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說起「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這個獎項,可能不少人會認為這個獎是「近年來奧斯卡才設立的」。然而實際上,這個獎項在奧斯卡第一屆頒獎典禮的時候就創立了,只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這個獎項已經從純粹的評判「視覺效果」,逐漸轉變為了「最佳電影剪輯獎」。第82屆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的獲獎影片《阿凡達》,被譽為是這個「轉折」的關鍵點。筆者就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十年前的《阿凡達》,在好萊塢的科幻電影界有著跨時代的作用,當時奧斯卡評審團對這部影片的評價,就是:每個片段都讓人眼前一亮。這部影片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拿下當年的最佳視覺效果獎,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阿凡達》標誌著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發展趨勢的關鍵點就是:好萊塢電影更多的從剪輯上「下功夫」,從而體現影片的視覺效果,而不是單純的運用特效加工了。不少人認為《阿凡達》的剪輯是天衣無縫的,有一種「一鏡到底」的效果。然而熟悉電影的人都知道,「一鏡到底」其實也是一種剪輯手段,當然《阿凡達》只是達到了這種效果,他們的導演組是如何達到的呢?因為這部影片在剪輯的過程中,運用的軸線原則,引導了觀眾的視線追蹤。

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其實在《阿凡達》之前,大部分好萊塢影片的剪輯都沒有引入「軸線原則」,以前的電影剪輯就是單單的剪輯而已,把故事弄完整了,把節奏調整得緊迫了,就完成了剪輯任務。然而自從《阿凡達》出現以後,好萊塢電影的剪輯思路開始向「軸線原則」轉化,以觀眾們的視覺體驗效果為準。不少看過《阿凡達》的觀眾朋友們,也許對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內容陰險並不是很深刻,但是對這部影片的「觀感體驗」肯定印象頗深。它並沒有像其他科幻影片那樣可以的渲染視覺衝擊效果、刻意的製造「絢爛的場景」,而是讓觀眾們自然而然的體驗到了視覺上的享受,讓觀眾以主動的方式了解影片。

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好萊塢從黑白電影時代發展到3D時代,剪輯思路也跟著發展了很多。在黑白電影年代,由於技術以及設備上的限制,「剪輯藝術」只是讓演員有重複錄製的機會,挑選錄製得最好的一段放出來。然而自從《阿凡達》這部影片之後,電影剪輯也趨向於立體化。而《阿凡達》就是運用了多維立體的剪輯手段,在影片的剛開始就是一個全景的場面,讓觀眾們可以區分出「主角」和「配角」,從而自然而然的把觀眾的角色也代入到整部電影中。

從《阿凡達》的剪輯思維,分析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

其實,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也是如此——不再追求刺激、而是追求整個故事的連貫性。如果一部電影剪輯效果很絢爛、運用的高科技手段非常高,它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很高的票房,因為不少觀眾們都喜歡「看個新鮮」。然而《阿凡達》的這種剪輯效果,更加的回味無窮,十年過去了,其他的科幻電影都已經拍成了一個系列,而《阿凡達》只有這第一部卻達到了很多科幻電影達不到的成就,這部影片的「下一個系列」也一直被期待著。好萊塢電影中視覺效果的發展趨勢就是如此,而且這種趨勢在未來還會延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