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古代「黑科技」?秦始皇銅車馬上的傘居然這麼逆天!

古代「黑科技」?秦始皇銅車馬上的傘居然這麼逆天!

1980年,秦始皇陵西側發現了兩輛用青銅製作,以四匹馬拉的陪葬銅車馬戰車,大小為真車馬的二分之一。

被編號為1號的銅車馬是一座駟馬之車,其中一隻馬的頭上有高達22厘米的纛dào(古代軍隊里的大旗),象徵著帝王座駕。

全車都是由銅打造,從戰馬、車手到服飾、紋飾再到韁繩、箭箙、弓弩等,無一不逼真精美。若非親眼所見,很難想像,2000多年前的技術竟然那麼先進(為何那麼先進,據說還有外星人論)。

然而,更逆天的是銅車馬上的那把傘。

傘起源於古代的「障」,是古代帝王出行時,為了遮蔽太陽和路上的灰塵而設置的一種大遮擋物,後來就演變成了一種儀式,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能看到,古代帝王后面就有宮女拿著巨大的傘狀裝飾物。

秦始皇銅車馬上的這柄傘,其作用主要也是為了遮陽和避塵,但如果你去過博物館中,聽講解員解說,你就會明白,這柄傘很不簡單。所謂遮陽和避塵只是表面,其還有隱藏功能,十分逆天。

首先看設計

秦始皇銅車馬的傘座、傘柄之間是自鎖式閉鎖結構,傘座包括了活鉸、曲柄銷式閉鎖,有暗槽,可以鎖死,也可以輕鬆打開。

為了穩固傘柄,傘柄還有扣鎖桿,桿上有一活扣,有點像今天的圓環型活動插銷,可以鎖住傘柄中部,以防劇烈運動時傘柄折斷。除此之外,還運用了榫卯結構,足以顯示當時冶金、機械工藝的超高水平。

在傘的頂端與傘蓋連接處有一個青銅齒輪,據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銅齒輪。齒輪的作用是承接傘蓋,並與傘骨連接,可以保證均勻承受傘蓋壓力,畢竟傘蓋也是銅製。

再看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當然是遮陽遮塵和顯示皇帝威儀,更重要的功能則是保衛皇帝。

秦始皇生前一共五次出巡,其中有一次差點被張良雇來的大力士給砸死。所以,秦始皇對安全這一塊考慮的很周到。

這柄傘拆開不是為了別的,正是為了防禦。分開之後,這把大傘就變成了一把矛和一塊盾牌。傘蓋可以防禦敵人,傘柄可以攻擊敵人。

被譽為「青銅之冠」的秦陵銅車馬,以其巨大的青銅造型創造了古代冶金鑄造史的奇蹟,它不僅再現了秦始皇帝鑾駕的風采,而且展示了古代車馬的系駕關係和古人巧奪天工的工藝技巧。

前聯合國秘書長德里·德拉·達雅馬先生曾激動地說:「銅車馬不僅是高藝術的,而且是高科技的結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YU鑒 的精彩文章: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樣的古玩你敢玩?
古代紙窗一捅就破?面對狂風暴雨怎麼辦

TAG:YU鑒 |