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推進粵文化國際化——訪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世福

推進粵文化國際化——訪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王世福

推動粵文化邁向國際化,是踐行文化自信的重要內容之一。粵文化是粵港澳大灣區天然的內部黏合劑,實現粵文化國際化既是大灣區共同體凝聚認同感的需要,也是大灣區城市群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需要。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王世福認為,大灣區要推動粵文化產生更大的國際影響力,而廣州完全具備成為粵文化核心區的能力和要素。

《中國社會科學報》:廣州何以成為粵文化的核心區?

王世福:粵文化更多地側重於廣東的人文精神,在嶺南地區具有一定的強勢性,可以認為其是嶺南文化的核心。同時,粵文化具有非常顯著的去地域性特徵。通過粵語、粵劇、粵菜等文化要素的傳播,粵文化既緊密地關聯著港澳,更聯繫著海外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的首位字為「粵」,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家戰略,為廣州傳承、擔當、弘揚粵文化帶來了新機遇與新挑戰。

廣州建設粵文化核心區具有深厚基礎和時代機遇。首先,廣州的粵文化歷史底蘊十分深厚,粵文化設施體系健全,粵文化產業支撐有力,粵文化國際輻射力逐步提升。廣州擁有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源,包括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等,數量豐富、類型齊全。廣州擁有比較健全的以博物館為代表的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體系,市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障程度日益提升。以廣州為龍頭的文化產業已經發展為廣東省重要支柱產業,粵文化產業鏈條和文化消費市場已呈現深度融合的局面,區域產業布局也不斷得到優化。

同時,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極點城市,具有顯著的中心性和輻射性區位優勢。一方面,中心性使廣州能夠與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形成緊密的聯繫與協同;另一方面,廣州的輻射性將帶動灣區內部肇慶、江門、惠州等城市的發展,並進一步輻射灣區外圍的粵東西北,以及更大範圍的泛珠三角經濟區。

《中國社會科學報》:將廣州建設成為粵文化核心區的具體路徑何在?

王世福:將廣州建設成為粵文化核心區的具體路徑應是「強本源—聯網路—國際化」,即從歷史文化名城本體建設到灣區文化協同,再到推動灣區走向國際化。首先,通過識別廣州歷史名城中最具歷史價值的文化要素,持續做深做實歷史文化保護與利用工作,以活化創新的多種形式強化文化遺產的教育和體驗意義,培養地方自豪感,同時積極申報各類世界文化遺產,鞏固廣州作為粵文化之源的地位。其次,利用廣州的嶺南文化中心地位,協同灣區各地政府部門、文化團體和不同學術力量規劃統籌灣區文化資源,形成同源多元的文化網路,打造灣區內由粵文化統領的文化地理圖景。最後,廣州應近融港澳、遠聯海外,塑造全球華人的集體情感,增強世界各國人民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您看來,應該如何推進粵文化走向國際化?

王世福:相比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和紐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城市、世界記憶工程等名錄的項目數量更多,擁有明顯優勢,具有建設人文灣區的優良基礎。

以粵文化為核心形成一種灣區合力,將成為大灣區走向國際化的內在動力,有助於實現跨制度的資源整合,並強化全球華人的凝聚力。這種基於文化的合力是一種潛在競爭力,能使粵港澳大灣區共同體更具社會內涵,在全球化語境中形成具有地方性鄉愁聯繫的文化積澱。

《中國社會科學報》:在推進粵文化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香港和澳門能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提供什麼樣的資源?

王世福: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鮮明的多中心國際化特徵,擁有香港、廣州、深圳、澳門4座世界級城市,是各大灣區中數量最多的。其中,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國際聯繫能力。粵文化天然的親和力有利於發揮粵港澳同源同根、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優勢,共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粵港澳三地共建粵文化,可強化灣區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香港、澳門既站在國際時尚生活方式的前沿,也不斷演繹著同根同源的廣東生活方式。香港、澳門與廣州之間始終保持著濃濃的鄉愁連接。香港、澳門一直是高度國際化的粵文化展示窗口,廣州以及佛山、肇慶等城市具有地域性非常鮮明的傳統嶺南文化積澱,而深圳則扮演著全球科技創新力量代表的角色。可以說,整個大灣區共同演繹著全球最具活力和多樣性的城市群故事。

廣州、香港、澳門以及深圳,應更務實地傳承粵文化底蘊,更積極地創新發展粵文化,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凝聚與創新的樞紐與引擎。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排版編輯:何迪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中國表達
中國文藝美學與羅傑·弗萊創作《塞尚》之關聯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