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性命雙修,築基培元:張三丰祖師的內丹修鍊理論!

性命雙修,築基培元:張三丰祖師的內丹修鍊理論!

根據《張三丰全集》以及相關史書的記載可知,張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派道士。1314年,67歲的張三丰,因感人生光陰有限,富貴無常,入終南山拜火龍真人為師,學長生之道。張三丰在出家後雖然雲遊四海,但主要的隱居地卻是武當山。

相傳他在武當山看到貓與蛇打架,於一夜之間悟出了「太極拳」的妙理。不論這個傳說的真實程度如何,有一個事實卻是不可否認的,這就是武當山道教內家拳的創立和流傳與張三丰的名字一直是聯繫在一起的。

張三丰之所以在內家拳方面享有盛譽,是因為他勤奮學習和鑽研道教傳統的內丹理論,並將此等理論應用於武術的習練與創新過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探討武當山的內丹理論,既是深入了解道教武當內家拳奧秘的基礎,也是認識與發掘道教養生文化遺產的一項不可忽略的工作。鑒於此,筆者擬就張三丰的內丹修鍊理論稍作分析。

就大體而言,張三丰的內丹修鍊理論可以概括為如下兩個方面:

一、性命雙修

「性命」本為先秦易學的重要範疇。在《易傳》里就有「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說法。《易傳》所謂「性」是指個體的心理、精神方面的稟賦、個性;而「命」則指天命或天的決定、命令。晚唐以來,隨著道教的發展,「性命」範疇也被引入內丹理論體系之中。字雖相同,但含義卻發生了變化。

道教內丹家們把「性命」作為內煉的綱要,並且做出了新的解釋。在道教內丹理論中,「性」指的是人的本性或精神。命,指人體需要的氣血等。八仙之一的鐘離權在回答呂洞賓關於「性命之事」的疑問時說:「一點靈明無昧,性也;一點元氣常調,命也。」王重陽在《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得更直接:「性者是元神,命者是元氣。」作為全真派系之門人,張三丰在這個問題上也毫不含糊。他在《大道論》中說:「氣脈靜而內蘊元神,則曰真性;神思靜而中長元氣,則曰真命。」

張三丰認為應該先修心性,後修命脈。他說:「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清自然藥材生。」這裡的「還丹」是一種比喻,即以外丹術語形容內丹之修鍊,具體而言,就是指體內的「金液」或「玉液」,至於「大葯」則指先天真氣。張三丰所謂「心性」與王重陽《授丹陽二十四訣》中所說的「心生則性滅,心滅則性現」的意思是一致的。心就是常人的分別意識。照張三丰的看法,在還沒有正式修鍊內丹之前,必須先養元神和安性。

張三丰雖主張先修性,但他是贊成性命雙修的。他吸收了以張伯端為代表的金丹派南宗的內煉思想,尤其是關於修命的特異法門。他指出了以性命雙修為宗旨的內丹術是道教養生學的正宗。鑒於在世俗中修心養性的需要,他提倡:「煉己於塵俗,積鉛於市廛」。正反映了張三丰的內丹學說兼及南北的特色。

二、築基培元

張三丰內丹學說的另一個特點是重視「築基培元」。「築基」就是築丹基,即在開始煉丹之前做好準備工作,如同建房子之前須打地基一樣。「培元」就是通過內在的心性的調理,而使耗損的元氣得到培補。

張三丰的築基培元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補虧;倫理實踐;煉己。因為築基的內容包括了煉己,所以道教界經常把這兩個術語聯在一起,稱之為築基煉己。

1

補虧

張三丰認為,只有先將精、氣、神補足,才可以進行內丹修鍊。他認為兒童純真且精氣神完全,可以直接進行內丹修鍊;反之,如果精氣神「三寶」不飽滿,就過於急迫地進行修鍊,這不但不能達到長生健體的目的,反而會走火入魔,甚至有生命危險。

針對年長者或者被七情六慾所傷而造成精氣神不足的情況,張三丰提出了著名的「陰陽栽接法」,以補其不足。他的「陰陽栽接法」主要體現在《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的詩詞中。在這二十四首之中,其中第二首就是講這一功法的。全詞如下:

無根樹,花正微,樹老重新接嫩枝。梅寄柳,桑接梨,傳修真作樣兒。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葯醫。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

按照李涵虛的解釋,「無根樹」是就人身而言的。人身百脈皆生於氣,氣生於虛無之境,所以叫無根。「微」就是衰敗的意思。「寄」和「接」是講以性接命。整首詞的意思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世人的七情六慾必然損耗人體的精神氣,直到最後導致生命的衰敗,所以必須加以培補。張三丰對以性接命的「陰陽栽接法」有進一步的具體說明:「氣血衰,宜補接,明師親授口中訣。華池玉液逐時吞,桃塢瓊漿隨日吸。絕慮意,赤子心,歸根復命仙人業。」

這首詩說明了四個問題:補虧的必要性;補虧得拜訪明師。;由明師傳授正確的補虧方法。詩中所謂「華池玉液」和「桃塢瓊漿」都是指口津。《靈寶畢法》中卷《中乘長生不死法門》具體介紹了這一方法。其方法是用舌頭抵住上齶,等津液滿口後,不用漱口直接咽下就行。只要這樣堅持,到一定時候,精氣神就會飽滿,然後就可以煉丹了。;說明安心的必要性。

2

倫理實踐

生活在元明之際的張三丰不能不受那個時代思潮的影響。元明之際正是新儒學——理學興盛發展的時期,它的影響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在這樣的背景下,張三丰的丹法吸納其中有用的資源,這是合乎情理的。他說,無論貴賤賢愚,男女老少,只要行善積德,廣施仁慈、悲憫蒼生、誠實厚道、忠孝兩全,那麼成仙之日就不遠了。

張三丰的內丹學說講究忠、孝、誠、信,足見其倫理色彩是濃厚的。不過,張三丰並非原封不動地照搬理學家的說教,而是賦予新的內涵。在張三丰的內丹學說中,忠孝誠信一類的倫理範疇經過賦予新的意義和進行結構調整之後已成為修行指向中的有機程序。故而,張三丰指出:「世人以德行為先,陰功為本,察陰陽造化之機……則丹成反掌矣。」

張三丰從世俗社會的道德修養入手來論述內丹修鍊。按照張三丰的看法,修鍊內丹者首先是生活在世俗社會中,故而應該以社會道德修養為基礎,多行善事,這樣才能明察陰陽造化的機理。在這裡,張三丰並不是純粹地講述社會道德涵養問題。

在他的心目中,道德涵養其實已經成為內丹修鍊的基本步驟。因為只有通過這樣的步驟,才能最終達到「易如反掌」的還丹功夫。

3

煉己

這是內丹學中很重要的步驟。「己」本出於十大天干中的戊己。戊己在五行中屬土,所以煉己從五行關係的角度看也就是煉真土。在內丹學之中,五行之「土」又分「戊土」和「己土」。戊土,又稱外葯、陰里真陽,其性主動;己土,又稱內葯、陽里真陰,其性主靜。實際上,這兩土合起來就是離坎,用以象徵元神、元氣。

從這個意義講,煉己就是煉元神、元氣,把後天喪失的東西補回來,所以張三丰講「煉己只是養元神」。當然,煉己還有「煉性」的意思。所謂煉性,就是減少自己的慾望和思慮,控制自己的感情。張三丰說:「初功在寂寞情緣,掃除雜念,掃除雜念是第一著築基煉己之功也。人心既除,則天心來複;人慾既凈,則天理常存。」只有少思寡慾,心才能安靜下來,專心煉丹。張三丰進而對掃除雜念的方法和環境提出具體要求。

在方法上,張三丰認為修行人最好的靜心辦法就是控制自己的眼睛;眼睛看著鼻子,鼻子對準肚臍,這樣上下相顧,呼吸和心跳同一了,那麼心也就是靜下來了。在環境方面,張三丰認為應該在世俗間修鍊,只有在紛煩繁雜的塵俗世間,做到了少思寡慾,丹基才能真正牢固。所以他強調「煉己於塵俗」。

張三丰除了強調煉己之外,還強調養氣。在講養氣的時候也對方法和環境作了說明。他認為養氣的方法是「忘言守一,緘舌靜,抱神定」。這種觀念與莊子所描述的坐忘法門相似。

從操作程序來看,這就是要求修鍊者無思無慮,精神高度集中,從而進入自由的境界。在環境選擇方面,張三丰不主張在塵俗鬧市中養氣,他認為養氣應該在山林。之所以選擇在山林中養氣,這是因為山林靜謐,並且空氣新鮮。

此外,在如何養氣調神的步驟上,張三丰在繼承前人關於「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的基本程序前提下,進一步把這種操作程序具體化,他指出每月、每天、每時、每刻都應該具備如此氣與神的調理與升華。這不但豐富了內丹的修鍊內容,而且體現了張三丰丹法的新特色。總的來說,張三丰的內丹學是對傳統的創新。

道教ID:daoismcn

福生無量天尊

青陽道人

修行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長按左側二維碼添加。

文章整理 | 青玄 編輯排版 | 青素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 的精彩文章:

這10個習慣,請逼你的孩子養成,受益終身!
一曲《清夜彈琴》,聽完心情就平靜了!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