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代字帖8:李斯-嶧山刻石

秦代字帖8:李斯-嶧山刻石

在秦的統一事業之中,一個重大的功績就是統一了文字。中國的漢字已有四千餘年的歷史。從最早出現在陶器上的符號,刻劃在獸骨龜甲上的甲骨文,和鑄造在鍾、鼎上的金文,以及到周宣王時的太史籀文(大篆),只有在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後,李斯等人才用小篆統一了中國文字。李斯曾經說過:上古創造大篆字體,廣為流傳,但由於時間久遠,人們多不能認識。所以現在刪掉繁雜筆劃,省略異體字形,改進成為小篆。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文字改革,對發展中國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的十餘年間,為了加強對全國的控制,先後五次遠途巡視各地。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 219年),他出巡山東齊魯故地登陶縣的嶧山(今山東鄒縣東南)時,登高遠望,激情滿懷,對群臣說道:「朕既到此,不可不加留銘,遺傳後世。」李斯當即成文篆字,派人刻碑石於嶧山之上。這就是著名的秦《嶧山刻石》。

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戰亂,原石被野火焚毀。此石是宋太宗趙光義淳化四年(公元 993年)鄭文寶根據原石拓本翻刻立石,碑陰有鄭文寶題記。《嶧山刻石》摹刻都甚多,而首推由宋代人所刻的五代南唐徐鉉的摹本為最佳,現藏在西安碑林里。

李斯的字在秦代是一流的。他還有一套書法理論,他在談到用筆的方法時說:寫字,用筆要急速迴轉,折畫要快,象蒼鷹俯衝盤旋一樣。收筆好比游魚得水,運筆就象景山行雲,筆畫的輕重、舒捲,應自然一體,大方美觀。從《嶧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書法運筆堅勁暢達,線條圓潤,結構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動之勢。書藝之高超掩滅先軌,散絕後賢,使一切寫小篆的人皆難入其境,成為後世臨摹學書之佳。

李斯-嶧山刻石

《嶧山刻石》,小篆刻碑。也稱《嶧山碑》(鄭文寶作《繹山碑》),傳為秦相李斯書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東巡上嶧山(今山東嶧山境內),丞相李斯等歌頌秦德而立,為秦始皇東巡刻石第一篇。嶧山,又名東山,與泰山南北對峙,被譽為「岱南奇觀」。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東山即指嶧山。嶧山,早在秦漢時期就著稱於世,它是中國古代九大名山之一。

漢司馬遷《史記》載其事而未錄其文,據明拓本補錄如下。

皇帝立國,維初在昔,嗣世稱王。討伐亂逆,威動四極,武義直方。

戎臣奉詔,經時不久,滅六暴強。廿有六年,上薦高號,孝道顯明。

既獻泰成,乃降尃惠,親巡遠方。登於繹山,群臣從者,咸思攸長。

追念亂世,分土建邦,以開爭理。功戰日作,流血於野,自泰古始。

世無萬數,陁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復起。

災害滅除,黔首康定,利澤長久。群臣誦略,刻此樂石,以箸經紀。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的文學和文字的造詣令後人追捧。他的文章論證嚴密、氣勢貫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魯迅曾經大力稱讚李斯,被稱為書法筆祖。

李斯和趙高、胡毋敬等人寫了《倉頡篇》《爰歷篇》和《博學篇》等範本,供大家臨摹。

李斯書寫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嶧山刻石》等。

《嶧山刻石》譯文:

大秦皇帝建國,在那輝煌昔日,子孫世襲稱王。

討伐叛亂逆賊,威名震動四邊,武力直達遠方。

犬戎敢不遵奉,歷時數十年間,掃滅六國豪強。

登基二十六年,上天授我尊號,孝道明顯昭彰。

大業既已成就,於是施恩天下,親自巡幸四方。

登於嶧山之巔,群臣競相跟從,沐浴天恩榮光。

追憶戰國亂世,各國分土建邦,災禍從此釋放。

攻戰無止無休,鮮血浸染荒郊,一如遠古蠻荒。華夏雖無萬世,聖明五帝三皇,誰可療此惡瘡?

唯我大秦始皇,天下定於一邦,再無戰禍創傷。消滅災荒禍害,百姓安康寧定,福澤久遠綿長。

群臣稱頌不盡,刻於嶧山石上,功業永傳萬方。

體制獨特的刻石文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曾多次巡遊各地幷刻石表功。現存刻石共有7篇: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史記?秦始皇本紀》均有記載。

《嶧山刻石》(《嶧山碑》)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東巡時所刻,是秦刻石中最早的一塊,內容是歌頌秦始皇統一天下,廢分封,立郡縣的功績。嶧山又名東山,與泰山南北對峙,孟子所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東山即指嶧山。首述秦王嬴政繼承王位,繼言以始皇為號,最後歌頌他統一天下的功績,表達出羣臣在撫今追昔中對他產生的敬仰。從總體上看,秦刻石文都寫得氣魄雄偉,文字典雅,以渾樸為體,然而,各篇銘文又各具特色。《泰山刻石》其詞莊嚴,其體精深碩大;《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或穎銳,或收斂,變化多端,而且都寫得短小精悍。《琅邪臺刻石》則鋪張揚厲,囊括幷吞之氣,震蕩於文字中間。《會稽刻石》亦篇幅較長,其中考驗事實,稱頌秦政,所言尤詳。全文清峻為體,前後對比鮮明。刻石文的體制上承西周《雅》、《頌》及秦統一前的《石鼓文》,但又有所變化和創造。李斯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頌讚體作品雍容華貴的風格,而貫以法家辭氣。秦刻石文堪稱碑銘之祖,漢魏碑銘,莫不被其遺則。

~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LOVE.謝雲逸

雲逸書院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全國地級首個《商家一點通》小程序落戶台州

熱烈祝賀《臨海掌上論壇》低調上線!版主火熱招募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王羲之推薦的毛筆,果然好寫啊!
書法入門《行書的基本筆劃》學習字帖 欣賞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