。紫薇:落葉小喬木,花紅紫或白,夏日開,秋天凋,故又名「百日紅」。朱槿:紅色木槿,落葉小灌木,夏秋之交開花,朝開暮落。又名扶桑。

卻照:正照。

歸:歸去,指秋天燕子飛回南方。

銀屏:屏風上以雲母石等物鑲嵌,潔白如銀,故稱銀屏,又稱雲屏。

賞析

這首詞的特點是風調閑雅,氣象華貴,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詞人卻把它統一起來,形成表現自己個性的特殊風格。

詞的上闋是寫酒醉以後的濃睡。起首二句在寫景中點明時間,渲染環境。金風,即秋風。此時庭院內是秋風落葉,畫堂中的詞人因飲了幾杯綠酒,一會兒便醉眠了。用筆輕靈,色調淡雅,語氣彷彿在與一位友人娓娓而談。其中「細細」、「葉葉」兩組疊字,首尾相接,音律諧婉。以「細細」狀金風,就沒有秋風慣有的那種蕭颯之感,而顯得平靜、悠閑。以「葉葉」這兩個名詞相連用,就在讀者面前展開一片片葉子飄落的景象,顯得很有次序,很有節奏。向來寫梧桐經秋而落都是較為凄厲的,而像晏殊寫得如此平淡幽細的,卻極為少見。下面「綠酒」一句,因為用了「初」、「易」二字,就覺得他的酒量不大,淺嘗輒醉,雖是淡淡的一筆,但卻是陪筆;至「一枕小窗濃睡」,才寫出此闋的主旨。小飲何以「易醉」?淺醉何得「濃睡」?原來詞人有一點閑愁。然而以酒澆愁愁更愁,愁深故易醉,醉易故睡濃。此意於下闋尤能見出。

一天一首古詩詞 | 宋詞,晏殊《清平樂·金風細細》

如果說上闋是從昨晚的醉眠寫起,那麼下闋則是寫次日薄暮酒醒時的感覺。詞人一醉就睡了整整一個晝夜,睡極濃矣。濃睡中無愁無憂,酒醒後情緒如何,他沒有言明,只是通過他眼巾所見的景象,折射出心情之悠閑,神態之慵怠;不過在結句中仍然透露出一絲絲哀愁。過片中的紫薇,植物名,夏季開花;朱槿,夏秋間吐艷。上闋說金風吹得梧桐葉墜,分明是秋季了,所以詞人從小窗望出去,此刻這兩種花都已凋殘。值得注意的是,前闋的梧桐葉墜,為耳中所聞;後闋的兩種花殘,乃眼中所見。詞人正是通過對周圍事物的細微體察,來表現此際的情懷。「斜陽卻照闌干」,緊承前句,描寫靜景。抬頭望去,一抹斜陽正照著闌干,頗有陶淵明「悠然見南山」的神韻,然而詞人所見者不是南山,而是殘花、斜陽,其中似寓有無可奈何的心境。

日暮了,斜陽正照著闌干,也正是「雙燕欲歸時節」。此意平平說來,似不相干語,沒要緊語。可是詞不比詩,它往往用這樣的語言,來調和氣氛,緩衝節奏,烘托情感。「燕子欲歸」,乃系景語,它對下旬「銀屏昨夜微寒」,正好起了一個鋪墊和烘托作用。雙雙紫燕即將歸巢了,這個景象便興起詞人獨居無依的感覺。於是他想到昨夜醉後原是一個人獨宿。一種凄涼意緒,落寞情懷,不禁油然而生。但他不用「枕寒」、「衾寒」那些用熟了的字面,偏偏說屏風有些寒冷。寓情於景,含蓄蘊藉,令人低徊不盡。

作者介紹: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於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