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張震手跡)

編者按:70位開國將軍的筆墨真跡正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展出。這場名為《筆墨硝煙 將星璀璨》的開國將軍手跡展,共展出由著名軍旅作家吳東峰收藏的11位開國上將、25位開國中將、34位開國少將的書法、繪畫,及題籤、信札等珍貴書畫和遺墨。

展品均由軍旅作家吳東峰收藏。吳東峰先生1968年參軍,長期任新華社軍事記者,曾面對面採訪過200多位開國將軍,撰寫了100多位開國將軍的傳奇故事,多次獲報告文學、紀實文學大獎。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著名軍旅作家?吳東峰)

|陳歆耕 

上個世紀初至中葉,一大批年輕人,他們或未學過「之乎者也」,也不懂排兵布陣;他們或家貧如洗,或養尊處優,卻任憑一腔熱血奔突,將生命置之度外,毅然而然地走上硝煙瀰漫、槍炮轟鳴的戰場……他們不為功名利祿,不為美酒佳人,只為一個遠大理想、一種偉大使命的召喚。他們中的無數人倒下了,只有極少數人帶著遍體槍傷彈痕僥倖活下來,見證了共和國的土地終於結束了連年征戰殺戮的亂象,屹然而立於世界之林的東方,華夏百姓終於迎來了和平安詳的日子。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杜平手跡)

這批人就是吳東峰筆下的開國將軍們。他們是一代功勛卓著的名將,是造就新中國的脊樑。

請注意:他們不是書生,以「立言」為業;不是書畫家,以筆墨為生。他們是俗言所說的「武人」。革命成功靠「兩杆子」:槍杆子、筆杆子。他們是「槍杆子」中的精英。當然,文與武的分野也不是絕對的,從古至今,都不乏文武兼備、「兩杆子」皆運用自如的名將,如王右軍、顏魯公、岳飛、文天祥、戚繼光、史可法等,既能衝鋒陷陣,也能翰墨飛揚。只是他們的主業在「武」,而非「文」。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王平手跡)

吳東峰先生早年任新華社軍事記者,得以有機會採訪、報道、書寫開國將軍的戎馬生涯、顯赫戰績,乃至趣聞軼事,有多部著述面世。難能可貴的是,無論崗位、職業發生什麼變化,他對開國將軍身影的追隨和書寫卻數十年持續不斷。因而,他也才有機會獲贈將軍們的諸多手跡、筆墨。毫無疑問,這些筆墨皆獨此一份,不會再有,因而尤為珍貴。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曾生手跡)

將軍筆墨顯然不能與書法家的筆墨同論,它們的價值不在於是否獨創書風、自成一格,不在於起筆收筆如何匠心獨運,不在於是否曾師承「二王」或「蘇黃米蔡」……他們絕大多數壓根兒就不是書法家或書法界專業人士。但他們的筆墨永遠值得珍藏。乃因他們為改變人類命運曾「橫刀立馬」、「縱橫馳奔」,做出了光焰不滅的歷史貢獻。人們世世代代崇敬他們,緬懷他們,進而為了紀念他們,願意珍藏所有曾遺存他們氣息的物品:軍衣、油燈、水壺……當然也包括在戎馬間隙或和平年代書寫的筆墨。由字及人,他們的偉岸英姿便在字裡行間矗立起來,讓我們高山仰止。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蘇靜手跡)

要深深感謝曾經的軍事記者、著名作家、收藏家吳東峰先生,在共和國創建7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將他珍藏的開國將軍信札、遺墨奉獻出來,讓我們有幸能一飽眼福,並從中感知一代名將、功臣的音容笑貌。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罕見的開國將軍筆墨,橫刀立馬也能翰墨飛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耕樂堂文化 的精彩文章:

村上春樹,離諾貝爾文學獎有多遠
著名作家貝拉攜新長篇小說,將第三次亮相上海書展

TAG:耕樂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